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诗故事赏析50首有声小说

唐诗《柳》赏析
1个回答2023-01-20 20:45
楼上的答案好!
四言绝句唐诗有赏析
1个回答2022-09-23 04:53
到底想问什么啊!
推荐一本关于宋词或者唐诗赏析的书
1个回答2024-01-23 12:38
《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周啸天著)。此书上编为鉴赏方法,下编为鉴赏范例。周先生鉴赏都能说在点子上,且多发别人未发之言。好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唐僧故事赏析
1个回答2024-05-30 09:46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 徐少华扮演的唐僧陈,名祎(音译)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金蝉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诚实善良,一心向佛,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灵明石猴。在花果山中,有一群猴子指着花果山的瀑布说了一声,有谁敢进去,为我们寻个安家之地,不伤身体者,我等拜它为王,石猴发现水帘洞,并借此机会将“石”字隐去了,称作"美猴王"。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兵器为从东海龙王那抢来的“定海神针”并取名金箍棒。此后,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五指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 孙悟空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敢于反抗,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如意金箍棒】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猪八戒又名猪刚鬣(liè) . 猪悟能,孙悟空常称他“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 漫画猪八戒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天蓬元帅(戏嫦娥)——净坛使者】(36变)【九齿钉钯】憨厚淳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挑担。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使用的兵器是月牙铲。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 沙和尚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个性不鲜明的他戏份不多,但他是《西游记》里不能缺少的人物。

伊索寓言句子+赏析50点
1个回答2024-01-23 18:07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原文】
  公鸡和宝玉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这是说自己需要的东西才是真正珍贵的.
  《伊索寓言》中辑录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极为简单,或是两三个动物,或是两三个人,或是人与动物,或是动物与神灵,或是人与神灵..这些简单情节构成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我们在读《伊索寓言》时,会惊奇地发现,寓言里的各种动物原来就是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狐狸是充满智慧的先知先觉者.《狐狸和豹》中,他们在争论谁美时,豹夸耀的是自身斑驳的花纹,而狐狸颇有哲理地说:“我所装饰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狐狸平淡的话语表现的却是超凡的智慧,犹如一位哲人在抨击只重外表而忽视本质的浮夸世风.《狐狸和樵夫》中的狐狸责怪樵夫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一致的话,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这是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农夫和狐狸》中的狐狸则是神灵的化身,坏心肠的农夫想毁掉邻居的庄稼,狐狸按照神灵的指示,烧掉了坏心肠农夫的庄稼,以此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害人必害己.当然,《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也并非都是好人的象征,在《断尾巴的狐狸》中,为谋一己私利的狐狸便成了一只断尾狐.
  所有的故事,几乎都体现了作者一种同情弱者的朴素思想.《狮子与公牛》中的公牛是弱者,却以自己的智慧识破了狮子的阴谋诡计.《猫和老鼠》中猫是老鼠的天敌,但老鼠却很聪明,善于识辨,没有被伪装所蒙蔽.《马和鹿》中的鹿想从马独占的草原中分得一点,自私的马就向人求教惩罚鹿的办法.可没想到的是,马还没惩罚到鹿,就成了人的奴隶.在这些故事中,看似弱小的牛、鼠、鹿,都战胜了貌似强大的狮子、猫、马,这种同情弱者的思想正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的朴素愿望.
  在多数故事中,“人”并不是善良的,而是险恶的:《人和羊人》中的“人”反复无常;《好恶作剧的人》中的“人”从不做好事;《天文学家》中的天文学家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牧牛人》中的主人公遇到危难只会逃避;《农夫和狗》中的农夫甚至恶毒到连自家人都要陷害..
  有的故事蕴涵深刻的哲理.《捕到石头的渔夫》讲的是渔夫们起网时,渔网很沉,但拉上岸一看,却只是一块大石头.当他们内心懊恼时,一位老渔夫说:“痛苦本是欢乐的姐妹.”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有的故事极力宣扬人性之爱.《公鸡和松鸡》中的松鸡经常被公鸡欺负,但是当它看到公鸡相互斗得头破血流时,它宽容了公鸡对它的蔑视.松鸡的仁爱、宽容之心和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是劳动人民朴素世界观的反映.
  这些寓言故事表现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都蕴涵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实表现了奴隶朴素的生活愿望及审美体验,平淡的语言与简洁的情节却体现出深刻的道理,读后余味无穷,令人深思.
水浒传50句人物原文摘抄赏析
1个回答2022-08-23 15:00
兄弟 说明白点
我要唐伯虎的诗赏析
1个回答2023-02-09 14:53
200分起表
唐诗《山亭夏日》赏析
1个回答2024-03-16 19:40
      《山亭夏日》是唐末大将高骈的诗作。全诗以写景见长,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写山亭夏日风光,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一、《山亭夏日》全诗: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山亭夏日》译文: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三:词句注释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2、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行闭山秋月。”

        3、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四、《山亭夏日》整体赏析

        第一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

 档中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态纳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第四局、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作者简介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时代为禁军将领。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