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雪阅读

映雪小古文?
1个回答2024-01-22 03:53

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30 01:03

出自《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说的是:晋朝的孙康家境贫寒,无油点灯夜读,在冬天的时候他就在户外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
成语“囊萤映雪”中的“映雪”就是这个。

关于映雪读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5:47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启示】
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映雪读书 成语
1个回答2024-02-10 04:21
映雪读书 [yìng xuě dú shū]
[释义]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映雪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01:09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虽家境贫寒但仍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主人公
囊萤的主人公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曾祖车浚,为三国吴会稽太守,以郡饥求赈,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今新洲镇车渚村有“囊萤台”,相传为车胤囊萤照读遗址。   映雪的主人公  孙康,太原中都人,晋长沙太守放孙,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卷。

映雪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20:38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虽家境贫寒但仍刻苦攻读。
成语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拦此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世纤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搜衡仿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主人公
囊萤的主人公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晋南平(今安乡、津市一带)人。曾祖车浚,为三国吴会稽太守,以郡饥求赈,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今新洲镇车渚村有“囊萤台”,相传为车胤囊萤照读遗址。   映雪的主人公  孙康,太原中都人,晋长沙太守放孙,元嘉中为起部郎,迁征南长史,有集十卷。

映雪读书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06:11
成语词条: 孙康映雪

成语发音: sūn kāng yìng xuě

成语释疑: 1.晋人孙康刻苦读书的故事。后用为刻苦奋斗的典故。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五代 李瀚 《蒙求》卷上:“ 孙康 映雪, 车允 聚萤。”
徐子光 注引《孙氏世录》:“ 康 家贫无油,常映雪读书。少小清介,交游不杂,后至御史大夫。”

孙康映雪的故事

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一贫如洗,既没有上学就读的机会,甚至连在家里挤点时间学习都不可能。因为他白天要帮家里干活,从早晨一直到太阳落山,都没有空闲时间。
孙康并不甘心就这样服服贴贴当时间的奴隶,他觉得自己年纪轻,精力旺盛,只要有了学习的决心,总会挤出时间来的,于是,他开始利用夜间读书,可是晚上读书必须得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而家里那样困难的经济条件,一个月怎能买得起这么多灯油呢?孙康完全懂得这种困难,每当灯油烧干以后,他便静静躺在床上,在床上背书和默记书中的要领。
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明亮起来,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里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孙康蹲在雪地里读书,虽然身上衣衫单薄,但由于他专心致志,注意力完全进入书里面去了,对于刺骨的寒风他全然不觉得,一直到了深更半夜,还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从这以后,只要有积雪,他就天天夜间去映雪读书。虽然说:“穷人怕过三九天”,可是孙康却盼望每年的冬天早点到来,盼望下大雪。
映雪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2-05 02:56
孙康

囊荧映雪 ( 车胤和孙康)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人。他好学不倦,却因家境穷困,往往没有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坐在院子里默书,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便捉了几十只,装在白夏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荷!光亮还不小呢!便打开书本,埋头学习。。
囊萤苦学的故事是很有名的。宋登春诗:“学书夜囊萤。”李申《寄刘明府》:“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萤曾寄此烟岑。”杜甫《题郑十八丈著作故居》:“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都用的是这个典故。杨弘贞、赵蕃等人,都作过《萤光照字赋》。
和“囊萤”并传的是“映雪”的故事。
孙康,晋代京兆人。他和车胤一样,酷爱学习,常常感到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很想以夜继日,却点不起灯。特别是冬季,昼短夜长,让黑夜的时间浪费掉,实在太可惜。
有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看见窗户缝里透进白光,还以为已经天明了;及至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山、水、树木、屋宇,无一不银装素裹,闪闪发亮。他欣赏了一会雪景,忽然灵机一动:映着雪光,不是可以读书吗?
从此以后,他每夜都映雪读书,不觉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读到鸡叫。
是什么映雪成语
1个回答2024-03-09 01:46

1,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

 

                       攻读,勤学上进。


2,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

                      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3,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

                      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4,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5,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中国古代的名人谁映雪
1个回答2024-03-20 15:55
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明·廖用贤《尚友录》卷四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而且,居然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他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