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取经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20:21
传说出生在长江流域 快活的与狼为伍 与虎为火 常在长江流域玩耍 ,因为受不了地主家孩子的欺负,毅然出海深造,在葡萄老祖那学业有成,但国家不分配工作,于是交了一些酒肉朋友,最后在地府龙宫天宫大闹之后,被如来压在5指山下,后来被唐僧就起,于是开始了他们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还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33

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猛清退了众天神。

2、大闹天宫: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3、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童儿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见果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

4、计收猪八戒: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目,吓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将高小芹贺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经观音点化,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5、车迟国斗法:唐僧在车迟国要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提出斗法,经过祈雨,下油锅,砍头三次斗法之后,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原形。


扩展资料: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把枝首前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孙悟空取经后的故事
1个回答2023-05-02 06:59
简直就简直就是流水账
孙悟空西天取经(成语一)?
1个回答2024-02-11 01:56

齐天大圣孙曾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路过将他救出。他知恩图报、不避艰险一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大显神通。他聪明机灵、明察秋毫,利用火眼金睛识别千变万化的怪魔,利用筋斗云腾云驾雾追赶来去无踪的妖精。他们师徒一路西行,本着除恶务尽、坚持不懈的精神,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回大唐。真经传播到大唐,而后使人人向善、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这里边有你找的12个成语: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孙悟空西天取经(成语一)?
1个回答2024-02-15 09:55

唐僧西天取经——九死一生;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难;唐僧西天取经——馋坏了妖魔鬼怪;唐僧西天取经——孙吃亏、佛祖占便宜;唐僧西天取经——旅游考察两不误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还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08:53
真假美猴王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俊美,要以身相许。悟空用计稳住女王,乘机赚得通关牒文,四人逃离。六耳弥假扮悟空想去取经,修成正果,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让唐僧将悟空赶走。悟空求助于观音菩萨,而遭六耳弥一次又尺枝轿陵肆一次的纠缠,两人展开恶斗。玉帝下令让两人停止争斗,六耳弥不服以从命令。真假美猴王打到灵山,来到如来佛祖面前,六耳弥终于现出原形,自食恶果。打败六耳弥后,唐僧知道自己错怪了悟空搭敬,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孙悟空取经后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1:21
答案1:菩提老祖说:“你个猢狲!”所以他就姓孙了。
西游记原文: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孙悟空没有取经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5:10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当然是师从菩提祖师,对于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又叫须菩提(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

二郎神的七十二变是师从玉鼎真人。玉鼎真人为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居于玉泉山金霞洞,镇府之宝是“斩仙剑”。元始天尊的十二门徒之一。


对于七大圣的资料


七大圣:
大哥牛魔王称平天大圣(牛),实力不在孙悟空之下。
二哥蛟魔王称覆海大圣(蛟),至少水战能力是七大圣中最强的。
三哥鹏魔王称混天大圣(大鹏鸟),如果是狮驼岭的老三的话,实力强于孙悟空。
四哥狮驼王称移山大圣(狮子),实力应该稍弱于孙悟空。
五哥猕猴王称通风大圣(猴子),实力与孙悟空不相上下,靠如来才搞定。
六哥禺狨王称驱神大圣(白象),力量型,与牛魔王相似。
老七就是孙悟空(猴子)了。
梅山七圣:
袁洪(如果有他的话),通臂猿猴,实力不在二郎神之下,即不在孙悟空之下。
金大升(水牛)、戴礼(狗)、杨显(羊)、朱子真(大猪)、常昊(长蛇)、吴龙(蜈蚣);
另六人实力不详,不过能与袁洪并称,可见实力不会相差太远。



孙悟空本身是妖怪曾经幻化美女吃过人,这个是可以在西游记的描述中找到。

很抱歉,回答者上传的附件已失效
孙悟空在西天取经中都经历了哪些化学变化?
1个回答2024-03-13 09:40
转变是成长过程中的蜕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成年;从幼稚到懵懂,从懵懂到成熟,孙悟空也是这样。孙悟空从出生到成佛的经历,也是他不断转变的过程,他在取经中的转变很多,成佛便是他转变的结果。像取经态度的转变、对唐僧态度的转变,与唐僧、八戒、沙僧关系的转变,对待其他各路神仙态度的转变,除妖方式的转变等等。例如他取经态度的转变:当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后,由于为了摆脱困境,他接受取经即是真心的,也是被迫的选择,由于对取经缺少了解,并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一但脱离了困境(五行山)便有了不取经的选择,一有不顺(除六贼后与唐僧的分歧)便有了放弃取经的行为,是龙王的巧劝,让他认识到取经的必要性,由于还是无奈的选择,因此也很免强,所以才会在留云下院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菩萨的话:'妖精菩萨,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化解了他,也就有了对取经除妖(猪八戒)的主动。收服白龙马、八戒、沙僧的过程,也是孙悟空对取经态度转变的过程。斗白龙马时,问也不说是取经人的徒弟;战八戒时,问了才说自己是取经人的徒弟;收服沙僧时,认识到不问也该说是取经人的徒弟,这时孙悟空才是完全接受了取经。
孙悟空在取经中的两次重要转变:
一、东海洗澡,是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孙悟空被迫离开取经,是他在三打白骨精中一意孤行,没有顾及周围那些不理解真相人的感受。我们总是认为孙悟空是正确的,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人(孙悟空)不会总是正确的,终有做出错误判断的时侯,所以在做事时不能一意孤行。孙悟空错的不是打白骨精,而是打白骨精的武断。不管孙悟空的本意是什么,他的武断和别人的误解,造就了他的妖形。当他回到花果山,体会到了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认识到了改变的必须。西游记里孙悟空被称为心猿,东海洗澡可以说是他的洗心革面,这是孙悟空从妖转变为人的起始。
二、打死六耳猕猴,是孙悟空消除了二心。人都有一体两念,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第二种念头,他要将与唐僧、八戒、沙僧的师徒、兄弟关系转变成以自己为主的主仆关系(孙悟空手下的猴子变成了唐僧、八戒、沙僧,我们可以理解为孙悟空将这些表面上的取经人变成了自己的实际手下)。消除了二心便是打消了这种念头,是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之后,如来才许诺他取经功成能够成佛,所以说这是孙悟空从人转变成神(佛)的起始。
孙悟空是谁取的
1个回答2023-07-25 01:20
孙悟空的名字是唐僧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