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欢晚会相声孝道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急需,晚上之前)
1个回答2024-03-08 02:45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出自 <<圣经>><<哥林多前书>>

  有个经典的故事寓意深刻: 从前有个小岛,上面住着;富裕、虚荣、悲哀,快乐、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种情感.一天,情感得知小岛就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了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他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回答:不行,我的船上装满了金银财宝,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 爱又看见虚荣驾驶一艘华丽的小船驶来,就说:你能帮我吗?虚荣很干脆地回答:不行,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美丽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又向他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悲哀哽咽道:我实在太悲哀了,让我一个人静一会儿. 快乐走在他身边,因为太快乐了竟然没听见他的求助. 。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跟我来吧!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然忘了问他的名字.登陆之后,爱感激不尽,就找到了知识老人问:那个救我的长者是谁?知识回答:是时间!爱问到:为什么时间要帮我?知识笑答: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才理解爱的伟大!
  将爱放在首位,因为爱永远长存!你如何待人,不是你的成就财富或者美貌!是你能存留在世间最长久的影响.特蕾莎修女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为这事付出了多少爱? 爱是永远长存的秘诀!

  我们的爱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是假如式的爱,如果你满足我的条件,我就爱你,如果你顺从我……如果你是这样子的人……如果你付出…如果你爱我,我就爱你,如果这些假设都不成立,爱就走到了尽头变成了仇恨!
  二是因为式的爱,因为你成功,因为你富有,因为你位高权重…因为你英俊潇洒..因为你美丽漂亮……我才爱你!

  试想一旦遇见更漂亮更英俊更成功的人,这种爱还会存在吗?
  我们计较着得失恪守着所谓的标准,这样的爱注定不会快乐!
  能让人快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我爱你不论你是什么,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彼此理解后的包容,这种爱不要求回报,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能无条件去爱的人,就不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自由加以限制,也不会吝于爱人!真爱就是给与!所以没有畏惧,挫折,压力,嫉妒和生气,因为爱是给予,所以就不会失去!
  我们有时把爱看的太贵重,才会被索取的心理占据!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可没有谁能离开阳光活下去?!.空气是免费的,有谁能告诉我,他不需要空气?! 所以爱到深处是无所求的!若我们拥有无求的爱,就不会要求每件事都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不但不会在爱中加上条件,还会优先为对方着想!
如何孝敬晚年的母亲?
3个回答2022-11-28 13:04
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国人之美德,要让母亲安享晚年,子女必须尽其责任,按自己的经济能力,尽自己的努力,让母亲能够活得开心,活得愉快,多与母亲聊天谈开心话题或年轻时最开心的往亊,这样老人才活得开心,并且曰常给予衣食住行的全面照顾,那母亲就幸福了。
什么是“孝”?怎么“孝”?为什么“孝”?
3个回答2022-11-27 16:14
“孝”不等同于“孝顺”,而是“孝道”、“孝敬”,是对父母及长者的尊重和报答,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老人过世晚辈戴孝有哪些讲究
2个回答2022-12-17 08:35
据传统,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不应弄错: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於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后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及至现今,一切已从简。主要看各地风俗不同,一般分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规则每个地方风俗不大相同:
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白布包头,包头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头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包头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头,和闺女一样,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如何尽孝
1个回答2022-11-25 02:46
孝的标准太多,弟子规上罗列了那么多规矩,太繁琐了。我认为能做到对父母“生养死葬”,就可以算孝了。父母活着的时候,奉养他们。奉养除了经济上的保证以外,还要注意两条。一是对父母的态度,要尽可能的和蔼,要顾及他们的感受。二是要力所能及的多陪伴父母,让他们不要觉得被边缘化了。至于“死葬”现在一般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注意一点,就是“与其奢也宁戚”,即不要讲排场,但是一定要寄托我们的哀思。我想,这样的标准,既符合孔子的要求,又完全可以为现代人所接受。
孝的故事的二十四孝
1个回答2024-01-20 21:07

第01集董永与七仙女  第02集孝父节  第03集宽以待人  第腔烂04集卖公公  第05集烹鱼踢刺  第06集孟宗哭竹  第07集孝媳保家1  第08集孝媳保家2  第09集哭塔救母  第10集慎终追远  码圆渣第11集天下无双  第12集彩衣娱亲  第13集侍疾救父  第14集无怨无悔  第15集缇萦救父  第16集杨香打虎  第17集辞官寻母  第18集闻雷护坟  第19集孝感盗匪  第20集代父从军  第21集舍身救父  第22集学画补憾  第23集采椹事母  第24集扮鹿取乳  第25集锅巴奉母迟悄  第26集郑老爹一  第27集郑老爹二  第28集哑子正光  第29集老汉的木箱  第30集三娘  第31集黄金树  第32集八尖山  第33集神仙花  第34集纸鸢恩怨情  第35集苦旱记  第36集木婆婆  第37集千两黄金  第38集婆媳药  第39集虎娃  第40集三春晖

孝心小品,孝心歌曲
1个回答2024-02-29 00:11
孝心到永远
演唱:Q熊妹妹

母爱似针,父爱似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
在父母怀抱,幸福温暖
一天天一年年,快乐的童年
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
百善孝为先,薪火永相传
不管长多大,无论走多远
父母养育恩,永远记心间

孝顺似针,孝心似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
为母缝床被,替父添件衫
孝心常相伴,幸福的晚年

母爱似针,父爱似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相连
在父母怀抱,幸福温暖
一天天一年年,快乐的童年
上下五千年,华夏儿女
百善孝为先,薪火永相传
不管长多大,无论走多远
父母养育恩,永远记心间

母爱如海,比海水更深
父爱如天,比天更高远。
不管多少代,无论多少年。
生生世世一代代,孝心永不变。
生生世世一代代,孝心永不变。
生生世世一代代,孝心永不变。

孝心小品 郭冬临《签约》
冯巩《返乡》
谁知道关于孝的名言和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06:48
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孝道十分出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奉养父母,虽然生活十分俭朴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养父亲。还有就是“父母在不远游”,放弃了多次去异地做官的机会。

二是尊敬父母,与父母在一起时不敢大声说话,曾子做什么事都请示父母。

三是取悦父母,“耘瓜受杖”的故事就是曾子刻意取悦父母的典型事件。话说曾子跟随父亲在在瓜地里劳动除草,但是失手锄断了瓜根。父亲曾皙很生气,拿起杖(大棒)打他,把曾子打昏了。但他醒后仍然弹琴歌唱,作出快乐的样子。

四是思念父母。曾子三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曾子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并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鱼,感觉味道很鲜美,但却把它吐了出来,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生鱼的味道,现在我却吃了生鱼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来了。”从此以后,终生不再吃生鱼。双亲去世以后,曾子每次观看丧礼,都会想起死去的父母,经常泪水浸湿衣襟。
孝是什么,什么才是孝?
1个回答2023-01-18 23:08
多回家陪陪父母爷爷奶奶就是孝
五则孝亲孝老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6:01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终于得到线索。于是决心弃官到陕西去寻找生母。他告别家人,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苏轼和王安石曾经用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