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观后感50字

观与50年代的电视剧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04 06:31
情深深雨蒙蒙
50岁男人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
1个回答2024-02-24 17:53

年过半百,到了这样的年纪,其实对爱情的观念已经没有太多这种热情。

如果还相信爱情,还相信会有一个喜欢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出现。那么这个时候他应该还是会非常努力的去珍惜这段爱情,她也很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给他,他还相信这世间还是有缘分。

50岁其实没有过多的浪漫,过多的热情,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唯一能给的就是自己半生积累的爱。想要给对方付出自己的真情,付出自己的真心,让对方感受到。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3-11 09:09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陪伴虽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旦拥有了责任,便让这一生都变得无怨无悔。 《朗读者》本期以“陪伴”为主题,邀来知名演员蒋雯丽、配音演员乔榛、“童话大王”郑渊洁等,他们将与董卿分享“陪伴”的故事。 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蒋雯丽与先生顾长卫合作的电影《最爱》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这群感染者来拍摄。在《朗读者》访谈中,蒋雯丽谈起了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剧组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读者》的现场将会出现神秘嘉宾,让蒋雯丽感动不已。

朗读者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3-26 17:05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
1个回答2023-02-06 14:47
这个主题是什么呢?
观《朗读者》有感,作文。
1个回答2024-06-06 06:19
上周日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央视频道正在播出朗读者,董卿主持正在采访濮存昕,看了一段被这个节目深深吸引。它和以往的访谈节目大不相同,除了简短的采访,嘉宾还会朗读一段文字分享给特定的人群。一期节目会有四到五位嘉宾,满满的温暖。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我认为《朗读者》是央视从《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打造的又一爆品。
边看节目边发朋友圈谈了一点感触,没想到很多朋友留言有共鸣。此刻我从我的角度给各位朋友做一点分享。
董卿变得柔和起来
前几年在看董卿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就判断董卿是一个控制型的女人。节目中不断展现她的强势,经常打断嘉宾和评委的话,让人觉得有些反感。之后就没怎么关注她,直到诗词大会董卿的蕙质兰心让很多观众惊讶,这次《朗读者》让我对董卿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董卿变得柔和起来,无论主持还是表达让人觉得很舒服。董卿作为制作人及主持人,用一个个“遇见”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经历。
这就是她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别人交往,做事的时候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很好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让别人舒服。
如何与人交往?我认识的李局有几句经典的话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与人合作要学会:
三把最管用的钥匙:尊重、微笑、谢谢。
三个带来:带来快乐、带来利益、带来希望。
世界小姐张梓琳分享为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张梓琳与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亲角色的转变,世界小姐带给她的是惊喜,而作为一位母亲则是更多感性和感动。也正如她在节目中给孩子朗读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许多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
许渊冲老爷子诠释热爱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许袁冲是源于《朗读者》,老爷子今年已是96岁的高龄,每天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他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第一人”看完这个是不是觉得老爷子很狂?其实不然。
许渊冲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虚。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
当老爷子和董卿聊起翻译时,活力四射、两眼发光、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爱好的最高境界,翻译乃老爷子的真爱。他说自己有一个小目标,如果能活到100岁,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亚的著作翻译完。老爷子都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观《朗读者》有感(礼物)
1个回答2024-02-09 06:41

上周,我看了董卿身兼制作人和主持的电视节目《朗读者》第一期,很受感动,数次落泪。这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每一个朗读者都用自己的朗读诠释人生中最美好的遇见。曾被同学嘲笑的“濮瘸子”的著名演员濮存昕,摘得世界小姐桂冠的张梓琳,创办联想的柳传志,无国界医生蒋励,鲜花山谷夫妇,96岁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每一个“朗读者”都是那么动情,那么感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与智慧并存的灵魂

  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

 

遇见对的人 , 就是真爱。

  一对夫妻"周小林,殷洁"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令人神往。

  丈夫因妻子的一句话,用了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一千两百亩的鲜花山谷,这就是他们的伊甸园。

  其中夫妻俩的一句话道出了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的生活。

  妻子殷洁说:"我们一直都在谈恋爱,他就是一个很浪漫的男人,而我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小女人。"

  丈夫周小林说:"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情人,还是我永远的梦中情人。"

  董卿也被他们感动,送给他们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珍惜眼前人吧!

  遇见对的职业,就是一种永不泯灭的热情。

  一位96岁高龄的亚洲第一翻译人许渊冲,一生执著翻译,用延续白天的模式来工作(董卿笑侃:就是熬夜),对于走过的日子不记多少,只记得有多美好。而且患有直肠癌数年,在医生宣布最后的日子里,非但没有停止翻译工作,还拿到了人生的最高奖项,并延续生命7年。翻译工作从不停止,还要在百岁之前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多么令人钦佩!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朗读者麦家观后感
1个回答2022-07-07 14:46
你这是写作业吗
古今中外乐观开朗乐爱生命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9-16 02:21
鲁宾逊漂流记
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如何养成?
1个回答2024-06-02 22:03
(上)梁钦元/编写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各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大都认定:注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更有利于孩子在身心全方面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呢?或许那些珍爱孩子的父母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优良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培养良好而密切的亲子关系,尤其在情感和交流上要和孩子亲密无间。在培养乐观性格的过程中,稳定而良好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灵全面发育的基础。所以,因此父母要鼓励且用实际行动,去促成孩子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玩耍,让他们学会彼此尊重又融洽的人际交往。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影响力”,更好更有益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和孩子亲热”、“和孩子亲切”、“和孩子亲密”、“和孩子有亲情”之上;否则,仅仅靠着“我是家长,你就得听我的!”“你再动一个试试?!……”那身为父母的你仅仅是在“仗势欺人”而已!在此情境中,显然孩子也往往只是“学会了屈服”、“习得了退缩”“习惯了逼迫、恫吓”——无需赘言,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其“乐观、开朗”的性格根本就无从谈起!显然,所有“好的”教育,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硕士、博士乃至企业员工持续终身的职业教育,都绝对离不开引导者和被引导者之间良好的情感关联和交流。难道不是吗? 二给孩子以更多的主动权和“承担”的机会父母要多多创造让孩子来抉择、决策的机会和权利。要更多地给孩子一尝试、探索的机会。很多父母往往认为孩子还小:“TA能干什么?”或是“孩子这么小,有那个可能吗?”笔者自己就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更是反复不懈地启发、引导众多父母们去做到、做好这一点。因为,本人自己的成长就深受其益——记得我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家中订阅了不少报刊。父母身体力行的肯于学习,乐于阅读的言行对我的喜好阅读,肯于思索的习惯养成气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更值得称道的是:每每在读报之时,家父常会指着报纸上的某个地名,“请我帮助”他在地图册上查找到这个地名,并指给他看。年幼的我,对于“能帮助爸爸查找到”一个陌生的地名,甚至兴奋和自豪!每当我得到爸爸这样的“求助”之时,总是高兴无比,立即行动,当我很自豪地将查到的地名只给父亲看的时候,他给予我以赞许,当我查找得十分吃力、“艰难”时,他又会及时地给予我启发、暗示、引导。在我终于找到那个地名之后,他还会给我讲述这个地方的人文、古迹、特产、风俗(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其实家父的地理知识水平极高)……久而久之,我的地理知识以及对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信息与日俱增。此外,更令我欣喜的是:自己从中体会到了面对“困难时更需耐心、细心和坚持再试试看”,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的自信,更养成了乐学好学的性格。乐观、开朗性格的养成,孩子从主动行为中去获得成功体验的多少,有着密切的“正相关”。而在社会、家庭活动中,孩子不断地、积极地参与体验,更是有助于孩子的变得开朗、坦率、自信!其实,日常生活活动就是一个培养孩子乐观开朗性格的非常好的“苗圃”!譬如:节假日全家外出之前,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父母可以请TA“负责”部分或是全部的外出计划的“提议”,并仔细聆听孩子所提建议的内容和根据。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父母在地下停车场停好车后,请孩子“负责”记住停车位上标记的号码,并在购物、娱乐之后,再请孩子“带领”父母找到自家车辆停放的位置。而对年幼的孩子,则可请TA记住自家的车辆的特征、车牌号码,停车位的号码即可……经过这类“日常琐事”不断体验、探索,孩子肯定会得到极好、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成功体验。天长日久,有何愁孩子不会养成乐观开朗的好性格呢?(未完待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