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悪の根源

求mothy的小说 恶之系列 悪ノ娘 绿のヴィーゲンリート
1个回答2023-10-26 13:44
ls是小说上一部吧
悪ノ娘,悪ノ召使
1个回答2023-10-30 22:02
参照恶P原著故事
悪ノ娘,悪ノ召使
1个回答2024-03-15 10:27
悪ノ娘莉莉安娜(镜音琳)和悪ノ召使亚连(镜音莲)是一对双胞胎 因儿时的莉莉安娜被恶魔诱惑导致俩人命运分开(此处不是恶P原著故事里的 是后来出的恶三部曲前传的内容)俩个人是黄之国王的后代 莉莉安娜留在宫中 而亚连被黄之国三英雄之一的剑士莱昂哈尔特(原型是V家海外市场的一个英文男音 叫leon没有具体形象)收养,同时大姐扮演的红铠女剑是召使亚连的义姐 知道亚连身份的只有亚连自己和三英雄(其他俩位是宫里的MIRIAM扮演的女仆长和巡音璐卡扮演的大魔法师)亚连养父把亚连送到宫里当侍从(召使)后来亚连养父因为民众饥荒问题和恶之娘莉莉安娜不和 莉莉安娜在不知道亚连身世和养父关系的情况下叫亚连刺杀他的养父 亚连几经挣扎之后还是对养父下了毒手 但本身也受了很大刺激 这也是导致亚连后来为了守护莉莉安娜的微笑什么都肯做什么都肯出卖的原因 而且也是黄之国灭国的导火线(换来了亚连义姐红铠女剑士吉尔美诺对莉莉安娜的复仇) 民众饥荒的问题因为出身蓝之国的富商吉尔(住在绿之国 是蓝之国主kaito大哥的朋友)的赞助得以解决 黄之国为了感谢派亚连出使绿之国 在绿之国亚连邂逅了绿娘初音miku扮演的米迦埃拉(两人彼此好感)碰巧米迦埃拉和她的朋友弱音haku扮演的克拉丽丝就在吉尔家做女佣 喜欢米迦埃拉的同时还有吉尔的朋友kaito大哥扮演的青之国主凯尔王(只是单相思)后面就像歌里唱的一样 莉莉安娜喜欢青之国凯尔 凯尔喜欢绿之国的米迦埃拉 莉莉安娜一怒之下又派出了军队 目标是绿头发的女孩 同一时间亚连的义姐已经暗地里开始了革命(其实她策动起义的目的是单纯的复仇)绿之国本身并不强大 面对黄之国军队压倒性的攻击没有还击之力 黄军屠杀绿头发的女孩 但是并不知道谁是米迦埃拉 亚连不忍看莉莉安娜被恋爱的痛苦折磨 把自己一见钟情和对自己一见钟情的米迦埃拉骗到森林里的古井边杀了 黄之国的侵略停止了 但是因为这场战争 三英雄的魔法师也离开了 人们对莉莉安娜的不满暴加 发现米迦埃拉被害的凯尔也燃起了复仇的火焰 开始了暗中支持着亚连义姐领到的革命军 然后革命军起义了 原本不满莉莉安娜暴政的黄之国一触即发 加上蓝之国的财力物力援助 黄之国被叛军打的七零八落 军队溃败 家臣出逃 在莉莉安娜绝望的时候 亚连说了他们的身世并且扮成了莉莉安娜 把真的莉莉安娜推进了密道 亚连被斩首了 知道死的不是莉莉安娜的只有亚连的义姐 但是她在惊愕和矛盾同时选择了沉默 尊重了亚连的决定 弱音haku的克拉丽丝救下刚逃出后昏倒在海边的莉莉安娜并收留了她 在一次莉莉安娜对主忏悔时无意中听到了莉莉安娜就是人们说的邪恶公主、最好的朋友米迦埃拉的仇人 克拉丽丝曾拿起尖刀想从莉莉安娜背后刺下去 但是善良的她看出了莉莉安娜的悔恨和本身的天真善良 最后放弃了复仇 活下来的莉莉安娜对自己以往任性自私和小孩子气的行为万分悔恨 每天用亚连以前教她的方法祈祷来世再见到亚连(漂流瓶里放着羊皮纸写的愿望丢进传说中的海)。。。其实恶P的这个故事是改编自福里吉斯童话《恶之少女》
网上可以找到原著小说 有兴趣就看看吧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1个回答2024-02-15 20:37
都是吧

但是昏君更适合

虽然够痴情

可是为了这而不顾自己的子民

够昏的
悪霊岛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4 18:40

《悪霊岛》是2004年角川带罩书店出版社出版困渗的图书,作者是原作横沟汪行脊正史,漫画JET。

什么叫同根同源?
2个回答2023-06-04 06:36
两种不同的病证,但其病因相同,所以说同根同源。如痰邪,即可导致胸痹,又可致哮喘
知道根源是什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21:35
刨根问底 [páo gēn wèn dǐ]
[释义] 比喻追究底细。
形容根源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07:42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家学渊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

起根发由】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叩源推委】指追究其根源。

溯流穷源】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同“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有本有原】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追本溯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有什么古代名人的故事?要梗概下来
1个回答2024-06-29 11:52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理直气壮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2]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安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29 11:50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安顺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战国时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军西征云南,夜郎王归降;北方强秦乘虚攻占今贵州东部,切断庄蹻归路,于是庄蹻便驻留云南自立为王,统治夜郎诸国;秦统一后,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笼络羁縻夜郎君长,授与其王印,此即小夜郎。汉成帝时期,各君王争雄不服朝廷,被汉灭,至此牂牁国历时540余年,夜郎国历时250余年后宣告灭亡。
三国时卢鹿部蒙族的济火因助汉廷平叛有功,汉遂封其为罗甸王,赐普里部统治。魏晋时期汉族官宦入驻贵州,此时期政区名称频易,牂牁郡即被分割为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安顺仍隶属于夜郎郡。唐中叶封普里部君长为普宁郡王。宋时为绍庆府,羁縻二十二个小州,安顺称普宁州;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部归附朝廷,隶属于曲靖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总管适尔为普定府土知府,许世袭;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军经贵阳、安顺、普安入滇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据《大定志》记载“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鉴于安顺地理优势,明朝廷在卫城时,即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由于地利之便,安顺成为黔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总揽云贵军政大权的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罢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到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
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 地名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为了屯垦戍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