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数学思维导引

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能力?
1个回答2024-02-27 21:47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

相信不少家长都曾经被孩子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到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提问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意味着他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逻辑思维敏感期,他关注的东西,正逐渐从“是什么”转变成“为什么“。如果想要孩子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爸爸妈妈也要一起行动起来,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和孩子一起深入探究“为什么”。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时候,孩子会重复问同一个问题,不少家长会感到不耐烦,其实他在通过“提问——获得答案”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认知和记忆。他可能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所以想再次从你这里获取一次。这种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回忆,鼓励他自己将答案说出口,即便说错了也不要批评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孩子一问就给答案。

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然而这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只有让孩子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时,给与正确的引导,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和知识去寻找答案,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提问,耐心倾听想法

提问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但是孩子在成长发育的阶段,语言能力可能跟不上思维速度。所以,有时候没办法描述清楚自己想问的,或者问出的问题没有逻辑性,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替他把话说完,在旁边提示就好了,练习的次数多了,孩子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讲话越来越有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的各种想法,不评判,不设置标准答案,鼓励他们自己去验证去寻找答案。要允许孩子好呆、出神、放空,这往往是孩子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日养成的,日常下功夫才是关键。

之所以现在家长都注重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因为对于孩子后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锻炼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将问题逐步拆解,并全盘考虑,既能将问题逐步化解,又有统筹分析能力;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增强孩子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使其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孩子策划构思和探索能力,使其在学习上精益求精。

综合来说,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孩子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并做好统筹规划,使理论知识更好应用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能做到创新、求变

如何引导孩子做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1-24 22:10

思维导图是现在分析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一件事情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过后,会觉得这件事情变的非常清晰,逻辑变得非常明了,事情的步骤变得一目了然,按照思维导图图中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往下走,这件事很容易解决。

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肯定是没有任何步骤的,他们的思维很简单就是想到什么做什么,什么容易就怎么做,任何人在小时候都一样,没有想到事情步骤,事情的逻辑,事情前因后果,更别说要画一个思维导图。

既然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培养和引导的。那么,怎么样引导孩子学习思维导图呢?

首先,这个孩子要学会现用笔,用笔的时候不会把笔放到嘴里面去,还有认识字,会写字,有耐心,有了这些就可以了。

引导的最好方式是给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吃饭前要怎么做?从吃饭前的第一个步骤开始:吃饭之前准备什么:走到饭桌旁,拿起空碗,再走到电话煲边盛饭,在走到饭桌旁,拿起筷子,准备开吃,这就是吃饭前的准备。把这个步骤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无非就是几个字一个箭头几个字一个箭头,虽然没有什么意义,但让孩子明白了是事情的步骤,什么是事情的逻辑。如果这样可以了就可以继续选择一些比较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引导,比如数学的几何题,事实上几何的逻辑证明题就是思维导图用数学的表达方式。

总之,教育一个孩子需要非常大耐心,这个孩子也需要非常大耐心,思维导图很容易画,但拥有逻辑性思维的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不是专注于画,而是专注于思维。


如何引导孩子的哲学思维
1个回答2024-02-10 23:36

如何引导孩子的哲学思维如下:

“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美国著名哲学家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创立的。他在大学任教期间,发现大学生的思考能力普遍比较薄弱。经过深入研究,李普曼认为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儿童时期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1969年,他的著作《哈利·史图特麦尔的发现》发表,成为“儿童哲学”诞生的标志。

李普曼借用古希腊哲学对话的形式,创造了具有启发性和民主合作精神的研究性团体——哲学教室。哲学教室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儿童,鼓励儿童以谈话的方式来增进彼此对问题的了解。儿童在讨论问题时,不仅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还要能够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理由比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更为重要,因为思考过程才是儿童哲学教室的重点。哲学教室的老师们不进行讲授,更不灌输,而是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群体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我并不是雕刻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苏格拉底疑惑地问。“是的,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头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里解放出来而已。”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做唤醒工作,当孩子的求知欲望与生命力量被唤醒之后,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而这个探索过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唤醒心灵智慧的过程。

“儿童哲学”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的大脑中潜藏着丰富的思考能力。他们充满好奇,甚至经常提出成年人难以回答的、富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为什么人会说谎?”“我从哪儿来?”“人类比动物高级吗?”然而,由于学校和家庭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灌输,不注重孩子思考能力的引导与唤醒,孩子的探索精神便随着长大而减退。

如何去引导孩子学会发散性思维?
1个回答2024-02-16 14:42
怎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学习啦 祥聪 2018-10-09 17:28:5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的训练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创新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发散思维能力。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关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希望能帮到你。

  一、发散思维的特点

  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感性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变通性

  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独特性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二、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马上有的同学想到了砖可以造房子、垒鸡舍、修长城。有的同学想到古代人们把砖刻成建筑上的工艺品。有一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砖可以用来打坏人。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位同学的回答应该得高分,因为他把砖和武器联系在一起了。
  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女儿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女儿:“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女儿想了想:“烧鱼汤。”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 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鱼片。”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女儿点点头:“妈,我想用鱼头烧豆腐,鱼身子煎着吃。”妈妈和女儿的这一番对话,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培养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2.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 有一篇题为《一切为了考试》的中学生作文,记述了一个“奇怪的梦”“记不清是哪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真是莫名惊诧。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是什么?茅盾原名?——教科书上写着:沈雁冰——老师说是沈德鸿,无所适从。 烈日当空。氢氧化铝分子式。蚊子叮在脖子上,啪!电视节目是《血的锁链》,父亲不让看电视。春眠不觉晓,多困啊!又是可恶的二元二次方程式,监考老师严峻的脸。一张53分的数学试卷,我吓得大哭…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我只有一个脑子,怎么塞得下这么多的化学方程式。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一切为了考试。” 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一个中学生的梦境。这是一个中学生在殚精竭虑的拼挣和无奈时的呐喊。作者将强烈的创新意识,大胆的思维方式引进作文,思想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内容腾挪闪错,时空交替变换,意境奇幻诡谲,传神地表现了一个中学生临考前不胜重负的心理,读后发人深思。

  3.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而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并使问题圆满解决。所以用来应付现在的考试相当有效。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思维定势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

  4.大胆质疑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
小孩思维差该怎么引导?
1个回答2024-02-13 16:26

小孩思考问题时,围绕着问题进行发散发散再进行归纳总结。告诉孩子读书和写作业的时候,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去回答。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3-08 16:59

大概是这样吧


蜜蜂引路的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1-17 00:34

在中心写上 蜜蜂引路 ,然后向外延伸枝节,一层又一层,就像下面这个图

引导还是导引
3个回答2022-04-19 21:08
导引和引导是一组同素异序词,即意思是一样的,但语素的次序正好相反。目前一般的用法是引导,但引导太陈旧了。用“导引”更能引起网友的注意,且新奇而不失规范。
怎么样正向引导孩子 正向引导孩子的方法
1个回答2024-02-05 05:09
1、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不管多忙,都一定要花时间陪伴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小孩子的心智还未不成熟,所以不管孩子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都一定要试着理解、了解和引导。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各种异想天开的事,心是长着眼睛的,这样做孩子一定会更加爱你。

2、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这样能让家长更加理性的教育和陪伴孩子,对于孩子的.心情和想法以及行为就会更加理解,这样能减少很多生活上的摩擦。

3、给孩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这也是灌输正确价值观最好的方式,通过故事来让孩子明白善恶与是非,更早的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4、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从小就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和床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力手力,也能让孩子更加独立、有责任感。同时,整洁的房间和衣橱也能够带来好心情,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

5、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有益的。
幼儿思维引导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08 06:48
一、注意自身言行
无论家长还是幼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自己日常言行。因为,幼儿通过感官来认知世界,喜欢新事物,喜欢效仿学习大人的欣慰习惯,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想要很好引导教育幼儿,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言行。
二、学会尊重孩子
学会尊重孩子是以平等态度面对幼儿,对孩子言行在意,多一些商量少一些命令。好的行为要及时赞赏,不好的言行可以严肃谈话纠正,不要一味训斥。要知道,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多启发暗示
多引导暗示是指针对幼儿教育应多尝试启发式教育,减少一味灌输。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其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