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告别

不断告别,不断遇见。
1个回答2023-11-30 15:07
成长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段过程,也可能会遇到困境,欣喜和疑惑,一路上跌跌撞撞终将会长大。

什么是成长?

以前我的理解是每日安心度过正在过的日子,只要家人平安健康,就这样循环往复度过四季轮回,从小学到升初,再到升大学,参加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我都认为是成长。

然而,我却忽略了真正的成长的意义。糊里糊涂的人生从三十岁开始,这些年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也为自己的浪费感到遗憾,再舒适的区域里过了数十年,现在回想,耗费了我的青春,还大量耗费了我数十年的清晨。我曾经也有过遗憾和深深的自责,我责怪痛苦为何不早一点来临,早点遇见我,给我致命一击,我想,我现在已经是重生的自己。

有时候,所有的遇见刚刚好,痛苦在合适的时机出现是有它的道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十年前,我的日子过的潇洒自在,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那个时候,我不喜欢自己,也不接纳自己不完美的自己。正因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陷,反而不自信,常常怀疑自己,做事情也会质疑自己的成果,内心脆弱不堪。

有时候心里的那股热爱总会在某一个时刻迸发出来,十年后我发现我还是那么喜欢文字,2017年,我开通了微博,在网络上发表,也慢慢培养了另一个爱好,摄影。

文字配上拍的美图,去记录生活的更迭。那时是随心随意的记录,只为自己愉悦。

而当我真正的开始成长是在2020年,生活给了我致命一击。事情发生时,我想过自杀,但以想到我那无依无靠的孩子,理智告诉我,没有什么是熬不过去的,每每想到孩子我都泪流面,我 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孩子,我应该离开的也会安心吧。为何我要早早生下她,来跟我体验痛苦。她才六岁,看着同龄人的孩子,我内心还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有时候一个场景一个人物都会把我拉到痛苦之中,一年多的时间,我还是无法全部走出来,内心还是会痛,会难过,每每看着孩子的身影痛苦又把我拉回去了。

道理都明白,但是这些时候都是少部分,我尽力去给她带去正能量,教会她学会面对生活的困难。30岁,我的人生才开始。都说我变了一个人,变得自律,坚强,每当身边朋友这样夸我的时候,我的眼里总是会泛着泪花,这样的表扬背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30岁,我重新遇见自己,从奔溃到一路上慢慢自我疗愈,中间的迷茫,焦虑,困惑,都经历了一遍,成长的过程是痛苦的。从痛苦中才能重生,我开始坚持早起,这个阶段也是很痛苦的,一步步地去做局部调整,给自己未来规划,时间精确到每天。无法掌控一天的时间,我就去学时间管理,然后结合书中跟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分配法则。

早起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去读了大量的关于早起书单,根据自己的爱好出发,也梳理出一条早起的明确路线图,致使我不在迷茫和焦虑。在此之前,我读了很多的成长类书单和心理学,因为我发现,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正是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看见自己。

我现在理解的成长是,走过一段重要的路。有着正向的力量和价值观,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热爱,独立且坚韧地去面对生活的种种荆棘,培养了一个好的习惯,遇见了另一个自己。这一切都来得刚刚好。
断箭告诉我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3 11:00

断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谁可以告诉莪[果断]和[武断]的区别?
2个回答2023-02-07 11:53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当机立断. 武断:主观轻率地判断,不听从劝告,一意孤行,不客观 . 一个是褒义词,一个是贬义词 这人做事很果断。(赞扬) 这人做事很武断。(批评)
能告诉我“割袍断义”的故事么?
1个回答2024-01-30 14:58

割袍断义的原型是割席断交,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个故事: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个饱学之士管宁和好朋友华歆共园中锄菜,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这个故事也就是后人割袍断义和划地断义的原型。表示两个至交好友或者同胞兄弟划清界限,不再为伍。

断织劝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个回答2024-01-24 18:47
你好!
单从这句话来说,我们应该体会到父母为了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美好的未来而费尽了苦心。我们应该更多的理解父母,并好好学习知识(也包括体育知识),做有学问的人;
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 要持之以恒 否则就会像剪断了未织成的布一样 前功尽弃了。

故事是这样的: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太守断牛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4-02-11 03:34
“太守短牛”反映出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大有帮助和裨益,是我们认识社会、辨别是非、洞察真相的一把金钥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清银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尘散,对我们经济管理工作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更是答兄宴不可小觑。
能告诉我“割袍断义”的故事么?
1个回答2024-03-05 10:55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

管宁、华歆、邴原,这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管宁和华歆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又有一天,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由此而来的。
能告诉我“割袍断义”的故事么?
1个回答2024-03-23 07:11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邴原,这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管宁和华歆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又有一天,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由此而来的。
成长就是不断告别不断遇见, 成熟就是不断习惯不断看淡。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04 10:52
成熟是成长的最终结果,成长是成熟的一个过程。
所有人都在成长。成长中就是需要时间。时间会让一些人离开你,也会让你遇见一些人。在成长中不断告别,不断遇见。
成熟。就是在经历的多了之后。有了经历,就会不断的习惯,不断的看淡。
成长就这样不断告别不断遇见这句话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2-24 21:23
岁月会流逝有的人很离你而去有的人就随缘而定岁月会流逝,有的人会离你而去,有的人就随缘,而这货时你会恨那么几个人,或许你会爱了吗?这个人但终是只会有一人陪你到最后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