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齐国争雄全集

齐人三鼓,为什么要打三次?
1个回答2024-06-13 10:2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比较难解释清楚的一个问题,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很有个性,继续保持下去,对你绝对有好处 勉强解说一下:古代军队打仗号令的手段,不同的鼓声可能代表指挥官不同的命令两军对峙,相隔总得留个冲锋的距离吧,鲁国军队在齐人三鼓后才击鼓进军,并不代表齐人在一鼓时没进攻

鼓乐齐鸣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8:26
鼓角齐鸣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金鼓齐鸣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鼓乐齐鸣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金鼓齐鸣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2-08 21:12
进退两难

古代作战,闻鼓则进,闻金则退,所以金鼓齐鸣是进退两难。
鼓乐齐鸣 成语
1个回答2024-03-08 00:27
1 成语典故 2 词语辨析 鼓乐齐鸣成语典故 编辑 出处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七雄争霸里的八荒名剑怎样凑齐
3个回答2023-03-19 10:07
过云20
有不同的剑就去战刃交换就可以了
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1个回答2024-02-02 03:09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个在现在同样非常适用。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从小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如果孩子的承受力好还行,如果孩子承受力比较弱,往往得不偿失。我周围就有不少过于上进的父母对孩子要求太严,结果孩子最后精神失常的例子。

不鼓励孩子争第一,第一是不鼓励孩子处处争第一,要看到孩子的特长和长处,在这些方面多加引导。如果得到第一,疏导孩子不要以此为压力,而要放轻松继续努力。如果没有得到第一,要更多肯定孩子的付出,对结果不要太过关注。这样孩子就尽可能的努力,然后愉快的面对结果。

不鼓励孩子争第一,第二是鼓励孩子要跟跟自己比,一次比一次要有所进步,明明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做好,也应该批评。

楼主不鼓励孩子争第一,是和其他孩子比;鼓励孩子考到最好,是和自己比,这两者并不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就算自己不比,其他人也会比的。从小教育孩子有科学的比较方式,有良好的心态,最终会让大人孩子都满意。

我是头条号作者“蓝蓝湖”,欢迎关注,一起探讨更多的育儿知识。

两个女人的战争中多少集齐伟才死的
1个回答2023-01-05 05:20
大结局前一集
来点幽默,齐齐开心之猜一英雄人物
1个回答2024-02-18 14:42
黄继光——“光”字露春了,那就来个“雷锋”吧!
小英雄战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0:18
兵张嘎、刘胡兰、王二小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

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外国战争英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7:28
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戈列尼谢夫—库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俄国元帅(1812)。
1812年卫国战争初期,库图佐夫于7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义勇军和莫斯科义勇军司令。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由于敌人兵力占巨大优势,俄军又无后备兵力,库图佐夫不得不把军队撤到俄国内地。拿破仑企图犄仗优势兵力击溃俄军,力求进行总决战。库图佐夫为对付拿破仑这个计划,采取了更加完善的斗争方式,始而零星交战、迂回机动并积极防御,随后转入坚决进攻。得到少量援军后,他决定在莫斯科接近地博罗季诺与拿破仑交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拿破仑企图在这次交战中消灭俄军,打开去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国投降并接受和约条件,但他未能达到目的。俄军在这次大战中粉碎了拿破仑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为以后的胜利打下牢固基础。然而要彻底击溃拿破仑军队只能通过反攻来实现,但俄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弹药和粮食,国内也没有训练好用于补充减员的后备兵力。沙皇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加强军队、制止敌人继续前进的措施。库图佐夫为保存俄军的战斗力,决定放弃博罗季诺阵地,随后又放弃了莫斯科。

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实施了翼侧塔鲁季诺机动(1812),使军队避开法军突击,集中在塔鲁季诺村地区,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短期内顺利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离开了基地,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拿破仑与俄国订立和约的企图失败后,于10月19日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他原拟挥师南下,取道有粮秣储备的卡卢加地区。但在10月18日的切尔尼什尼亚河战斗和10月24日小雅罗斯拉韦茨的激战中失利,被迫从已被法军毁坏殆尽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法军溃不成军,残部在别列津纳河被击溃,向边界逃窜。库图佐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大军。库图佐夫由于 1812年对俄军指挥有方,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