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认识自己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20:58
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能力,性格,为人,处事等等
怎么理解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1个回答2024-03-11 08:26

“自己”,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这个繁华世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但确确实实自己又是最了解自己的一个人。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说的是从认识你自己出发,去认识繁华世界。而且认识你自己也是永远是不能停止的

怎么理解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3个回答2022-08-06 21:30
这是关于哲学的问题,意思是清晰认识自己的内心,深入解剖自己的思想,许多人做这件事或那件事会很自然,但问及他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却回答不出来,认识自己就是要把自己最本质的思想暴露出来————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苏格拉底认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8-25 00:47
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通过对亲朋好友经验的学习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等等。
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3个回答2022-12-23 18:52
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已就是了解自已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
杨和苏和王以太怎么认识的
1个回答2024-01-24 04:16
在音乐节认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杨和苏,1995年7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内地嘻哈说唱男歌手、王以太,又名王闪火,1995年6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内地说唱男歌手,杨和苏与王以太在高中时通过音乐节结识了对方,并在大学毕业之后再次聚在一起制作音乐。
女主叫苏沫的和男主从小认识还有一个儿子
1个回答2023-04-22 03:10
天才儿子嚣张妈咪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观点具体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7 21:53

与探索自然奥秘的爱奥尼亚哲学家们相反,苏格拉底认为人只应该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充满了神的特殊旨意和目的,是神的智慧的对象,是人无法认识的。如果人坚持要去认识自然,这乃是一种狂妄自大的僭越,其结果不仅不能认识自然,而且也不能认识自己。苏格拉底引用镌刻在德尔菲神庙门前的名言来号召人们:“人啊,要认识你自己。”在他看来,哲学应该研究正义、美德、勇敢、虔敬等与人生相关的问题,而不要把眼光盯在深邃玄奥的自然界。

长大以后我非常想认识苏珊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7:16
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一个人愿意出现,另一个人才愿意奋不顾身。一个人愿意奋不顾身,另一个人才愿意托付终身。
谢民师认识苏轼吗
1个回答2024-03-31 19:23
谢民师认识苏轼
谢民师与苏轼的故事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他的门下,常有文人学士出入,和苏轼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见著于史的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此外,和苏轼交情深厚,结为文友的谢民师,恐怕鲜为人知。
谢民师,原名谢举廉,江西新干县溧江凰山村人,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宋元丰八年(1085年),谢民师和叔父谢懋、谢岐、弟谢世克同时进京参加乙丑会试,四人同中进士,轰动朝野,史称宋代“文林四谢”。“四谢”之首谢民师,性情温良,崇尚才学,对誉满天下的苏轼仰慕已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相识。当时的文人学士无不以与苏轼攀援结交为荣。谢民师虽有不少诗文,却自惭文无珠玑,羞于拜谒,只好把这一愿望埋在心底。之后和苏轼结交,还是缘于苏轼的两句诗。

改诗寄语

谢民师自幼喜爱苏轼诗文,常诵之抄之,熟记于心。他任南康县令时,即使是政务缠身,文牍盈案,也要抽空诵读。这天,谢民师因公务劳累小憩,便习惯捧读苏轼诗文,再次被苏轼的旷世美文《前赤壁赋》所吸引。文赋在情景描写中,流露了作者人生短暂无奈、心情抑郁、壮志难酬的伤感和超脱尘世的虚无思想,谢民师为此感慨万千,心潮不平。他反复研读,逐句吟诵,细细品味,深感与苏轼过去那种激情奔放、报国宏愿的诗文形成强烈反差,这也许是苏轼因前些年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遭受沉重打击后,消极颓废情绪的反映。时令金秋,窗外枫红菊黄,谢民师触景生情,脑中忽然浮现苏轼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谢民师若有所思,遂提笔改了两个字,将原诗改为:“来年好景君须记,还是橙黄橘绿时。”
改罢诗句,谢民师不禁一愣,自我嘲笑:晚生才疏学浅,随意改动大家诗句,岂不见笑!正要抹去,忽又打住,久闻苏学士待人宽厚,以文交友,谈吐大方,不拘小节,我又何必多虑。况且苏学士再贬惠州,蒙冤受辱,心情一度压抑,缺少过去那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激情和坚强意志。于是谢民师提笔写了封短信,把改写的两句诗一并寄给苏轼。
苏轼收到信后,心中甚感纳闷:老夫诗文,无不字句斟酌,反复推敲,未有不妥。民师自恃才气,擅作修改,是何用意?苏轼捋须沉思,恍然领悟,击掌叹道:难得民师一番苦心,改诗用意不在诗,而是委婉寄语老夫遭挫折切勿悲观,处逆境切勿消沉,树立信心和勇气,从挫折和困境中解脱出来。苏轼当即给谢民师回了一封信,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信日:
“某启。辱手简,不吝赐教,备增感慰。某谪居粗遣,废弃之人,每自嫌鄙,况于他人。近稍能饮,不烦念及,未缘会见,万万以时自爱。”
从此,谢民师与苏轼之间书信不断,相互问候,互赠诗文,共叙友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