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皇帝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匈人是不是匈奴人?匈人帝国曾经有多强大?
3个回答2022-11-15 22:17
历史上其实没有记载匈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可能他们只是匈奴人和其他人一起结合的后代吧,匈人帝国是因为他们血液里就有那种善战的精神,所以非常的强大。
古代的匈奴人有多强大,最后是谁收服了匈奴?
2个回答2023-05-16 06:20
匈奴人非常的强大,甚至曾经将刘邦围在了白登山上,给汉朝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最终经过了汉武帝很长时间的努力,才将匈奴击退。
秦始皇都没能打趴的匈奴,是怎么被汉武帝打败的?
1个回答2024-02-16 19:36

当时秦始皇不是打不败匈奴,而是选择不打,如果真的打的话,未必打不过匈奴。秦始皇与汉武帝生活的年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国力盛衰不同,所以做出的选择不同。

对于匈奴,秦始皇采取的政策是积极防御。《过秦论》中写道:“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也就是说,秦始慎则昌皇并不是被匈奴逼迫而选择设长城,因为前有“却匈奴七百余里”,所以是取得战略要地的情况下才修建了长城。在建立长城的同时,蒙恬还以长城为据点,多次主动出击匈奴进行防御。

我觉得秦始皇并不认为打下匈奴有什么用处。在秦始皇主动出击匈奴之前,不得不考虑如果战胜了会怎么样的问题。当时的情宽扒况是,其实战胜了也没多大的好处,徒增战争消耗而已。在秦始皇之前的一千多年历史中,中原政权就不断地在和周边的游牧民族相争衡,与匈奴作战中也基本上确立了合理的双方势力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对彼此都没有太大的好处。

秦始皇认为早在大禹分九州之时,就已经有了后世所谓的“华夷之辨”。尤其是在周朝建立之后,名义上归周天子管辖的范围才能算是“天下”,而匈奴活动于荒服之外,根本就不在“天盯唯下”的范围内。所以出击匈奴,成本太大;打胜了也守不住,还不如修建长城,以逸待劳。

汉武帝打匈奴的事件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05:26
马邑之谋,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靠一个商人聂律想把匈奴引诱到马邑这个地方,在进行围歼,但是后来匈奴人发现前面静悄悄的,生疑心。于是抓了个汉朝士兵,一问知道了汉朝的阴谋。所以撤退了,从此汉匈断绝关系。
汉武帝为什么一心要灭匈奴?
1个回答2024-06-23 04:05

 汉武帝毫无疑问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让大汉王朝走向巅峰,但他为何独独非要消灭匈奴呢?真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彻在匈奴屈服的条件下,依然大动干戈,一心要把这个族类消灭,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匈奴在汉武帝期间,被大汉军队一直赶到欧洲境内。是什么原因导致汉武帝执意如此?

一有仇。

汉武帝摆出对匈奴开战的理由时,重点说到世仇。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匈奴,不料在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马铺山)陷入匈奴30万骑兵四面围困,险些创造开国皇帝被俘的尴尬记录。经此大挫后,西汉一直对匈奴取守势战略,并以岁岁纳贡为代价,换取人家不内侵。形象地说,匈奴是老板,西汉是打工仔,老板依据“不平等合同”抽取打工仔劳动成果的相当一部分。

匈奴对西汉“孝敬”的礼物照单全收,不够用还在边境侵略,每年杀掳的汉人达1万多(仅辽东和云中地区),有一次甚至打到离长安仅200公里的地方。匈奴气焰嚣张到什么程度呢?在刘邦死后,冒顿单于致信调戏吕后,言语十分轻慢:“陛下独立,孤愤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同娱,笔者注),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说白了,就是要吕后去做他老婆。吕后尽管气得不行,回信却尽是软话,称配不上冒顿,为此不惜自毁形象,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文帝和景帝也曾反抗过,不过均以失败告终。如公元前166年,文帝拒绝和亲,竟引来匈奴14万大军。汉军受命迎击,结果竟是惧而不战。到最后,文帝还是屈辱求和。这种情况持续了近70年之久!

二有欲。

汉武帝是个不甘心守成的皇帝。在诏书中,他不止一次表达改变和改革的愿望,并寻找各种“借口”。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从自然界找理由:“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公元前122年(元朔六年),又从历史上找依据:“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当然了,这些都是包装,褪去外套,最本质最核心最真实的东西显露出来了——汉武帝内心难以遏制的扩张欲望。早在即位第一年(公元前140年即建元元年)年,他就在董仲舒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当时的汉武帝年轻气盛,他这点小心思在精明的大臣们眼里,透亮透亮的。在朝堂上,黄老之学的粉丝汲黯曾当面说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被点破,脸上挂不住,气得立即宣布散会。

不过,汉武帝身边的人,绝大多数还在紧紧拥抱过去,包括太子。太子劝谏不要兴兵杀伐,汉武帝怎么回答的呢?“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在卫青面前,汉武帝说得更明白:“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汉武帝即位时年仅16岁,一段时间内尚不能亲政,而由窦太后主政,继续执行和亲政策。7年之后,西汉国力更盛,已具备与匈奴一争高下的资本。所以23岁的汉武帝决定不再忍受下去。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点开了小编的文章,看完本文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可以评论在评论区哦,想看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就关注小编吧,每天为大家分享最有意思的文章哦,好了,明天小编与你不见不散哦,记得分享出去让更多读者看到哦!

阏氏的匈奴皇后
1个回答2023-11-30 04:57

《匈奴列传》载“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并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胭脂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阏氏”乃匈奴语妻之义是正确的。读音、意思都与蒙古语“Ezen(主人)、Ezegdai(主妇)”相符,文献中以“焉支....如汉皇后。”比喻,用意很明显,粗略的比喻不乏最真实表达,这符合传达传达信息的目的。“主妇”或“家庭主妇”,蒙古语为“Ezegdai”,这个词也可理解为“正室妻子”。

阏氏的匈奴皇后
1个回答2024-02-20 15:27

《匈奴列传》载“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并引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其可爱如胭脂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阏氏”乃匈奴语妻之义是正确的。读音、意思都与蒙古语“Ezen(主人)、Ezegdai(主妇)”相符,文献中以“焉支....如汉皇后。”比喻,用意很明显,粗略的比喻不乏最真实表达,这符合传达传达信息的目的。“主妇”或“家庭主妇”,蒙古语为“Ezegdai”,这个词也可理解为“正室妻子”。

匈奴的皇后为什么叫阏氏?
1个回答2024-03-01 18:53
阏氏,音烟支,是汉时匈奴人妻或妾的称号。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以女人美丽可爱如胭脂,因而得名。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称母亲则为“母阏氏”。“大阏氏”可能是匈奴单于的正妻,但并非绝对。匈奴单于多妻妾,“颛渠阏氏”有正宫皇后含义,“大阏氏”为大皇后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匈奴的皇后为什么叫阏氏?
1个回答2024-02-17 17:15
阏氏,音烟支,是汉时匈奴人妻或妾的称号。源于胭脂花,即红花。匈奴人以女人美丽可爱如胭脂,因而得名。匈奴人称妻、妾为阏氏,称母亲则为“母阏氏”。“大阏氏”可能是匈奴单于的正妻,但并非绝对。匈奴单于多妻妾,“颛渠阏氏”有正宫皇后含义,“大阏氏”为大皇后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