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拜年相声

感受春节民俗文化征文拜托了各位 谢谢
1个回答2024-01-24 08:04
民俗中的暖意,春节里的回忆 ——春节、民俗只是承载欢乐的一个符号,但我们不能没有它,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回忆,牵动着太多的情感。 提起过年,感觉是暖暖的。暖的感觉让人想起了很多映画,这些映画都与红有关。孩子们穿着红绸面的棉袄,戴着有一圈白毛的帽子,手中提着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用竹杆挑着,长长的,用一根长长的香点着,赶紧捂住耳朵,噼里啪啦……;红红的吊钱儿,四季平安、连年有余,招财进宝;红红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记得有一次过年,电视里小陶红穿着红红的棉袄,带着几个喜气洋洋的孩子,唱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背景很静,只有她们歌谣的回声,似乎传得很远,又似乎从很远处传来,似乎传回了童年的回忆,又似乎从心底的沉淀中传出。 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讲过很多关于春节的故事,比如:古时有一怪兽叫"年",每到年根就出来吃人,因此,人们皆熄灭灯火,躲避怪兽。偶有一次,一穿红衣顽童燃竹取暖,适逢"年"来,怪兽见火光红色及听到燃竹之爆响,顿时被吓得逃窜,此后家家燃竹爆响,以求安宁。再比如: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向玉皇大帝报告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大怒,命他在谋反人家的墙上写下记号。玉帝又命亡灵官在除夕夜下界,凡见到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于是在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亡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亡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成为民间的习俗。 北方人包饺子是年三十必须的项目,各家小有区别。过去在奶奶家,是从早上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中午吃蒸好的馒头——豆沙的、白糖的,小刺猬,小老鼠。晚饭备好后,下午包饺子,十几个人齐上阵,以我们小辈儿为年轻主力,那阵势还真挺壮观!我哥哥主要负责擀皮儿,每年他几乎都在抱怨我二大爷——也就是他爸爸——面和得太硬,把他累得够呛!包完饺子,差不多吃晚饭,一定要在“春晚”前吃完,这是爷爷的命令!大家挤在一起看春晚,想想,十几个人,60多平米的小偏单。我被弟弟们挤在了角落里,离得远,电视小(当时还是14寸),人都看不清,一出来,我就问:“谁出来了?男的女的?”大家笑了,后来还是二大爷让我到前排去看了。十一点半,弟弟妹妹们就下楼放炮了,我妈和婶儿就开始煮饺子了。放炮回来,大家已经热热乎乎吃着饺子,听钟声了!呵呵,好温馨的回忆! 奶奶年三十是从来不睡的,我每年都要睡,熬不住。初一早上,总会看到干净的家,看到依旧忙碌的奶奶,闻到饺子的香味,听奶奶喊:“快起床,一会儿拜年的就来了!”记得嫁为人妇的前一个除夕,也是在奶奶家过得最后一个春节,奶奶念叨了很多遍,说我明年就不在这里过年了……如今,短短几年,爷爷奶奶都已经乘鹤西去,过年的热闹早已经是回忆里的事了。今年三十,我忽然想到那个空荡荡的小偏单,房子有记忆吗?是否还记得昔日的欢笑?热闹?我哽咽了,眼角有点湿…… 我对着天上的爷爷奶奶说,我在心里跟你们一起过年……过年好! 不行了,要哭……
民俗文化手抄报大全,民俗文化是什么意思,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2-12-13 20:52
民族文化很广千姿百太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拜年叩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5个回答2023-11-30 14:42

引言:新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新年不仅能够全家团圆,也包含了对下一年的祝福,拜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春节习俗,拜年扣头的习俗是从古时候传来的表达,新年如意和问号生活的祝福,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在古时候拜年磕头表示祝福

在古时候拜年磕头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很多人在新年的时候都会磕头,来表示对人的尊敬及喜爱,然后磕头还能够向别人表示自己的祝福,而且拜年磕头这个习俗已经有非常多时间的历史了,中国人以磕头来向人表达自己的礼貌和尊敬,在中国古老的时期,那时候还没有我们现在做的桌子凳子,人们都只是在地上铺一张毯子作者来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无论是吃饭还是看书还是讨论工作,都是这样,因此那个时候也就跟现在的贵相似,因此在接待宾客的时候,这种礼仪是非常高级的,因而在新年的时候拜年磕头的习俗就因此传来了,不仅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尊敬,也蕴含了对人们祝福。

经过中国人的动作传承下来的

这个习俗能流传至今也少不了古代中国人的传承,如果不是他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我们根本就不会了解到这一种文化,其实这种文化是非常好的,不仅能让小一辈的认识到长辈的威严和对他们的尊敬,也能够让人感觉到新年的仪式感满满,在中国这种方式是非常强健的,但是一般只是会比自己年纪大或者有威望的人,因此这是中国人的传承才能够流传至今,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在新年的时候拜年磕头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也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应该把这种习俗延续下去。

讲民间风俗的俗语
1个回答2024-03-10 12:41
东北三k件宝,人o参、貂皮、鹿茸角 东北三r件宝:人u参、貂皮、乌5拉草 四川v人x不o怕辣,贵州人x怕不b辣,湖南人y辣不b怕 四川b的太y阳、云k南的风6,贵州落雨当过冬 四川y恐龙多,自贡是个h窝 桂林山l水2甲天l下p,阳朔山f水8甲桂林 雁门c关外有人e家,早穿皮袄午1穿纱,抱着火7炉吃西瓜 九d寨沟的水3,张家界的山o 泰山y天w下k雄 华山l天z下g险 嵩山d天x下h奥 衡山c天v下x秀 恒山t天s下o奇 峨嵋天y下y秀 青城天c下n幽 不l到长5城非好汉 不l到黄河心5不u死 漓江山x水3甲天s下v 上p有天t堂下v有苏杭 华山e自古一f条道 十t里温塘河,九s曲十q八s弯 不m到文7殊院,不p见5黄山n面 南岳山z的香,回龙山c的烛 pweㄊi┏Ыc俩.bァc俩.eㄊs咬Id
中国民间故事和民俗故事区别?
1个回答2024-01-29 18:33

中国民间故事和民俗故事的区别是民间故事是流传下来的,而民俗故事要根据自己的民俗习惯而编制成的故事。

民间传说中的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4-02-07 06:49
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由无数代人的收集和整理而成的,也是劳动人民集体和智慧的结晶。中国经典民间故事诞生于各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并经过几千年口耳相传,逐渐成型。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美丽故事,一方面告诉了我们古代人民的朴实,另一方面又告诉了我们他们富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些美丽的故事像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在我们心中跳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这些经典的民间传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也反映了民族的一些习俗、信仰、或是社会情况,这些都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我国的民间故事,我们不仅仅需要从题材上的大体分类中去认识其伟大,而且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民间故事中所包孕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从这方面讲,它的意义也是无限的。
小暑的来历和风俗 主要节气民俗
1个回答2024-03-01 04:46

  现在科技进步了,到了盛夏有很多降温的手段,只要呆在屋子里就不怕火辣辣的阳光,顺利度过一年中最为酷热的季节。不过对于节气,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功课,仔细了解后才能做好预防灾害天气的措施,本篇就来讲讲它的由来与习俗。

   小暑的来历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先民们就已经可以测出二十四节气了,不过有明显的记录则见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记载道:“暑,热也。今则热气犹小也。”我们可得知小暑指的是小热,还没到达一年中最为高温的阶段。也可以从古老的《诗经·七月》中找到对于该节气的描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有哪些民间习俗

  1.游伏:到了这一天,人们会带着一家老小出门到郊外游玩,与踏青类似,大家一同欣赏自然风景,“伏”与“福”同音,他们希望这么做可以“有福”,保佑全家都平安健康。

  2.晒东西:小暑之时,古代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老百姓趁着大太阳好天气,都要晒衣服、被褥。

   主要吃些什么

  1.食辛:也叫吃新,因为是指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旧时人们会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2.吃六面:主要是热汤面,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丰富面食品种,增加人们的食欲。

  3.吃三宝:指的是黄鳝、莲藕和绿豆芽。人们认为夏天消耗度,需要补充体力,吃这三类东西有利于补充营养,降温解暑。

写个关于春节民俗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2:50
春节的故事第一:门神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画上神荼、郁垒,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春节的故事第二:桃符的故事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春节的故事第三:贴福字的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有关民俗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13:06
年兽的故事



腊月三十除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关于春节的民俗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8:15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