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人生智慧

突出张良智慧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14:10
谋圣”张良。张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助刘邦平定天下建立西汉,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期,我们分享一个《智囊》里张良的智慧故事。
  西汉都长安,建立西汉之初,刘邦曾在洛阳南宫住过几个月,在洛阳南宫发生了一件事情。
  原来刘邦当了皇帝,仅两个月内就分封了功臣20多人,但还没被封赏的就老大不乐意了。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与张良说事,偶尔向外一看,发现外面三五成群地坐着些武官,大家嘀嘀咕咕的。
  刘邦就问张良:“怎么回事?”张良看了看严肃地说:“他们要谋反!”刘邦惊问:“你怎么知道?”张良答:“陛下,这些人有功,可还没有得到封赏,不平则鸣矣!所以要谋反!”刘邦搓着手说:“这可怎么办?”
  张良想了想后问刘邦:“您说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是您最厌恶的,而且群臣都知道您最恨他。”
  刘邦说:“那就是雍齿了!”雍齿是刘邦的老乡,是个典型的“墙头草”:他先跟随刘邦起义,后来见项羽势力大,就跟了项羽,还在几次战斗中差点结果了刘邦。不久他看刘邦干得不错,又归顺刘邦。虽然雍齿战功不凡,但刘邦对他始终心怀怨恨,大家对此心知肚明。
  张良就对刘邦说:“请陛下马上封赏雍齿吧。”刘邦第二天就封雍齿为什邡(fāng)侯。果然,那些想闹事的将军一看雍齿都被封了侯,就说:“雍齿都能封侯,我们就不用急了,封侯是早晚的事。”
  张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帮助刘邦平众怒吗?不是!他是想提醒刘邦一条治国安邦的“黄金法则”——治国一定要讲究公平、公正,如此才能服众。这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黄金法则”。
  而且张良给领导提意见的方法也很有智慧。古代给皇帝进谏的方式有三种:直谏、劝谏和讽谏。直谏,直接讲,像魏征对唐太宗;劝谏,劝告,口气就委婉了,像管仲对齐桓公;还有就是讽谏,是用语言来暗示,像战国时邹忌讽谏齐威王。张良就是采取了第三种方法。
张良的人生智慧(一)上曾士强老师是用什么角度讲的?
1个回答2024-02-11 14:22

张良的智慧集中地表现在以下两点:

       高超的政治智慧。张良少时幸遇黄石公,得以学习《太公兵法》。他成熟、沉稳、机智、多谋。张良的政治智慧有两次展示:一次是谏止复立六国;一次是迎四皓以解太子危。在这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张良充分地表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张良的政治智慧表现在:向君主进谏时,能将自己置于一个恰当的位置,既雄辩,又不张扬;既指明利害,又不置君主于尴尬之地。他知己知彼、把握分寸、刚柔相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懂得批评艺术。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很看重面子的,尤其是当领导者。如何恰如其分地向领导进言而又不使自己陷于被动境地,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琢磨的大问题。张良在这一点上有着他高超的智慧,这是他得以保全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几成规律。由于刘邦生性多疑、用人又防人,因此张良也面临着同样的结局。令人庆幸的是,张良是一个清醒的智者。他深知刘邦是一个只可共患难,不能同享福的人。因此不待刘邦动手他就向刘邦请辞:“我家世代是韩国的丞相,韩国灭亡之后,我不惜万贯家财,为向秦国报仇,天下都为之震动。如今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却成了您的老师,封地万户,位至列侯,对于一个平民,这已经是尽头了。我张良能有今天已经很心满意足了。从今我将抛弃人间俗事,要学那神仙去了。”于是张良得以善终。历史上有多少忠臣贤良因为没能适时功成隐退而惨遭杀戮。急流勇退尽管从理论上讲是有一些消极,但他却是特定条件下保全自我的一个上上策。急流勇退是需要勇气的。它是一个割舍名利和灵魂挣扎的过程。能够急流勇退的人是勇者,更是智者。

美貌、智慧与善良
1个回答2024-03-14 01:10
一半一半。 三者都分的话,我希望智慧最多。
张良到底有多聪明?张良的一个什么智慧让家族辉煌了2000多年?
1个回答2024-03-15 09:20

张良的家族曾是中国的第二大世家,地位仅次于孔家。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庞大家族的创始人,张良倒是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又是什么让他的家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辉煌了整整2000多年?

首先,张良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都知道,张良乃是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创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张良也是三杰中结局最好的一个,这也与他的大智慧脱不了干系。刘邦此人生性多疑,张良也早就在与其多年的交往中了解到了刘邦的本性,知道刘邦只能共患难,不可共享福。

于是他在刘邦的多次试探中屡屡表现出自己的淡薄名利,甚至在刘邦让他挑选封底之时选择了一处偏僻的小地方:留县,因此刘邦便将他封为留侯。张良的选择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既承了刘邦的情,又安了刘邦的心。之后他便为了明哲保身而远离朝堂不问政事了。

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反观另外两位和他一样是刘邦的肱骨之臣的萧何和韩信,一个不得不自毁名誉求生机,一个盛年死于吕后之手。唯有张良得以善终,足智多谋名扬千秋,还为子孙后代打下了基业。

那么张良到底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家族辉煌千年的呢?

张良其实还崇尚黄老之道,在归隐山林后一直精于修道,后世还有他最后羽化登仙的传说。对于自己的家族,张良一直以来也是提倡道家的与世无争的,这也是张家能兴盛千年的根本原因。其实就在张良后一代张家就曾开始过一段不短的低谷期,张良的儿子因为杀了人不得不散尽家财和权位保住自己的命,顺便买了一个小官做做,就这样几乎败光了张良时期所积攒下来的家族底蕴。

后来的几代张家人虽说官位有所提升,但提升都不怎么样,直到张良的第八代子孙张道陵觉悟:为官是无法振兴张家的了,只有学习张良的无为精神、学习道教才能保张家的世代兴盛。于是张道陵便开始开派立宗,开创了著名的“正一道”,成了鼎鼎大名的张天师。从此,张家再度走向辉煌,并在千年历史中屹立不倒。

世人对张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博学多才,足智多谋,诸葛亮也曾夸赞过张良: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另外他还有年少遇仙人指点,年老还能羽化登仙的传说。对于他的智慧我们是不可否认的,毕竟他还曾助刘邦智破项羽,收买人心,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后来的丰功伟绩。他的事迹也告诉人们,在古代从政未必是件好事,无为也能闯出一片天。

其实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有许多被后世说成大智慧者的人都提倡道教,因为他们明白,与世无争的平静往往好过政局上的危机四伏,张良的家族也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我们验证了这个道理,也正因如此,张家才能传到六十多代还在今天屹立不倒。

急需智慧典故、智慧成语、智慧人物
1个回答2024-02-19 19:01
草船借箭 殚精极虑 殚谋戮力 多谋善断 多谋善虑

发短心长 计穷智短 经纶满腹 力屈计穷 满腹经纶

妙算神机 谋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孙庞斗智

心长发短 一夫之勇 勇而无谋 智勇兼全 智勇双全
如何提高自己的智慧,大智慧和小智慧
1个回答2024-03-15 03:32
这个只有多看书
多做罩槐毕事!

多做一些细小的事情
比如洗衣做饭等等!
读书明洞读儒释道的经典理论
看文章大家的思想体会!
大智慧就是读势的慧眼!
小智慧就是机巧!
但是都需要积累,小智慧更依赖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商”;大智物芹慧则是要悟!
智慧是什么意思?大智慧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3 17:25
其实小聪明和大智慧是相对的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合适的。就像有人对你说:你是大块头小个子。有些不知所云。
如果他说你是小聪明的话,就是指爱耍小计谋,小心机,喜欢投机取巧。一般比较短视!
大智慧是真正的聪明,见解独到,目光长远;沉着,着眼的不是小恩小惠!
关于智慧的事和智慧的人
1个回答2024-02-19 11:07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为什么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必然是善良的人?
5个回答2022-08-07 05:51
因为大家所认同的智慧,所认可的这种正面的褒扬的东西,通通都是善良的人才拥有的,对于那些反派角色我们一般会认为他不是有智慧而只是狡猾,他们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手段。
智慧是什么意思?大智慧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12-06 11:05
很简单,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想:思考便是获取智慧的唯一途径,智慧本就是零。把思考比作雨雪,智慧就是其中的一把温暖的火,其中的太阳则是大智慧。火只能带来一点,一时的温暖;而太阳则是永恒的,不可磨灭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