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烦行书千字文

赵孟烦的赤壁赋是什么字体
1个回答2023-02-18 22:45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是行楷。
但是,赵是书法大家,自成一体,所以,凡是他写的字,就是“赵孟頫赵体”。
孟烦了哪里人
2个回答2022-09-19 22:19
北京人啊,扮演者是东北人,所以口音怪怪的吧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是小楷吗
1个回答2022-10-07 20:41
是的,并且这本千字文不是集字而来的,是赵老前辈亲笔写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赵孟頫楷书千字文:《赵孟頫对使用毛笔有何怪癖
1个回答2023-04-19 21:35

赵孟頫是湖州人,而且他的好友是当时最有名的制笔大师,因此他的笔都是特制的。史书记载,他曾经将几千支笔里挑出几百只好用的,再从几百支笔里选出每只笔里最好的一根笔毛,把这几百根毛做成一只笔,据说此笔无比好用。

赵孟頫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8:01

提到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书法家,很多人都会想到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佶、张旭等人,却很少有人会知道赵孟頫在,这或许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元朝虽说也是其中的一个朝代,但是因其时间比较短,并且过于崇拜五帝,导致其对文人不怎么重视,最主要的一点是文人居多的汉人在那个年代地位是最底下的,所以自然很少有关元朝文献的记载,那些在元朝比较有名的人,当然很少有人知道。

赵孟頫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人,其家族在南宋时期一直享受着高官厚禄。他在少年时期就天资聪慧,不但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还对书法特别有兴趣。曾经因其家世代为官入补官爵,并担任真州陪闹胡司户参军一职。只不过随着南宋灭亡之后,赵孟頫一直限芦拦制在家中,开始拜老儒研习经义,很快就在当地有了不少的名气,就连元朝朝廷都听闻这个人才华出众。

历史上关于赵孟頫有这样的小故事,在扬州有个姓赵的富商特别喜欢结交文人。等到他家开了一个明月楼之后,想要请人为这个楼写一个比较好的对联,却一直没有什么满意的。直到赵孟頫路过扬州,受到这位富商热情招待之后,直接在酒过半巡的时候,大笔一挥写下:“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这位富商看到这个弯卖对联之后非常那个高兴,不但将招牌菜都拿出来招待了他,还将饭桌上使用的所有金银餐具跟酒具全部撤下一同送给了赵孟頫。

另外就是赵孟頫一家对于手法都有非常深厚的研究,不但他自己书画非常了得,就连他的妻子跟二子赵雍都以书画知名,一家都算是大书画家。看起来非常神奇。

赵孟頫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16:38

绘画

地位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

?

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二、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四、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五、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六、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八、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赵孟頫<三门记>译文
1个回答2022-12-13 02:53
不知道不知道!
赵孟頫的老师
1个回答2022-12-27 09:23
赵孟頫的老师是王羲之
赵孟坚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0 09:31

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书法墨迹《自书诗卷》,绘画《墨兰图》、《墨水仙图》、《岁寒三友图》等传世,著《彝斋文编》4卷。

赵孟吁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27 05:18

赵孟吁是一位元朝时期的人物,有,有作品被收录于《书史会要·画史会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