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艺人高春艳

山西锣鼓的山西锣鼓艺术家
1个回答2024-03-14 21:20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30年来,山西籍袜备的锣鼓艺术家们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把锣鼓事业敲到了世界的许多角落。
王秦安、王全惠、王绍曾、王平华、返蠢王治太、冯连宝、李建平、李春生、邢明轩、张晓鸣、寇玉锁、韩继生、裴光明、潘献英、樊贵锁荣获“山西锣鼓艺术家”称号。
常峰、李京利等15人荣获“山西锣鼓艺术杰出人物”称号。于秀伟等39人荣获“山西省锣鼓协漏好陪会先进会员”称号。
对山西锣鼓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级演奏员淮海荣获“山西锣鼓艺术大师”称号。

校艳飞的艺名
1个回答2023-06-30 00:30
答案:校艳飞是一位中国内地的男演员,也是一位配音演员。他的艺名是根纳升据他的本名“校彦飞”而来,创作时取了“艳”字,以增加艺术感。他在配音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曾为多部动画片、电影、电视剧配音,比如《熊出没》、《猪猪侠》蠢胡、《疯狂动物城》等。
解释:校艳飞在配音领域的表现备受赞誉,他能够将角色的情感和个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观感体验。此外,他也曾经参演过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如电影《金陵十三钗》、电视剧《芈月传》等。
拓展:除了配音和演员,校艳飞还是一位作家,曾出版过一部小说集《猪与狼》,也是一位编剧,参与过电影《夏洛特烦恼》的编剧工作。他的多重身洞档老份和不同领域的表现,展现了他的多才多艺和创作才华。
温州鼓词的主要艺人
1个回答2024-01-18 10:25


由于温州鼓词在平阳发展比较快,历史上公认温州鼓词出平阳,但其中也有平阳的艺人为温州鼓词发展和提高作出巨大的贡献有关。
如平阳鳌江郑家墩艺人陈昌牌(1864-1946)。因为他创造了鼓词的牛筋琴乐器,被称为现代温州鼓词音乐的奠基人。早年陈昌牌的演唱就独具特色,故尔人们尊称他“牌先”。他青年时曾当过戏班正吹,精通音律,后学唱鼓词,进步甚快。他发现原来的鼓词伴奏乐器是用牛筋绳绑在凳脚上作琴敲击,牛筋绳因缠绕方法不同,琴的音价无法控制,定调困难,在演唱中稍有不慎便会松动,且每次绑上解下很不方便,于是经过反复研究进行改进。他把五根牛筋绳并排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序排列,经多次试验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但使琴音悠扬动听,且能直接烘托演唱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还可以使演唱者将手脚解放出来,更加洒脱地表演。为了加强演唱节奏感,他又在左手加了一副拍板,既可控制演唱节奏,又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烘托故事情节和演唱气氛,温州鼓词演唱的基本格局从此定型。一个民间的盲人艺术家。
平阳昆阳镇还有一位叫盲人艺术家叫郑永(1910-1972),鼓词文学作者。青年时代迷恋传奇小说,常在茶余饭后或夏夜纳凉时给邻居或伙伴们说书唱词,颇受邻里赞赏。建国初正式在词院里说唱,还深入工厂田头,鳌江两岸,宣传新中国新社会。他广泛地与温州各地的鼓词艺人接触,逐渐了解和掌握温州鼓词的演唱格局,遂萌发创作温州鼓词的欲望,初次创作了《击沉蒋舰中字号》,并在报刊上发表,颇得好评。接着又创作了《解放一江山》。从此创作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创作《别靠天》、《古城会》、《三世仇》、《血泪荡》、《儿女风尘记》、《草原烽火》、《新儿女英雄传》等;并对传统曲目《胭脂》进行改编。1958年,他创作的鼓词《别靠天》由鼓词艺人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获优秀奖。
平阳县宋桥村黄玉臣(1894-1966)原名黄熙廊,出生时即双目失明,为谋生计,少年时即学唱温州鼓词。也是享名温州的著名鼓词艺人。1951年至1957期间曾任平阳县民间曲艺协会主任。由于他天资和艺术悟性都很好,他在鼓词音乐的继承和改革方面也颇多造诣,他运用扁鼓的敲击技巧,把历史演义中行兵布阵、枪刺刀砍的情节演唱得惟妙惟肖,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被温州曲艺界誉为“平阳鼓”。代表作有《岳传》、《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等。

综艺《跨界歌王》里哪位明星的演唱最让人惊艳?
1个回答2024-01-29 16:48

最近手机里新添加了几首歌曲,来自于《跨界歌王》里的于毅。

看过跨界歌王的朋友,应当尚对于毅没有夺得第二季跨界歌王的总冠军而耿耿于怀。由此可见,如果说最惊艳,我首推于毅,一个用灵魂唱歌,一个用精神行走的歌者。

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于毅在跨界歌王的表现。

1、跨界歌王最挫折之人,首推于毅,从参赛开始,似乎就没有见过于毅一次拿过歌王(当然真实情况,拿过一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留级生。

我们首先不说是不是黑幕,简单客观的分析下,其他的参赛选手从人气和知名角度确实要强国于毅,而国内的综艺节目,大多数为了凸显公平,喜欢弄观众投票和打分的环节,于是人气高的上了,人气低的下了,这既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

2、单看作品,于毅的《暗香》及《往事不要再提》,在第二季的跨界歌王中,应当是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而另外一首传唱度不高的《一个悲伤者的求救》,更是被誉为全世界难度最高的法语音乐作品,而于毅的演唱可谓驾轻就熟。然而这样的表现页没有进入到下一轮,也算是一大奇观了。

3、于毅作为演员出名,但是本身确是专业的歌手,演唱实力毋容置疑,加上俊俏的外表,在跨界歌王的完美演出,收获了一堆新的粉丝,虽未获得总冠军,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总冠军。

最惊艳的艺术油画作品
1个回答2024-02-09 11:14

最惊艳的艺术油画作品如下:

分别为海伦娜弗尔曼肖像、西斯廷圣母、蒙娜丽莎、向日葵、宫娥、女占卜师、珍珠女郎、无名女郎、吹笛少年、入睡的维纳斯。

1、《蒙娜丽莎》

作者是达·芬奇,《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孝乎赞颂。

2、《西斯廷圣母》

作者是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春神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拉斐尔:(1483-1520)是文巧森悉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油画家。

3、《泉》

作者是安格尔,《泉》是安格尔裸女形象中最负盛名的一幅,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

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泉》实现了他对人体美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求。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

拓展知识: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

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大鼓是那的曲艺形式
1个回答2022-10-01 08:07
像上边说的,大鼓是一个类别,不是一个单一形式,福建人用大鼓的形式演唱曲艺,可以叫大鼓,陕西人用,也可以叫大鼓,根本没有地域限制
民间工艺故事——拨浪鼓
1个回答2024-01-24 22:35
说起拨浪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种经常出现在寻常巷陌的小玩意有个圆鼓鼓的身子,身子两侧坠着两个弹丸,只要轻轻转动长长的手柄,弹丸就会敲击鼓身,发出“拨浪、拨浪”的声音,这也正是它名字的由来。

你一定想不到,在很早以前,拨浪鼓的身份十分尊贵。它是宫廷中的打击乐器,乐师们用它打拍子,再配合丝竹管弦的声音,为皇帝演奏美妙的乐曲。但由于它的节奏轻重、音律高低和声音大小很不容易控制,所以不能进行很复杂的演奏。随着其他鼓类的出现,作为乐器的拨浪鼓就渐渐地失宠了,从宫廷流传到寻常百姓家。

民间的手工艺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在拨浪鼓的鼓面上画上美丽的花纹,并在鼓身上镶嵌精致的铜花。于是拨浪鼓摇身一变,成了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小巧玲珑的拨浪鼓似乎充满了魔力,大人们拿着它摇啊摇,小娃娃就停止了哭闹。在大街小巷,还经常能够看到孩子们带着面具,或是画个大花脸,拿着拨浪鼓相互追逐嬉闹。他们跟着“拨浪、拨浪”的鼓点,唱着有意思又顺口的歌谣。

后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也爱上了拨浪鼓。他们发现用这个小玩意儿能够奏出高低错落的声音,这种清脆的声音,再配上他们有腔有调的吆喝,很能吸引人们尤其是小孩子的注意。为了更加有效地找来顾客,卖货郎还将传统的拨浪鼓做了改进。他们将手柄做成葫芦状,并加大了鼓身,这样做出的拨浪鼓不但拿起来方便,声音也更悦耳。有的卖货郎将三四个大小不一的鼓依次叠在一起做成了多层货郎鼓,这种鼓看起来更有趣,并且能敲出更加富于变化的声音。卖货郎们就这样挑着担子行走在城镇村庄,他们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吆喝。孩子们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就会飞快地从家里翻出废铜烂铁或者鸡毛鸭毛,跑到卖货郎那里换糖吃。勤劳的卖货郎们靠着这种不起眼的小买卖,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财富。
空灵鼓能作为艺考才艺吗?
1个回答2022-12-29 03:08
在着各种各样的乐器,他们不仅有着治愈的功能,也存在着激励人心的作用,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种乐器——空
有哪些文艺又惊艳的情话?
3个回答2023-05-09 13:0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余生多漫长,有你才心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句句惊艳!文艺到爆炸的文案
1个回答2024-02-09 02:21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