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阅读感想

红星照耀中国第6章阅读感受
1个回答2024-03-20 08:45

1.先看书 2.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 3.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行 4. 或者摘抄部分也行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阅读感想。
1个回答2024-02-12 22:50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篇 名称为 长征,本章讲述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其中包括突破四道封锁线、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翻越藏民聚集区等情节!本章是《红星照耀中国》一文的核心,也是中国革 命 史最精彩的篇章。
第五章描写了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长征完成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全过程。其中经典段落,我们都能耳熟能详,例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文章重点描写了强渡大渡河和过草地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每一个事件都用了2个章节来描写,这在全书中也是少见的!在本文中叫做《大渡河英雄》《过大草地》。
文章最经典,也被长期引用的是这一段: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 阀 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 立 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经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国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以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热河》一书曾有记述。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31 02:54
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3 04:04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嫌隐,引用原文要简洁.在指败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写读后感一般应做到三点:
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唯者颤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9 08:29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心得
1个回答2024-04-10 11:26
红星照耀中国》第9章心得
今天我读了《红星耀中国》第九篇。红星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其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 领 导 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第九章题目是——同红军在一起(续)。该章前部分介绍了红军大将徐 海 东的生平和其何如走向革命道路的,后部分写了红军的敌人——四大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和其统治区的一些见闻!
我印象最深刻的红军对待百姓的态度与四大马为首的军 阀对待百姓的态度,红军攻占延安以后,同意把一部分产品给长城以北的蒙古人,废除了国 民 党的全部苛捐杂税杂税,并且自己建设工厂,有织布厂、被服厂、制鞋厂、造纸厂、兵器厂等等。
而而国 民 党军 阀那里苛捐杂税很多。例如:马将军在该省要征收的捐税:销售税、家畜税、骆驼税、运盐税、用盐税、烟灯税、养羊税、商人税、脚夫税、养鸽税、土地税、掮客税、粮食税、特别粮食税、附加土地税、木材税、采煤税、皮税、屠宰税、船税、灌溉税、磨石税、房屋税、磨面税、秤税、礼仪税、烟税、酒税、印花税、婚税、蔬菜税。这张单子还没有囊括所有的苛捐杂税......
其实简单的对比,就是共产党得到人心的最简单例子,谁对百姓好,谁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红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才能解放了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第6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5-04 01:01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 

读后感;死亡和捐税中,从斯诺先生在蒙古边缘上的绥远县的描述中,我的感触颇深。那里的人没有吃的,活活死,在斯诺的细节描写下,把那些可怜的人们写地十分真实,使我似乎看到了这些情景。他把青年写成老太婆,这让我觉得当时的青年没有生机盎然,而是多了几分痛苦。他把儿童们的身体情况描写了出来,这更让我震惊和震撼,他们与当时的富人和现在的我们简直是天差地别,在书中写到,斯诺在那里总是做成千上万人在他面前活活饿死的噩梦,可想而知这对斯诺的影响很大。苏维埃社会,这个标题,我隐约感觉到那时的社会应该有很大的改变,不出所料,我阅读到后面时苏维埃设置各种委员会,还有斯诺先生描写的社会没有鸦片和罂粟的影子,而且多了《婚姻法》这让我觉得这个社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红星在西北,这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人们欢迎它,也让我感觉到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红军和苏维埃 作出极大的贡献,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篇中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7:20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内容是《苏维埃的巨头》,文章语言质朴,里面用到的成语不是很多。我翻找了一下,只找到下面几个成语: 不治之症、生死攸关、心不在焉。

红星照耀中国哪些节章故事性较强
1个回答2024-02-17 03:53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曾经感慨:“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美国作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样评价长征:“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红军长征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书写的是英雄主义的壮美诗篇,矗立的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已经超越了国界、党派和政治信仰.长征史料浩瀚,其中战斗、故事和细节不胜枚举,本文从中撷取些许细节,也从一个侧面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仰、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牺牲奉献的作风品质和血脉相连的军民情谊.

红星照耀中国第6章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7 03:57

第六章红星在西北 

读后感;死亡和捐税中,从斯诺先生在蒙古边缘上的绥远县的描述中,我的感触颇深。那里的人没有吃的,活活死,在斯诺的细节描写下,把那些可怜的人们写地十分真实,使我似乎看到了这些情景。他把青年写成老太婆,这让我觉得当时的青年没有生机盎然,而是多了几分痛苦。他把儿童们的身体情况描写了出来,这更让我震惊和震撼,他们与当时的富人和现在的我们简直是天差地别,在书中写到,斯诺在那里总是做成千上万人在他面前活活饿死的噩梦,可想而知这对斯诺的影响很大。苏维埃社会,这个标题,我隐约感觉到那时的社会应该有很大的改变,不出所料,我阅读到后面时苏维埃设置各种委员会,还有斯诺先生描写的社会没有鸦片和罂粟的影子,而且多了《婚姻法》这让我觉得这个社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红星在西北,这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人们欢迎它,也让我感觉到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红军和苏维埃 作出极大的贡献,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