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骂槐是三十六计的第几计

三十六计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4-03-08 10:21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
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
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
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
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
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
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
遇顺。

  古人按语说: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
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指桑骂槐属于36计中的什么计
1个回答2024-03-04 12:28

指桑骂槐属于36计中的并战计。《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共分为六套,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指桑骂槐属于并战计。

指桑骂槐属于36计中的什么计

指桑骂槐为指着桑树骂槐树的意思,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同样属于并战计的还有偷梁换柱、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如何应对三十六计中的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3-09-03 14:55
凡事都有个过程,即使别人老是指桑骂槐的诋毁你,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果你总是以沉默来应对对方,时间长了,对方肯定会觉得没意思,稍微中册裤有点良姿悄知的可能还会觉得内疚。有时候沉默就是应对一切最好的方式。卖简
指桑骂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2:23

指桑骂槐:[zhǐ sāng mà huái]

指桑骂槐的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指桑骂槐故事原文:

贾政寿辰那天,夏太监前来宣贾政入朝觐见,得知元春被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贾府上下欢天喜地,只有宝玉置若罔闻,他惦记黛玉回来,贾琏接完黛玉回来后见凤姐,凤姐倾诉家不好当,人们都在指桑骂槐地抱怨她。

指桑骂槐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指桑骂槐成语举例: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指桑骂槐成语谜语:指着桑树骂槐树

指桑骂槐近义词:指鸡骂狗、旁敲侧击、借题发挥

指桑骂槐反义词: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指名道姓

指桑骂槐歇后语:和尚面前骂秃驴

指桑骂槐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怎么指桑骂槐法
1个回答2023-01-29 12:09
厕所、哼小曲
指桑骂槐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19 15:08
指桑骂槐:zhǐ sāng mà huái
意思: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漏运是骂那个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亩歼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迅搜冲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例句:冷嘲热讽;~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成语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4-02-23 15:59

指桑骂槐

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出自《红楼梦》。

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4-03-01 22:20
自己可以在心中不断地模拟这种场景, 然后思考怎样回答才能既讽回去又不失得体,模拟各种各样的情况,也许到时就用上了

同时,记得多社交,练习表达能力,这样也有助于临场发挥

总之,要记得,那些你感觉说话很出色的人很少是当场发挥的,许多都是早有准备

你也开始准备吧,我们不主动伤人,但人弱伤我,怎能不还,这还,还得靠自己

加油
指桑骂槐
1个回答2024-03-09 21:04
指桑骂槐,此计的比喻意义应从两方面广为理解。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
指桑骂槐的类似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3-09 12:29
含沙射影
hán shā shè yǐng
[释义]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语出] 唐·白居易《读史五首(某二)》:“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正音] 沙;不能读作“shà”。
[辨形] 沙;不能写作“砂”。
[近义] 含血喷人 指桑骂槐 恶语中伤
[反义] 光明正大 直截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