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年俗里的故事

西藏地区的风俗
1个回答2024-05-19 02:25
民族习俗: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忌讳直呼其名。
2、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
3、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4、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5、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6、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7、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8、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9、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10、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11、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12、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民族食俗:

1、糌粑-----即青稞炒面是藏族的主食,酥油茶是日常饮料,藏族不分男女都喜欢喝青稞酒。到藏民家做客喝酒时,主人先倒满一杯,你先喝一口,添满,一连三次,最后满杯喝干,之后才能自由地喝。如确实不能喝,可用食指沾酒弹三次-----敬天敬地敬神,再婉言谢绝。

导游:

1、西藏有藏族和汉族导游,能用藏语、普通话、英语等多种 语种讲解。藏族导游悉藏族历史和文化,但性格朴实内向,游客可多鼓励他们讲解。西藏导游多年来以接待外宾为主,有收小费的惯例。如果他们主动索要小费,请根据其服务付费或拒绝。藏传佛教影响深厚而久远,长期政教合一的政治形态,使西藏诸多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最宏伟的建 筑是寺庙,最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也一定珍藏在庙里。藏族同胞对佛教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佛教教义家喻户晓。与藏民交往应注意尊重藏族同胞的文化和信仰,不要谈论政治、宗教一类的敏感问题。不要擅自进入寺庙,寺庙内一般不准拍照,不能吸烟,不要嬉笑喧哗;庙内物品不要擅自触摸,参观应顺时针方向行进,建议自备一些零钱献给佛像,宗教乞丐是被西藏社会所接受的,给朝圣者捐些钱物是行善之举,一般是给两角到壹元钱。藏族习俗西藏自治区境内居住有约二百三十多万藏族同胞,藏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他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显露出藏传佛教影响的痕迹。娱 乐: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时常能看到自发的歌舞表演。

献哈达:
婚丧喜庆、拜佛谒长和迎送往来,藏族都要敬献哈达,这是对客人最普遍最尊重的礼节,哈达多为白色,表示纯洁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接受哈达应双手接过挂在脖子上或直接被挂在脖子上,不要立即取下。
西藏藏民习俗
1个回答2024-03-09 01:02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磕头 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磕头可分磕长头、磕短头和磕响头三种。     在寺庙里.也有一种磕响头的磕头方法。不论男女老少,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   鞠躬 过去遇见长官、头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只表示礼貌,帽子放在胸前,头略低,也有合掌与鞠躬并用的.对尊敬者合掌得过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   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逢年过节.到藏族家里做客,主人便应敬酒。请喝青稞酒。是农区的一项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献客人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西藏民俗作文
1个回答2024-02-27 19:43
藏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无论民间故事、民歌、舞蹈还是藏戏,都是独具一格,光彩夺目。 民间故事:   西藏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它是藏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故事分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这些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反映人们对邪恶统治的不满与反抗,对友爱互助的赞扬,对自由恋爱婚姻的同情。因为来自民间,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倾吐了藏族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正因为这些故事是广大群众的心声,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所以藏族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他们富有生命力。藏族民间故事通常在叙述中加入民歌、歌谣,又说又唱,听起来更加生动,是与其它民间故事的主要区别之一。 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是藏族地区民间口头传说的一部文学巨著,讲的是藏族古代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格萨尔是一个神通广大、和人民鱼水相依的英雄人物。在西藏,从农区到牧区,从城镇到乡村,都有人或多或少的能讲出格萨尔的一些故事来,就像汉族地区人们讲《西游记》种的齐天大圣一样普遍。《格萨尔王传》故事生动,语言朴实优美,不仅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和广泛流传,在国外也早有俄、英、法、印地文、蒙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流传。 民歌: 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化中一朵瑰丽的花,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史诗《格萨尔王传》大量采用了“鲁体”民歌形式。与其他民间文学样式比较,民歌更具有劳动人民的特点。从西藏民歌中,可以听到西藏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群众社会政治、经济、战争方面的思想见解和政治态度,并能够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基本愿望与要求。截取部分藏族民歌如下:雪白精细的糌粑,是我们的血汗磨成;高大豪华的别墅,用我们的白骨垒起。   外有兵差马差,内有人差地差;为种巴掌大的地,要支比头发多的差。西藏民歌中通常用的艺术手法有五大类: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联想等。西藏民歌中所具有的人民性、广泛性和高的思想性,正是使它的艺术性不断完美的重要因素。 舞蹈: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   “果谐”与“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在农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地方,把这种圆圈舞叫“果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等藏区,称之为“锅庄”。果谐与锅庄都是一种集体舞。跳舞时,大家手拉手、臂连着臂,载歌载舞,顿地为节,分班唱和。人们围着篝火,从日落跳到夜晚,从午夜跳到天明。   西藏山南地区还流行着一种动作粗犷、刚健,个人技巧高超的舞蹈—鼓舞,藏语叫“卓”。跳鼓舞的人身穿彩色衣服,腰间挂着大鼓,挥动鼓捶,步伐敏捷、整齐而有力。在林芝地区及四川、云南藏族中,有一种铃鼓舞。男执铜铃,女持手鼓,绕圈走动,翩翩起舞,藏语称为“热巴”。 藏戏: 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在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现代藏戏有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套综合艺术。15世纪,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要在西藏江河上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集造桥经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还未成功。后来,发现虔诚的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众人,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丽出众,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
藏族有哪些风俗
1个回答2024-03-04 20:29
藏族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比如女生不能摸男生的头。还有到藏族人的家里面,不能坐在他们的灶上面。
藏族风俗
1个回答2024-03-02 04:41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女主隐藏实力的那种小说 不要太俗
1个回答2023-04-21 14:43
斗破苍穹 大主宰
西藏地域风俗
1个回答2024-03-24 14:50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AD��0倒满,再喝一��,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风俗
1个回答2024-04-06 00:39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西藏藏民习俗
1个回答2023-03-02 16:16
藏民的习俗.比如是不是有什么爱在沙漠里行走找他们的神阿什么的 :没有的,西藏一般没有沙漠。新疆和内蒙有沙漠。西藏只有佛,没有神,神是道教。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有什么意义
1个回答2024-03-02 19:14

学习西藏民俗文化可以了解西藏名族风土人情,传播西藏民俗文化,使各名族相处更加融洽和谐,祖国更加繁荣。

西藏,这个耸立于地球之巅、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雪域高原,以其恢宏的气势傲然于世。千百年来,生活于这块高天厚土神奇大地上的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藏文化。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特有的高原风采深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扩展资料:

西藏民俗文化自成体系,源远流长,具有烂稿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地域性特征 

2、民族性特征

3、互融性特征

4、时代性特征

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奋进精神,是西藏民族袭历迹精神中最重要的特质。西藏高原,自然环境极为严酷。或冰天雪地、高寒缺氧,或峡谷纵横、山高路险。在这样一个近乎生命禁区的严酷自然环境中,西藏各拍并族人民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创造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灿烂文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