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郭士林

南郭处士引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5:22
滥竽充数.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比喻没有真正才干,混在行家里凑数,或者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南郭处士的文言文解释
1个回答2024-03-01 12:11
编辑词条南郭处士

目录

【发音】

【出处】

【解释】

【注释】

【译文】

【评点】

【灯谜】





编辑本段【发音】

nánguōchǔshì

编辑本段【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编辑本段【解释】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提示]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象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编辑本段【注释】

①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

③说——同“悦”。

④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

⑤好(hào)——喜爱。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文字

全文: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编辑本段【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闵王继位。闵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编辑本段【评点】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编辑本段【灯谜】

南廓先生吹竽
南郭处士的文言文解释
1个回答2024-03-03 12:06
编辑词条南郭处士
目录
【发音】
【出处】
【解释】
【注释】
【译文】
【评点】
【灯 谜】

编辑本段【发音】
nán guō chǔ shì
编辑本段【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编辑本段【解释】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晌伏,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源谨枝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提示]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人应该用诚实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是尽了努力,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如果象南郭先生那样,就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编辑本段【注释】
①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雹敏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
③说——同“悦”。
④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
⑤好(hào)——喜爱。
示例 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文字
全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编辑本段【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闵王继位。闵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编辑本段【评点】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编辑本段【灯 谜】
南廓先生吹竽
郭士玉的长大了在哪可以听
1个回答2024-03-06 09:23
到芒果tv,找到广州唱区35进30晋级赛第二场(2)的视频,在6:50左右就是了。刚看了,都哭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长大了。。。。我看这小伙儿有明星相,为他加油~!
郭艾伦是不是郭士强的儿子?
2个回答2022-09-19 13:26
郭士强是75的。是郭艾伦他叔。仔细算还是大俺十届的高中学长呢。。学籍曾经刮过三高中的名呢。年轻时候打球
郭德纲 解学士 文本
1个回答2022-04-27 15:56
这是《解学士赶考》。
道士下山郭富城是好人坏人
1个回答2022-12-06 05:01
不问世事的人。
郭士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1-09 10:02
父母给你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你能够有所成绩,有士气,有傲气,希望你有信心,有能力,当然简单的意思是这样,但是按照姓名学来说名字还是要结合出生年月日综合来看的。
南郭处士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2 01:56

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拓展内容: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是对“七术”之四(“一听责下”)的说明。写一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进了齐宣王的乐队里,享受优厚待遇,齐湣王继位后,不喜合奏,好一一听之,这个南郭先生就偷偷地溜走了。韩非讲了这个故事以后写道:“韩昭侯曰:‘吹竽者众,吾无以知其善者。’田严对曰:‘一一而听之。’”这几句话把故事的主旨说得非常明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学无术的人,往往采取骗人的手段,暂时博得个别人的欢心,获取一己之利。但是,这种人迟早要露出真相,被人遗弃和嗤笑的。它还启发身居领导地位的人,在选用人员时决不能马虎粗心,必须加以认真观察,择优而用。否则,那些无才无德的人就会混进我们的队伍中,贻害人民的事业。

郭德纲解学士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5-04 23:35
讲得当然是谢学士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