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评课

《大象的耳朵》评课稿
1个回答2024-03-04 12:12
      张老师的课堂调控运用自如!整节课“热”而不“闹”。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思考、乐于回答问题,真正体现了生本课堂,充分或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给并兆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让衫蔽伏学生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张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比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大象“我生来就是这样”的不以为然;通过体验式朗读,品词析句,想象补白大象和小动物们的对话,体验大象的心理变化,连大象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又采用了对比朗读,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大象竖起耳朵后的痛苦”和“最后还是耷拉着的幸福”。最后孩子们水到渠成地悟出一个道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充分体现了我校“读悟用”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整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不仅朗读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增强了。我以后要多多向张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象的耳朵》评课稿
1个回答2023-11-21 08:49
      张老师的课堂调控运用自如!整节课“热”而不“闹”。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思考、乐于回答问题,真正体现了生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张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比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大象“我生来就是这样”的不以为然;通过体验式朗读,品词析句,想象补白大象和小动物们的对话,体验大象的心理变化,连大象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又采用了对比朗读,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大象竖起耳朵后的痛苦”和“最后还是耷拉着的幸福”。最后孩子们水到渠成地悟出一个道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充分体现了我校“读悟用”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整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不仅朗读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增强了。我以后要多多向张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象的耳朵评课优点和缺点
1个回答2024-03-03 07:45

大象的耳朵评课优点和缺点:

(1)总的来说,课程进行的流畅且紧凑,既不拖泥带水,没有过多
的无用的、累赘的语言也没有顾此失彼,而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课堂上亮点频频,精彩不断。
(2)老师对课堂掌控的很好,整堂课"热"而不"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参与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有价值,而且是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的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书写的良好的习惯。整堂课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3)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这节课的目标全面,具体并且十分的合适。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的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而孩子们也不负众望较好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4)对于教材,老师把握的十分准确,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下了功夫,不不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让这节课的重点得
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5)再来说一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毫无疑问,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十分扎实的,这从多方面都能体现。老师教态自然、明朗、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并且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
(6)板书设计的也很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7)最后说一下这节课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老师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 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读才能表达出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
朗读形式(默读、朗读、分段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上学生反复读,读出了大象朵"大"的特点,读出小兔子看到大掌象跟自己耳朵不一样的"好奇",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大象".我生来就是这样"的自信到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于是竖起耳朵最后通过对比朗读、反复诵读,读出大象竖起耳朵后的痛苦和最后还是耷拉着的幸福!孩子们水到渠成地得到了一个道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8)再品词析句想象补白大象和小动物们的对话,体验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是有毛病的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大家找出大象和小动物们都说了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
分析小羊"也"这样说,得出其他动物说的也是大象的耳朵。体验了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先耷拉着耳朵、后来竖起耳朵,最后还是耷拉着耳朵。通过具体创设环境,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逐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把读书作为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读代讲,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感觉老师的这堂课上的还是十分成功的。

第19课大象的耳朵,为什么叫第19课?单身的耳朵呢?
1个回答2022-12-17 12:27
这是编教科书的根据
大象的耳朵评课不足与建议
1个回答2024-01-25 08:48
1.在板书设过上不够精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废活过级,导致时间不够。
2.在一些头饰的准备上没有发挥头饰的作用,久而让这些东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3.在朗读环节有点欠缺,没有将朗读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
4.文本解决能力还有待于不断地提升,需要深入思考,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魅力和承载的教学任务。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大象的耳朵评课不足与建议
1个回答2023-11-19 02:21
  1.在板书设过上不够精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废活过级,导致时间不够。
  2.在一些头饰的准备上没有发挥头饰的作用,久而让这些东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3.在朗读环节有点欠缺,没有将朗读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
  4.文本解决能力还有待于不断地提升,需要深入思考,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魅力和承载的教学任务。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1个回答2024-01-18 10:22

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中大象的想法是通过自己对周围观察事物的了解然后他的想法改变了!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主要讲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耸拉着,一定是有病了,大象听了也觉得自己的耳朵有病,就用竹竿撑了起来,结果被小虫子吵得头痛、心烦,最后大象明白了: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重点句子:

1.大象有一个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形象地说明了大象的耳朵很大,“耷拉”写出了大象耳朵下垂的特点。

2.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耸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说明大象明白了自己的耳朵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

扩展资料:

在这篇课文中大象的话一共有三处。

1、“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大象的耳朵生来是怎样的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就有描写: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这一句话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具体而形象的说明了,大象的耳朵很大,而且还耷拉着。这也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大象之所以是这样说,是因为小兔子对它的耳朵非常好奇:“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在读小兔子的话时,我们通过一个语气词“咦”和句末的问号,读出小兔子对大象耳朵的好奇和惊讶来。

面对小兔子的疑问,大象不以为然。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小兔子的话,尤其是“一定”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兔子心中认定大象的耳朵就是有毛病。

此时大象的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和不安。

但是在读大象的第2句话,我们发现他的态度和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

2、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

因为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它的耳朵。

从这两段话中能够读出,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的质疑和惊异,在他们的眼里,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很奇怪。

所以大象也就渐渐怀疑自己的耳朵是有毛病。

我们在读大象的第2句话时,要重读关键词“都、真的”读出怀疑的语气。同时,我们,从“不安”和“自言自语”感受到大象内心的困惑与不安,在朗读的时候,借助这些提示语,就能够更好地读出大象的心情来。

3、“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声的第3句话我们能读出来他的态度和想法又发生了改变,是什么造成了他想法的再次改变呢?在读课文中品读原因吧。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这是一个过渡句,说明大象开始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他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呢?站着睡觉的时候,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把耳朵竖起来的结果相当糟糕: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原来大象的耳朵有大用处:把耳朵放下来,虫子飞不进去。有虫子来的话,只要把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最后一句大象的话,蕴含一定的哲理,我们结合大象的耳朵的故事,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

孩子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要正确的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盲目的跟别人攀比、竞争。要善于取人长、补己短等等。

大象的耳朵评课优点和缺点
2个回答2023-11-18 23:41

大象的耳朵评课优点和缺点:

(1)总的来说,课程进行的流畅且紧凑,既不拖泥带水,没有过多
的无用的、累赘的语言也没有顾此失彼,而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课堂上亮点频频,精彩不断。
(2)老师对课堂掌控的很好,整堂课"热"而不"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参与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有价值,而且是
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的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书写的良好的习惯。整堂课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3)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这节课的目标全面,具体并且十分的合适。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明确的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的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而孩子们也不负众望较好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4)对于教材,老师把握的十分准确,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下了功夫,不不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让这节课的重点得
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5)再来说一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毫无疑问,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十分扎实的,这从多方面都能体现。老师教态自然、明朗、富有感染力;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并且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
(6)板书设计的也很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7)最后说一下这节课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老师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 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读才能表达出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
朗读形式(默读、朗读、分段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上学生反复读,读出了大象朵"大"的特点,读出小兔子看到大掌象跟自己耳朵不一样的"好奇",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大象".我生来就是这样"的自信到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于是竖起耳朵最后通过对比朗读、反复诵读,读出大象竖起耳朵后的痛苦和最后还是耷拉着的幸福!孩子们水到渠成地得到了一个道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8)再品词析句想象补白大象和小动物们的对话,体验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是有毛病的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大家找出大象和小动物们都说了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
分析小羊"也"这样说,得出其他动物说的也是大象的耳朵。体验了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先耷拉着耳朵、后来竖起耳朵,最后还是耷拉着耳朵。通过具体创设环境,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逐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把读书作为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读代讲,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感觉老师的这堂课上的还是十分成功的。

大象的耳朵课本剧台词?
1个回答2024-01-31 22:34

台词1.“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我还是把耳朵耷拉着吧!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在《大象的耳朵》一课中,大象最后还是决定把耳朵放下来,因为他懂得了什么?
2个回答2023-01-27 17:00
大象的耳朵英文当中大象最后还是决定把耳朵放下来,因为他懂得了自己是最好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