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耕地有关的演讲稿

是耕地好还是不耕地好?
1个回答2022-09-10 22:55
当然是耕地好呀,因为你…,我希望你读下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课。告诉的我们就是不要做任何事情,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不努力而包有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好结果的。
传承农耕文化演讲稿
1个回答2023-11-25 22:45
  1、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仍具有现实意义。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已发现了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最早的当在一万年以前。考古证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诸多区域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耕文明。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不但决定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但是,农耕文化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因此,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保护、传承和利用农耕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重要意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演讲稿
1个回答2022-06-22 03:15
我要关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
舜耕历山耕的是哪个历山
1个回答2024-05-25 23:23
  很多种说法,比如其中一个就是:

  济南南郊的千佛山,古称历山,又称舜山、舜耕山,传说大舜曾在山下耕种。





  关于舜耕历山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bin),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据此可知,这个传说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了,其起源是很早的。至于历山在何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东汉经学家郑玄以为是山西永济县的雷首山。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称历山。此外,河北怀来县、山东菏泽县、浙江余姚县等地皆有历山。不过,比较而言,把济南的历山,写为舜耕之地似乎更合适一些。 首先,东夷人的商族奉舜为天神。商族活动的地域大体在今山东南部、河南西部一带,其北境达于济水(即今日的黄河,见《史记·殷本纪》),舜的传说发源地应在这一带。其次,济南古称历下,因历山而得名,见于《春秋》,来源最早。另外,舜耕于济南的历山,历代盛传,多见于记载。北魏史学家魏收曾任齐州太守,赋《登齐州舜山》诗一首,今存。北魏郦(li)道元《水经注·济水》则记载说:"(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quot;北宋著名学者曾巩,熙宁五年(1072年)任齐州知州,作《齐州二堂记》一文,文中驳斥了郑玄的历山在山西的说法,指出历代地理图纪都说齐州的南山为历山,是舜耕作的地方。曾巩以为这是可信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历山虽在济南,但并非城南的千佛山。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八记云: "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东家之井。"原在一居民院中的东屋里,冲门大方桌下,有一口井,水面上露出一块不足一米的小山头。1976年济南市冶金局建宿舍,?quot;历山"埋掉,现已经看不到了。这也可聊备一说吧。



  传说毕竟不是历史,不必过于拘泥,是不妨"姑妄言之姑听之"的。
为什么人们让马和牛耕地,却不让猪耕地呢?
1个回答2024-01-24 13:49

传统上,在中国,牛被用来耕地。一般认为,从东汉初期开始,牛就成了耕田的主力。马庚也不是没有,只是少数现象。现在说到中国古代农业,大家都会想到养牛。

在欧洲,牛被用来种田,马开始代替牛大规模参与农业耕作。为什么?

很多人脱口而出:欧洲重马比蒙古马强!但这其实忽略了时代的因素,因为欧洲马种的改良是现代的东西,而欧洲人用马庚代替牛耕是中世纪。当时欧洲马并不比中国马高。

首先要说一下用马和牛的区别。

成本:牛比马便宜

在中世纪的欧洲和古代中国,马都比牛贵得多。汉代马的价格相当于三头牛,明代马的价格是牛的两倍到一倍半。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军马。

马吃燕麦比较多,需要点马。养马的成本是养牛的四倍。而且牛脾气比较温和,老了也可以把牛肉卖给屠夫,而马只能卖皮。而且欧洲禁止宰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而马是非常娇弱的动物,很容易生病。例如:

电视剧里经常会有奔马的镜头,但其实冬天跑完很容易出汗。如果不擦干,喝热饮(冷水往往会引起腹泻),然后盖上毯子保暖,马很可能第二天就会生病。

所以在很多现代电视剧里,英雄没有仆人环游世界是不现实的——正常情况下,他们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伺候马。这也增加了养马的成本。

养殖效率:马略有优势

牛比马强壮,但是马比牛快得多。比如英国农学家认为,牛每天可以耕种0.4公顷土地,而马可以耕种0.5-0.6公顷。似乎用马的效率比用牛稍好,但也要看土壤的硬度和农具的合适程度。相对来说,马确实有些优势。

两个农民在收成好的时候把粮食送到市场上交易,但是能更快地把粮食送到市场上的人可能卖更高的价格——运输速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庭是养牛还是养马。

此外,由于马车比牛车快,拥有马车的农民往往可以走得更远,在几个市场中寻求更优惠的价格。

为什么都是牛耕地,而没有马耕地,有解决方法吗
1个回答2024-01-23 04:35
没有解决方法,因为马自古以来都是将士们的坐骑,牛只能耕地。
大舜耕历山的努力耕种
1个回答2024-02-07 00:03

舜有了大象帮册早助,耕地多了,种上庄稼后,地里杂草丛生,一个人忙不过来,正自发愁,地里出现了一群一群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帮助啄去地里的杂草和害虫。舜历山垦荒象帮耕鸟帮耘册厅的故事也就成了千古美州姿隐谈。

给躬耕杂志社投稿了,怎样查询稿件有没有被采用
2个回答2022-10-17 20:10
最靠谱的方式是打电话到杂志社 让编辑给你查稿或者问该杂志社编辑具体要怎么查稿,正常的录用通知上面会有查稿电话的。或者你稿件交给了谁帮你发表,你要问他啊。
“第读耕”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6 13:06
应该是“耕读第”吧
耕种的成语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1 00:56
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不违农时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带牛佩犊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刀耕火种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躬耕乐道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出处:《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
火耕流种 古代一种原始的耕种方式。先用火烧去杂草,然后引水播种。犹言火耕水耨。
出处:《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田田相如,鐇钁株林,火耕流种,功浅得深。”李贤注:“以火烧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