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石相声完整版

石井桥的石井桥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04 02:20

以前,石井河上是没有桥连通东西两岸的,是靠木船来横渡到对岸,由于在上船和上岸时都要经过泥滩地,人们总会把脚和裤都弄成脏兮兮的。在清朝时石门有一个石匠出身的人叫做周合盛,他是个心肠很好的人,认为石井河上若能建起一座桥方便人们就好了。那时,周合盛在河边帮助人们过河。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头如三冬雪,须如九秋霜的老人,身穿黄布衣,脚穿麻鞋,手拿着拐杖,颤颤抖抖地走着。周合盛见状,就对老人说:“我背你过河吧。”周合盛把老伯送过河之后,老伯抬起一只光脚对他说:“我的鞋子丢了,帮我找吧!”周合盛到了泥潭中把鞋子找了回来。谁知那老伯又说:“帮我穿上!”周邦七八鞋子穿上以后,老伯就跑得很快。周合盛认为这个老伯并非普通人,就连忙去追,追上后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伯,老伯说他这么为乡亲着想,有志者事竟成,然后就化作一阵风不见了。当晚周合盛做了个梦,梦见那位老伯,老伯在梦里教他如何用什么材料,什么样的规格去建桥。最后,周问老伯尊姓大名,老伯说:“老朽乃黄石公是也!”很快,石井镇的居民按照自己的能力有钱的没钱的全都把建桥的费用筹齐了,周自己做监工,终于把石井桥给建起来了。人们为了纪念周和生和黄石公的功绩,在桥的西侧刻有“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一副石刻的对联;东侧则是“彼岸通黄石,横江映白虹”。

井底之蛙的故事(要完全 完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07:44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井底之蛙的故事(要完全 完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09:31
  原文
  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
  译文
  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慢慢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近义词】 一孔之见、坐井观天 【反义词】 见多识广
  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井底之蛙的故事(要完全 完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0:59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求《井底之蛙》故事,要完整的!
1个回答2024-02-11 21:05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你身边那些整天落井下石的人都有怎样的下场?
3个回答2023-09-07 05:36
那些人也会受到别人的质疑,时间长了大家也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不会再去信任他们,和他们交往。
落井下石语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6:53

韩愈和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国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这两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长柳宗元七岁,而柳宗元却死在韩愈之前,仅活了四十六岁。

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责无旁贷地写下了《柳宗元墓志铭》。韩愈在铭文中先概述了柳氏先世的事迹,然后叙说柳宗元仕途的不幸和在文学上的成就。柳宗元被贬官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地区)时,刘禹锡也将同时被贬往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地区)。当时播州新建,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瘴疠时作,“非人所居”;而刘禹锡则上有高龄老母,“万无母子俱往之理”。于是,柳宗元不避罪上加罪的危险,上书朝廷,请求以柳州换播州。

铭文激动地指出:“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是韩愈给柳宗元崇尚仁义、忠厚待友的崇高评价。接着,笔锋陡转,描述群小的行径。这些人平时和睦相处,也能一块儿吃吃喝喝,脸上总是堆满笑容 ,有时还握着对方的手,蹦出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还满脸热泪地指天发誓:“哥们儿,咱们死也得死在一块!”这一切全像是最真实的,好像他最值得信任。但是,一旦遇到毛发般的蝇头利益,这种人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好像压根儿就不认识你这个人了。“落陷阱(通‘井’)不一引手援,反挤之,又下石焉”——看到有人要掉进井里,不立即拉他一把,反而把他挤下井,还往井里扔石头。这种行为连禽兽都干不出来,他自己却洋洋然以为拣了个大便宜。这号人如果得知子厚的高风义举,多少也应该有点惭愧吧。


 

落井下石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18:02

落井下石的意思是:见有人掉在井里,不但不救,反而向井中扔石头。比喻乘人危难之际加以打击陷害。

落井下石,汉语成语,拼音是luò jǐng xià shí。

释义:意思是指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落井下石的例句:

1、他是个落井下石的小人。

2、他最讨厌那种嫌贫爱富,落井下石的人。

3、这种落井下石的勾当非君子所当为。

4、暗箭伤人,嫁祸于人,落井下石,青蝇点素,求全之毁,深文周纳,投石下井。

5、同时,一部分见风转舵的家伙,也趁机落井下石。

投石下井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1-20 18:41

tóu shí xià jǐng

成语释义 见“投阱下石”。

成语出处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近义词 投井下石,投阱下石

落井下石是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2:56
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解 释 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 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