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是什么意思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1-26 23:31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28 20:54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是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知错能改。
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说出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
孔子特别强调“知错就改”。这个态度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还是在错误里沉沦的问题。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04-05 18:26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

第一个过字:有过错(动宾短语)

第二个过字:过错 (名词)

是谓:这才是

整句: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论语》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里的矣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1-21 10:39

矣: 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le)”相同。例如:悔之晚矣-后悔它已经晚了。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文言文的“矣”凡是用在陈述句、感叹句后面的,都可以译为“了(le)”;用在疑问句后面可译为呢、吗。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1-30 05:4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属于八字成语,常用于劝告他人改正过错。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出处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论语卫灵公》节选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02 03:1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告诉我们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摘录: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2 13:13

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属于八字成语,常用于劝告他人改正过错。第一个“过”是动词,犯错的意思;第二个“过”是名词,错误的意思。

这句话告诉我们犯错误并不可怕,但犯错之后一定要去积极改正错误,揭示了“过而能改”的重要意义。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孔子很重视改过,并多次谈及这一问题。

主要内容

《论语·卫灵公》篇当中一共包含着四十二章的内容,在这一篇章当中,其中的内容主要涉及了孔子的“君子小人”观、教育观和政治观这些方面。之所以会叫做“卫灵公”篇,是因为在这一篇当中的内容的第一章是以卫国国君卫灵公和孔子之间的对话内容。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关于这句话有什么小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2-22 13:35
孔子说的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有过错了。”
孔子到齐国后,进见齐景公而没有拜访晏婴。
子贡问:“老师,咱们来齐国,您为何只见齐君而不见齐相?”
孔子回答:“晏婴连续被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国君重用,执掌国柄,可谓事三君而顺焉!我怀疑他是个八面玲珑、处事圆滑的人。因此,我不想见他。”
晏婴听到孔子议论自己的话,不无感慨地说:“因为我以一心事三君,—心一意地忠实执行三世齐君的旨意,为齐国的安定富强竭尽全力,所以我干相国一直很顺利。而以三心事一君的人,当然是不会顺利的。现在,孔子离开我晏婴的行为,而认定我从政顺利的原因是八面玲珑、处事圆滑。对此,让人难以接受……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孔子的言论是珍贵的,现在我对他的言论的正确性感到疑惑……”
孔子听到晏子对自己言论的评价,认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自我检讨说:“我私下议论晏子并不确知他有什么过失,这是我的罪过。我听说,君子能把有过失的人作为朋友,把不如自己的人作为老师。如今,我失言于晏子,晏婴讥讽我是对的。对晏婴相国,我应视之为师!”
于是,孔子先安排辩才宰予前往齐国相府,代自己向晏婴谢罪。随后,又亲自登门拜访,向晏子道歉。
事后,晏婴评论此事说:“圣贤之人也会错,但贵在有错认错,有错必改。孔子就是这样的圣贤之人啊!”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9 01:21

意思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尚且如此,普通大众更是在所难免。所以,不犯错误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犯错,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简介:

过错 详细解释:过失;错误。

出自 《元典章·台纲二·照刷》:“若非始末详察,不能尽见过错。”

老舍《四世同堂》十三:“校长像犯了过错的小学生似的,慢慢的坐下。”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七:“‘这都是作爸爸的过错。’我说。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1-30 00:5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是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告诫我们有了错误一定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