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的内容
1个回答2023-04-14 07:00

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音乐旋律,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的音乐大部份都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作者通过兰花的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未来。
碣石调·幽兰
一名《倚兰》
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於九疑山,妙绝楚调,於幽兰一曲尤特精绝,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以陈桢明三年授宜都王叔明。随开皇十年於丹阳县卒□年九十七,无子,传之其声遂简耳。
幽兰第五
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於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於商角即作两半扶挟挑声。[一句]
缓缓起中指当十坚案商。缓缓散历羽徴。无名打商。食指挑徴。[一句]
大指当八案商。无名打商。食指散挑羽。无名当十一案宫。无名打宫。徴吟。[一句]
大指当九案宫商。疾全扶宫商。移大指当八案商。无名打商。大指徐徐抑上八上一寸许急末取声。散打宫。无名当十案徴。食指挑徴应。[一句]
无名不动。下大指当九案徴羽。却转徴羽。食指节过徴。大指急蹴徴上至八掐徴起。无名不动。无名散打宫。食指挑徴应。[一句]
无名不动。又下大指当九案徴。无名散打宫。挑徴。大指掐徴起。大指还当九案徴羽。急全扶徴羽。举大指屈无名当九十间案文武。食指打文。下大指当九案文。挑文。大指不动。又节历武文。吟。无名散打宫徴。大指不动。食指挑文。中指无名间拘羽徴。挑文。无名散摘徴。食指历武文。龊煞。大指不动。急全扶文武。大指当八案武。食指挑武。大指缓抑上半寸许。[一句]
大指当八上一寸许案羽。食指打羽。大指却退至八还上蹴取声。大指附弦下当九案羽文。於羽文作两半挟挑声。大指两节抑文上至八至七蹙取余声。[一句]
无名当九案羽。大指当八亦案羽。无名打羽。大指掐羽起。无名当十案徴。大指当九案徴羽。即於徴羽作缓全扶。无名打徴。大指急蹙至九(八)掐徴起。无名疾退下十一还上至十住。散挑文应。无名摘徴。散历武文。无名散打宫。无名打徴。食指散挑文。中指无名间拘徴羽。挑文。摘徴。历擘武文。龊煞。[一句]
大指当九案徴羽。即於徴羽作缓全牵二声。屈无名於十九间案文武。食指打文。大指当九案文。食指便挑文。大指案不动。食指历武文。无名散打宫徴。食指挑文。中指无名散间拘徴羽。食指挑文。无名散摘徴。历武文。龊煞。大指案文武不动。急全扶文武。移大指当八案武。抑上半寸许取声。[一句大息]
大指於九下半寸许案文武。食指打文。大指抑文上至九。大指不动。食指拘武。中指牵文武。无名著文。大指无名附弦下当十十一案文。无名打文。大指掐文起(掐文时节掐起)。无名不动。无名摘文。食指缓历武文。申中指对案宫。无名打宫。食指挑文。大指当九十间唈文。抑上至九取余声。[一句]
无名当十三外半寸许案羽以下三弦。食指打文。急全扶文武。大指当十一打掐武起。无名不动。半扶文武。中指无名间拘文羽缓缓曳无名上至十二。散打文应。[一句小息]
无名散摘文。食指散历武文。无名散打宫。中指当十案徴。即作前打徴挑文间拘挑摘历擘龊煞声。[一句]
大指当八案角徴。疾全扶角徴。疾抑上一寸许取声。[一句]
大指当十上一寸许案角。无名当十一亦案角。无名打角。大指掐角起。中指当十紧案商。无名打商。散挑徴应。大指当八案商。无名当九案宫商。食指挑商。大指掐起。无名不动。食指半扶宫商。大指当八案商。缓挑商。抑上半寸许。食指即打商。举无名。大指案商不动。又节挑商。大指吟之。中指散打宫。牵过商。[一句]
无名当十三下一寸许案宫商以下弦。大指当十二案商。食指挑商。大指掐起。无名不动。食指半扶宫商。中指即打宫。左无名拘宫起。无名又当旧处案宫以下弦。食指半扶宫商。无名不动。半扶角徴。间拘角商。蠲角徴。即下大指当十二案徴。食指蠲角徴。大指渐渐上至十五度蠲之。先缓后急。大指缩案徴羽。食指历羽徴。无名散打宫。挑徴应。[一句]拍之大息。
大指当九案徴。无名当十亦案徴。无名散打宫。食指挑徴。大指掐起。无名不动。无名散打宫。食指挑徴。大指当九打徴。抑上至八。便案角徴。疾全扶角徴。大指当七八间案徴。食指挑徴。大指抑上取声。(抑上时轻指徐徐上末起。)覆泛七蠲徴羽。[一句]
无名当八案文。中指牵过羽文。申中指对无名案徴。中指打徴。无名中指皆不动。大指七八间案文。食指挑文。大指掐文起。举中指。无名不动。大指覆泛七。全扶徴羽。举大指。无名仍不动。食指挑文。中指散牵羽过文。无名当八案羽文。大指当七八间案文。蠲羽文。抑上大指至七。食指挑文。无名当七八间案武。食指散牵文过武。大指当七案武。挑武。大指再臑六七间取声。[一句]
大指当七上二寸许案文武。急全扶文武。大指於六下一寸许案武。食指挑武。大指抑上过六取声。覆泛五。全扶文武。挑武。仰泛七。无名打羽。覆泛五。挑武应。[一句]
仰泛三。中指打徴。覆泛二中。中指打羽。仰泛三。中指打徴打角。覆泛二。全扶徴羽。食指打羽。仰泛三。食指打文应。[一句]
覆泛二。半扶徴羽。中指无名间拘徴角。仰泛三。食指中指间拘徴角。覆泛三。缓全扶商角。食指历徴角。大指擘徴。泛不动。缓全扶商角。历徴角。半扶商角。中指无名间拘商宫。仰泛三。中指打角。覆泛二。中指打商。仰泛三。中指打徴。覆泛二。中指打角。覆泛三。疾全扶商角。历徴角。半扶商角。间拘商宫。散间拘宫商。散擘文应。[一句]
仰泛五。间拘徴角。中指牵徴羽。覆泛四。无名打角。仰泛五。食指挑羽应。覆泛五。疾全扶徴羽。挑羽。平泛五六。无名打宫。食指挑羽应。[一句]
大指四五间案武。无名当五泛文。蠲文武。大指抑上豆许。食指挑武。举无名。大指不动。中指牵过文武。打璅武。向四再臑。[一句小息]
大指三四间案文武。疾全扶文武。大指独案武。食指挑打武。散打羽。挑武应。即蹙大指三上豆许取声。大指四五间案武。无名当五案武。食指挑武。大指与挑俱案。散间拘羽文。挑武。大指掐武起。大指当五六间案文。食指打文。大指蹙至五下少许。大指即泛五。食指拘武。中指牵文武。大指当五上一寸许案武。食指挑武。大指缓蹙上两豆许取声。[一句]
大指当五六间案文。无名当六案文。食指打文。大指掐起。附弦下大指当六七间稍近七案文武。无名当七案文武。缓全扶文武。大指无名不动。无名打文。急蹙大指上至六掐起取声。无名不动。无名摘文。食指歴武文。申中指泛七。无名打宫。食指挑文应。[一句]
上无名当六七间案文武。食指牵文武。大指当六案武。食指中指挑牵文武。大指掐武起。无名不动。半扶文武。中指无名间拘文羽。食指挑武。下大指当六案武。蠲文武。大指徐抑上豆许。大指附弦下七八间案文。急发剌文。上大指六七间案文武。蠲文武。下大指七八间无名当八同案文。中指打文。大指掐文起。下中指对无名案徴。无名不动。无名打徴。大指还六七(八)间案文。食指挑文。大指掐起。举中指。无名不动。大指泛七。急全扶徴羽。挑文。中指牵过羽文。举无名。大指当七八间案文。蠲羽文。徐徐抑大至七。食指挑文应。[一句]
大指当八案羽已下。无名当九案角已下。急发剌羽应。食指牵羽文。挑武。急全扶羽文。无名打羽。大指掐羽起。无名不动。半扶徴羽。中指无名间拘徴角。食指牵徴羽。下大指案徴已下。食指挑羽应。食指又牵羽文。历武文。食指牵羽文。中指打羽。大指掐羽起。食指挑羽。中指牵徴羽。大指缩案文武。蠲文武。大指徐徐抑上八上一寸许。大指独案武。挑武。中指牵过文武。大指不动。三璅武。大指向七再臑。又抑上六七间取声。大指便案文武。全扶文武。缩大指唯案武。挑打武。无名散打徴。食指挑武应。大指抑武上六上半寸许取余声。[一句]
无名从第七作势案羽。急下过十三下一寸许。全扶羽文。无名打羽。无名拘羽起。散半扶徴羽。挑羽。又半扶徴羽。无名当十三下案羽以下。即作两半挟挑声。无名不动。食指历武文。无名散打商。食指挑文。食指弹文。无名打商。食指拘文。(凡三遍作)又弹文。无名打商。食指挑文。中指无名散间拘角商。食指挑文。无名散摘商。食指历武文。无名散打商。食指挑文应。大指擘武。[一句]
无名十三下半寸许案徴。疾发剌徴。大指当十一案文武。历武文。大指擘武。大指徐抑上至十取声。[一句]
举大指。无名十三外一寸许案羽已下。食指节全扶文武。大指当十一打掐武起取声。食指半扶文武。中指无名间拘文羽。曳无名上至十二。[一句]
无名散打文。摘文。散历武文。无名散打宫。中指当十案徴。无名打徴。食指散挑文。中指无名间拘羽徴。食指挑文。无名摘徴。食指散历武文。龊煞。[一句]
无名当十三下少许案文武羽。拘半扶文武。大指当十一唈武。抑上至十取声。举大指。无名打羽。无名拘羽起。中指当十三下少许案角。中指牵角徴。无名当十三案角徴。大指当十一案徴。挑徴。大指掐徴起。无名不动。即半扶角徴。又下大指当十一三璅徴。(缓璅之)徐抑上至十。前後龊宫徴[一句]
大指附弦下十一案商角。无名当十三下半寸许案宫商角。拘半扶商角。无名打商。大指掐商起。蠲宫商。中指仍打宫。无名拘宫起无名还下本处蠲宫商。即半扶间拘徴角商。即蠲角徴。大指当十二案徴。蠲角徴。(五度蠲之初缓後急)大指随蠲上至十案徴羽。歴羽徴。前後龊宫徴。[一句]拍之大息
覆泛十。疾全扶羽文。仰泛十一。疾全扶羽文。平泛十二十三。打角。挑羽。大指覆泛十二不动。疾全扶徴羽。仰泛十二。食指打羽。覆泛十一。食指打文。无名仰泛十二不动。半扶间拘羽徴角。覆泛十。挑文。仰泛十。历武文。半扶羽文。间拘羽徴。覆泛九。挑文。覆泛十。中指无名间拘徴羽。无名仍牵羽文。食指历武文。举大指。无名泛十一。前後龊角文。仰泛不动。中指打徴。覆泛十。中指打羽。大指泛不动。即於羽徴角作挑间拘转指声。历文羽。平泛十十一。即前後龊角羽。又龊徴文应。[一句]
覆泛九。间拘徴角。疾全扶徴羽。仰泛十一。间拘徴角。仰泛十二。中指打羽。无名还泛十一。中指节打徴角。仰泛不动。历徴角。即半扶间拘角商宫。覆泛九。作前间拘角徴疾全扶徴羽声。[一句]
无名当八案羽文。大指当七八间唯案文。蠲羽文。大指随蠲上至七。食指即挑打文。大指不动。食指仍当七案宫。前後龊宫文。大指不动。打璅文。大指附弦上六七间案文。食指打文。大指再臑文至六取声。大指还本处仍案文武。疾全扶文武。大指还至六唯案武。挑武。大指徐抑武上五六间末起。即覆泛五。疾全扶文武。挑武应。食指泛四。无名打羽。无名泛五。食指挑武应。覆泛二。蠲徴羽。仰泛五。间拘角徴。即疾全扶徴羽。食指泛三。无名打商。无名泛五。食指挑羽应。[一句]
无名当五案文。大指五上半寸许案武。蠲文武。大指随蠲上又半寸许。即挑打武。大指唯案武。无名泛五。前後龊角武。打璅武。大指附弦上至四。打武。再臑於三四间。仍并案文武。急全扶文武。大指放文案武。食指挑打武。无名泛五。前後龊羽武。大指蹙上至三。仰泛二。急全扶文武。覆泛一。食指歴文羽。无名泛四。大指泛二。前後龊羽武。覆泛三。间拘武文。仰泛四。间拘武文。覆泛二。节全扶徴羽。泛不动。食指打羽。仰泛三。食指打文。[一句]
大指附弦下至八案武。无名当九亦案武。挑间拘武文羽。大指掐武起。无名附弦下当十一唯案武。挑间拘武文羽。大指当九掩武取声。大指附弦下当十一唯案武。无名当十三下同案武。作前挑间拘武文羽声。大指掐武起。举无名。散间拘文武。下无名当十三下案文武。全扶文武。大指当十一打掐武起。无名不动即全扶文武。挑龊武羽。大指当十一案武。食指挑武。[一句]
应前无名案羽。无名打羽。无名拘羽起。於徴羽散两半挟挑声。无名当十三下少许案羽文。两半挟挑声。食指历武文。无名散打商。散打徴。挑间拘挑转指又挑於文羽徴作之。无名案不动。节全扶文武。大指当十一打掐武起。即半扶间拘武文羽。无名徐曳上至十二取声。举无名。无名散打摘文。历武文。无名散打宫。中指当十案徴。仍打徴。挑文。间拘徴羽。挑文。摘徴。历武文。龊煞[一句]
无名当十三下少许案羽已下。拘半扶武文。大指当十一掩武。抑上至十取声。无名打羽。无名拘羽起。中指当十三下少许案角。中指牵角徴。无名当十三案角徴。大指当十一案徴。挑徴。大指掐徴起。无名不动。即半扶角徴。还下大指当十一案徴。缓三璅徴。大指随璅徐抑上至十。前後龊宫徴。[一句]
大指扶弦下至十一案商角。拘半扶商角。大指两节抑角上至九取声。大指还当十一案宫已下四弦。食指节历徴角。大指吟。食指半扶商角。中指无名间拘宫商。又逆间拘宫商。举大指。散间拘宫商。急下大指当十一打宫取余声。下无名十三外半寸许案商角徴。大指当十一案徴。挑徴。大指掐徴起。食指半扶间拘徴角商。即蠲角徴。大指当十一案徴。蠲角徴。(五度蠲之初缓後急)大指随蠲上至十缩案徴羽。历羽徴。前後龊宫徴。[一句]拍之。
食指泛八。无名打徴。无名泛九。食指挑武应。覆泛九。疾全扶文武。挑武应。食指泛八。无名打文。平泛十九。前後龊羽武。举大指。无名不动。无名打文。大指泛九。於文武羽半扶疾(间拘声。举大指。无名泛十)〔案『古逸丛书』刻本,「间拘声」至「泛十」添注於「龊宫羽」之旁。今移置於「龊宫羽」之上,作两弧以别之。〕龊宫羽。[一句]
覆泛九十。打羽。无名打商。散挑羽应(举大指。无名泛九。於徴角羽作疾间拘半扶声。无名大指平泛八九。牵羽文。举大指。无名不动。半扶徴羽。疾间拘徴角。食指打羽。举无名。大指泛八。食指挑羽。平泛八九。龊商徴。散打羽。大指当八案武。无名泛九。食指两蠲文武。大指掐武起。无名不动。於拘文武羽。作半扶疾间拘声。大指泛九。间拘徴角。半扶徴羽。平泛九十。龊角羽。举无名。大指不动。全扶徴羽。挑羽。)〔案『古逸丛书』刻本,「举大指」至「挑羽」添注於「无名泛十一」之旁迄行末横折向左直写至卷末止。今移置「无名泛十一」之上,作两弧以别之。〕无名泛十一。无名打宫。大指泛九挑羽应。[一句]
食指泛八。无名打徴。无名泛十。挑文应。仍擘武。无名泛十一。食指打文。无名泛十二。全扶文武。即挑武应。平泛十二十三。前後龊羽武。无名当暗徽。无名便打文。[一句。‘暗徽’逸徽是也]
仰泛十二。却转武文。食指仍历至徴。缓全扶角徴。无名节打角。疾全扶徴羽。平泛十一十二。食指牵羽文。抑泛十二。半扶徴羽。间拘角徴。平泛十十一。中指牵徴羽。覆泛十。作前挑间拘转指声。历文羽。平泛十十二。前後龊商羽。仍仰泛十二。食指挑羽应。[一句]
食指大指俱泛十二。大指中指齐撮商武。又撮宫文。食指大指移泛十一。亦齐撮商武。又撮宫文。食指大指移泛十。亦齐撮商武。又撮宫文。食指大指移泛十一。齐撮。(商武。移泛十。齐撮商武。又移泛十一。齐撮。)〔案『古逸丛书』刻本,「商武移泛」至「十一齐撮」添注於「宫文又撮商武」之旁。今移置「宫文又撮商武」之上,作两弧以别之。〕宫文。又撮商武。又撮宫文。(丘公云自齐撮以下有若仙声)无名当十案徴羽。间拘徴羽。大指当九亦案徴羽。疾全扶徴羽。仰泛十一。无名打商。覆泛九。挑羽。仰泛十一。无名打徴。覆泛七。挑文应。覆泛不动。食指历武文。食指对泛宫。无名打宫。食指挑文应。[一句小息]
无名当八案徴羽文。半扶羽文。大指当七八间打文取声。仍缓蹙上至七。还下旧处案文。半扶羽文。大指三掐文起。(两掐当中,一掐当七)半扶羽文。仍间拘羽徴。无名当九案角以下。间拘徴角。急全扶徴羽。无名当八案羽已下。半扶羽文。大指於七八间打文取声。仍蠲羽文。无名不动。大指随蠲抑上至七。(凡五度蠲之初缓後急)食指打文。大指不动。食指对大指泛宫。无名打宫。挑文。又齐龊宫文。[一句]拍之。
碣石调幽兰第五(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楚调。千金调。胡笳调。感神调。楚明光。凤归林。白雪。易水。幽兰。游春。流水。幽居。坐愁。秋思。长?#91;。短?#91;。长侧。短侧。上舞。下上舞。上间弦。下间弦。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路。悲汉月。辞汉。跨鞍。望郷。奔云。入林。华舜十游。史明五弄。董揩五弄。凤翅五路。流波。双流。三峡流泉。石上流泉。蛾眉。悲风拂陇头。风入松。游弦。楚客吟秋风。东武太山。招贤。反顾。闲居乐。凤游园。蜀侧。古侧。龙吟。千金?#91;。屈原叹。乌夜啼。瑟调。广陵止息。楚妃叹。
碣石调幽兰一卷

琴曲碣石调幽兰名词解释
1个回答2024-01-18 12:56

《碣石调·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液闹升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该曲短小精悍,曲弯基调清丽委婉。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音乐旋律。

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的音乐大部份都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作者通过兰花的闹老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未来。整首乐曲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琴曲《碣石调·幽兰》采用的记谱方式是(  )。
1个回答2024-01-23 03:47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琴曲的记谱法。《碣石调·幽兰》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古琴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该作品也是我国唯一一首在曲名前冠以调名的琴曲,其中,“碣石调”为调名,“幽兰”为曲名。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碣石调幽兰在中国音乐史中的意义
1个回答2023-10-22 00:27
《碣石调幽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琴曲之一,它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碣石调幽兰》是中国古代音乐中著名的琴曲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之一笑坦困。其曲调优美,结构严谨,音域宽广,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信哪文化内涵,被誉为“古琴七绝”之一。
其次,《碣石调幽兰》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清代音乐家姚敬所创作的一首古琴曲,碰念曲调形式为“碣石调”,乐曲表现的内容是“幽兰”。该曲汲取了古代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的曲调元素,同时又融入了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使得这首琴曲具有了多民族、多文化的音乐特点。
此外,《碣石调幽兰》在古琴曲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后世的古琴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也为古琴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碣石调幽兰》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瑰宝之一。
南北朝时期的琴曲《碣石调·幽兰》,其演奏形式是(  )。
1个回答2024-01-29 18:51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碣石调·幽兰》的表现形式。《碣石调·幽兰》是一首由南朝梁代丘明传谱的琴曲,演奏形式为古琴独奏,其乐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琴谱。

A项:徒歌是汉代相和歌的早期形式,指无伴奏的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但歌指“一人唱,三人和”的汉代民间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形成的第二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的音乐体裁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但曲指我国古代的一种纯器乐演奏曲。与题干相符,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看看碣石的车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4-02-27 22:14
做为碣石人,我不得不佩服外地来碣石的车贩子,因为目前碣石摩托车这块市场中,已被外地来的“三王”“一姚”独霸天下。
这一“王”指天意车行的王永祥,王永祥在碣石算是头一家利用网络卖车,极会在网络中耍些小手段,把大家迷惑的团团转,天意车行有个实体店面,但里面其实只有王永祥和他的小弟两个人,根本就没什么做车工厂,只是投靠碣石当地一家车商身上,不掏一分钱把这家车商手中的车,加价倒卖给顾客,有时还会满天飞,遇到谁家拍谁家的车,挂到网上卖,这就是为什么碣石一台车在不同车行的网站上同时出现,不了解内情的人,以为网上的车都是他们自己的,呵呵,可笑至极。至于车的质量怎么样,他们很难把关,因为王永祥很少去货场,山货水货掺杂在一起卖,所以经常有顾客投诉和纠纷,但王永祥有一点做得非常好,不管怎么样,他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这些纠纷不传至外界,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声誉,所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2006年天意车行售出车辆约400台左右,我本人由衷地佩服王永祥的生意头脑和能说会道。
这二“王”指永驰车行的王永刚,王永刚和王永祥是堂兄弟,过去两人是在一起做生意,后来因为利益而闹分家,王永刚自立门户,创办了永驰车行。永驰车行别说工厂,就连个实体店面都没有,王永刚完全继承了他堂哥王永祥的经营思路,实行满天飞战术,拿照片中别人的车当自己的车卖,所以也是山货水货掺杂在一起,没任何质量保证。但王永刚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偶尔去货场,看到自己满意的车被当地车商标走了,他会第二天去这家车商手中把这台车给买下来,放在自己的仓库中,以至于有些车只是他有,别人没有,以此可以卖高价,赚取暴利,并且让不了解内情的顾客认为他手里有的是好车,这也是王永刚做生意的一个秘决。2006年永驰车行售出车辆约300台左右,我本人极其佩服王永刚的成熟老练和远见卓识。

碣石镇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3 11:49

碣石镇,古称“石桥盐场”、“碣石卫”,粤东四大名镇之一,位于广东省陆丰南部碣石湾畔,离东海县区仅有30.4公里,海湾对岸即是 市城区,与香港仅隔115海里,距深圳经济特区239.2公里,距潮汕机场仅需161.3公里,离深汕高速仅23公里;境内按传统分为(原)碣北乡、碣石城、碣南半岛三片地区,且远有东沙群岛(大陆行政归属碣石,实际为台军控制区)。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不含东沙群岛),海岸线40.3公里(拥有汕尾海岸线较长的城镇之一),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两季,冬短夏长,海岸景色宜人,自然环保,且境内有玄武山旅游区(元山寺是东南亚及潮汕地区的佛教圣地)、田尾山海洋景区、明卫城遗址、玄武山等历史古迹,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政府驻金狮区北园路,下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0万;宗教信仰浓厚,是佛教、道教及基督教三教汇流之地,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场面热闹非凡;境内先民多源于潮汕及闽南地区,故通讲“福佬话”,与闽南语及潮汕话相通;民俗文化与潮汕、闽南一脉相承,传统而浓厚;因宗教熏陶,碣石人热情好客,善良助人(多做有慈善),有潮汕人特性,善于经商,海外侨胞甚多;碣石地理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屯兵于此,即便如今依然为粤东重镇,是陆丰三大经济强镇及陆丰五大港口之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中心城镇、广东省民俗艺术之乡、广东省圣诞品专业镇、国家一级渔港、而今年入选为全国重点镇。

石碣中学的历届英才
1个回答2024-05-11 05:06

一、中高考篇。中考高考捷报传,桃李年年吐芬芳近年来,东莞市石碣中学中高考屡创佳绩,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高考方面,该校成绩多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1997-2006年,在市重点高中大规模扩招,镇办高中生源素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石碣中学高考录取人数创下了连续10年递增的奇迹。1998-2006年9年间共有21位碣中骄子考入全国重点大学。2001年彭伟棉同学以671分的高分被全国十大名校之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2005年石碣中学高考56人录取到本科院校,86人录取到省大专院校,大大超出市教育局下达的上线指标,创石碣中学高考历史的新辉煌,创镇办高中高考超市指标的高记录。2008年该校高考176人上线,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中考方面,该校成绩在稳步提高。2003年中考,该校以14人上东莞中学线,平均分超市线16分,合格率超市线近10个百分点的佳绩为该校的中考添上了绚丽的一页。2003年刘桂兰同学以全市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被华师附中录取。2004年郑越同学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华师附中录取。2000-2008年,从石碣中学初三毕业录取到东莞中学的学生总数达33人在历年中考中石碣中学初中政治科学生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长期超市线。石碣中学政治科组也被评为“2007年东莞市先进科组”。二、学科竞赛篇。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科技创新走向世界石碣中学坚持全面育人方针,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结下累累硕果。2007年,莞市石碣中学高三毕业生何景伦仅用11天时间写成的长篇小说《天国》已由北京新闻联合出版社出版,一举成为少年作家。2005-2007三年,学生在第二课堂和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市级及以上奖项的共183人次,其中全国三等奖以上的达23人次,省级以上奖项达64人次。
三、2007年8月莞市石碣中学选手首次参加全国航模比赛获得了“遥控模型飞机绕标竞速飞行”初中男、女组的全国一等奖,双双夺得金牌。
四、2007年石碣中学机器人小组出征韩国参加由亚洲机器人联盟主办的“2007年VEX亚太地区选拔赛”,获得了“FVC工程挑战国际赛”金奖。国际金奖的捧回,意味着石碣中学的科技创新已走出门国,迈向世界!

水浒传石碣村,名字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4-09 13:13
石碣是指圆顶的石碑,石碣村的周边应该有着有块石碣,故而以此命名村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