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里面骑马贯口

求评书的贯口
1个回答2024-02-09 07:54
十八般兵器 刀枪剑戢斧钺钩叉鞭戬锤矛镗棍槊棒拐子流星
什么是评书贯口?
3个回答2022-12-09 00:07
我有几段评书中对周瑜形象的描述,可以当贯口说.
这是其一:
诸葛亮拢眼神仔细打量,哎呀!好漂亮的周瑜啊,他身量儿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细腰乍背,双肩抱拢,他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如敷粉,双眉带秀,目如秋水,鼻如玉柱,口似丹珠,元宝耳朵,真是男生女相!周瑜这么漂亮?哎哟,在三国之中,那是一流的漂亮人物啊,不是吕布也漂亮吗?吕布长的是挺俊,但是他可跟周瑜不一样,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周瑜骄,吕布贱。吕布长的俊,他咸叽叽的,人家周瑜是干骨岔气,你再看这嘴角微微有点下垂,不但给人一种刚毅之感,而且还流露出一点傲慢之态。他头上戴一顶飞龙盔珠光缭绕,花冠鱼长,两棵雉鸡尾脑后飘洒,身穿素缎色锦袍,上绣银龙探爪海水江牙,宽片云锦腰横玉带,素白色中衣,足登一双素白缎子虎头战靴,左肋下悬一口落叶秋风剑,白鲨鱼皮鞘,银吞口银兽面银饰件,灯笼穗子素白色三尺多长随风飘摆,真可谓少年英俊,仪表堂堂!
贯口莽撞人能当评书讲吗?
1个回答2024-03-06 23:44
贯口不能当评书,但可以讲和莽撞人剧情一样的评书
如何评价黄贯中?
1个回答2024-03-10 07:32

一个吉他手的技术不是说手有多快,更多是要看其对音乐的理解以及用吉他翻译内心音乐想法的能力。不管是早期beyond时代还是黄家驹去世后的3人组,亦或是单飞后的个人表现,黄贯中的个人风格从未丢失,并且愈加明显。此外,他与大懒堂短暂的合作也十分有趣。总的来说,黄贯中是我个人认为香港最棒的吉他手之一。


黄贯中的声音在他步入中年后有很大的改变,91年演唱会时的一首《愿我能》完完全全展示了黄贯中的实力,这首歌的音很高,但黄贯中轻松的唱上去,而且声音很亮。所以,不能因为十几年前的获奖,肯定现在黄贯中的唱功。也不能因为现在嗓子不好,否定十几年前黄贯中的音乐造诣。


评书中的经典贯口
1个回答2023-08-26 16:41
擎天博云柱 架海紫金梁
扬子江心断缆帆船,万丈深渊一脚踏空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里为什么要骑鹤?
1个回答2024-02-28 06:57

“骑鹤”有暗喻修仙的意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常形容一些人痴心妄想。这句俗语出自 《元代》陶宗仪的《说郛》。宋朝的扬州是全国最富庶繁华的地方,扬州城处处有酒家瓦肆,夜夜有管弦歌声,因此人人都想去那里做官、发财、享乐。一日,四个儒生聚在一起聊天。 一个人道:“我只想到扬州当刺史,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另一个说:“其实不然,只要有钱,住哪儿不一样?我只想腰缠十万贯。”第四个说:“唉!做大官,发大财又如何?人生如白驹过隙, 太短暂了,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希望能成为神仙,长生不老。”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好,我都想要,我的志愿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一句话评价罗贯中
1个回答2023-04-26 02:15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其中《三国演义》外最为著名。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1个回答2024-03-02 04:53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最早出自南朝宋人殷芸的《小说》一文:“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不是杜牧的诗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1 19:36

这句俗语最早出自南朝梁人殷芸的《殷芸小说·吴蜀人》一文,常形容一些爱玩的人及时行乐的思想。原文如下:

“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有四个人一路结伴行走,他们一起去京城考试。途中,四人救了一位老爷子,老爷子其实是神仙,所以问他们四个人有何愿望。

甲说,希望自己能官拜扬州刺史。乙说,自己的愿望是发财,希望能腰缠十万贯。丙却无意于人间的繁华,只想着有朝一日能骑着鹤升天成为神仙。最后一人一直不说话,老翁问他,他张口来一句:希望能腰缠十万贯钱,骑着仙鹤去扬州玩。一句话把前面三人的愿望都囊括了。

扩展资料:

扬州除了别具一格的江左风情外,更是一个令人乐不思蜀的地方。历史上的就是一个名满天下脂粉地,销金窟。淮扬路上,瓜州渡口,南来北往之人, 大都是寻花问柳客。

他们华服锦饰,腰缠万贯,前来扬州寻找另类的繁荣, 寻找扬州的莺歌燕舞,寻找扬州的纸醉金迷,寻找扬州的声色犬马。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诗:“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非上迷楼?”正是当时文人雅士、富商巨贾前来扬州寻欢作乐的生动的写照。

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在扬州建城,到汉代时,由于吴王刘濞在扬州开山铸钱,煮海作盐,扬州就已经盛极一时。唐宋时期,扬州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所以官员们都希望能去扬州做官。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