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斩魏延的相声段子

孔明斩魏延的故事,不要很长
1个回答2024-01-24 14:08
  借刀杀人  成语: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亦作“ 借剑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虽恨 秋桐 ,且喜借他先可发脱 二姐 ,用‘借刀杀人’之法。”《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坐山看虎鬭’,‘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邹韬奋 《经历》一五:“我老等着那个自恃有靠山的职员‘借刀杀人’,来打破我的饭碗。”
孔明斩魏延的故事,不要很长
1个回答2024-01-23 02:45
  借刀杀人
  成语: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亦作“ 借剑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虽恨 秋桐 ,且喜借他先可发脱 二姐 ,用‘借刀杀人’之法。”《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坐山看虎鬭’,‘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邹韬奋 《经历》一五:“我老等着那个自恃有靠山的职员‘借刀杀人’,来打破我的饭碗。”
郭德纲哪段相声里有斩马谡
1个回答2024-03-04 01:18
若不是画图来的紧,你与马谡同罪名。将王平责打四十棍,使劲打...(郭德纲-戏曲与方言)
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马谡真的非斩不可吗?
1个回答2023-02-10 18:30
开玩笑啊!你没听说过:法不容情,军令如山吗(⊙_⊙)?
魏延为什么会被马岱斩杀?
1个回答2023-12-10 21:52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刘备是非常赏识他的,他战功卓著,但是性格孤傲,脾气非常怪异,一般人都不敢和他走的太近。诸葛亮也比较担心魏延功高盖主,并不敢十分重用和信任魏延,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期间,积劳成疾,临死前,他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也直接导致了魏延最终被杀的结局。
魏延与诸葛亮的矛盾
诸葛亮很早的时候就和魏延不太合拍,魏延当时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是要给他加官进爵的,但是诸葛亮却劝说刘备杀了魏延,说魏延未来有一天可能会谋反,但是刘备将信将疑,留下了魏延。
魏延做事比较激进,所以他觉得诸葛亮做什么事都比较谨慎,而自己经常想的一些妙计和计划也得不到诸葛亮的赏识。按照魏延的性格,肯定是对诸葛亮有所不满的,而且不止一次的公开抱怨,这也为他自己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
魏延和诸葛亮的意见分歧
魏延功劳诸多,也因此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且他很好战,坚决北伐。诸葛亮深知北伐最终很难成功,是准备放弃北伐的。而自己死后,又很难有人能够压住魏延,这样魏延势必继续北伐。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不得不试探魏延,如果他同意退军,说明还能服从管理。如果不听,那就只能斩杀。
诸葛亮临终前的锦囊妙计
临终前,诸葛亮把杨仪、姜维、费祎等人,集合在一起,说了一些话,意思就是,他死之后,就不要继续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国,撤离的时候,让魏廷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就不要管他,自行撤退。说完这些话,诸葛亮就病故了。
杨仪就派费祎去找魏延,说了诸葛亮临死前的话,魏延还没听完就暴跳如雷,不同意停止北伐,坚持要跟费祎继续部署北伐的计划,费祎心中害怕,撒谎说去和杨仪说继续北伐的事情,乘机离开。
魏延被马岱斩杀
魏延果然是应了诸葛亮的猜测,想继续北伐。而此时大部队都在撤退,魏延心中发怒,自己带着部队单独撤退,还边撤退边毁坏撤退的道路和桥梁,一路退到了南谷口。杨仪撤退的时候发现路和桥都被毁坏了,心中更加记恨魏延。
杨仪和魏延两人都向刘禅写了封告状信,刘禅看的糊里糊涂,也不知道到底谁谋反,就把董允、蒋琬找来,问问他们的意见。你想啊,魏延自恃功高,谁也不放在眼里,董允、蒋琬自然也不喜欢魏延,他们的意思就是杨仪反正不会谋反,而魏延就不太清楚了。
于是,刘禅就命令蒋琬带兵拦截魏廷,杨仪南下,去追击魏廷,两路军队就这样把魏延堵在了南谷口。魏廷前后受敌,只能带着几个心腹逃走,后来被马岱所杀。
最终,这位蜀国的功勋战将就这样被除掉了,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心术,利用魏延和杨仪的矛盾,魏延自身的性格缺陷,利用一句临终前的遗嘱,达到了激将魏延的目的,真不愧为谋略高深。
找魏征斩龙老版电影剧 老梁故事会讲门神演义片段出现过
1个回答2023-03-01 20:56
西游记续集里面有,
挥泪斩马谡
1个回答2024-02-27 00:44
收藏
意见反馈
挥泪斩马谡
正在加载查看图集
挥泪斩马谡,这句成语出自小说《三国演义》。马谡是诸葛亮帐下聪明能干的参军。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说的是杀了他很可惜,不杀又不能维护军法的威严。这句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一种很矛盾的、左右为难的决定。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11:50
诸葛亮让马谡领兵镇守街亭,马谡违抗诸葛亮的命令,没有在当道扎寨,而是选择在山上,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

王平救援不成,失了街亭,诸葛亮下令斩杀马谡,在行刑时诸葛亮痛哭流涕,旁人劝解,诸葛亮说不是为马谡而哭,而是先帝临终时告诉自己马谡不可大用,现在果应验此言,为自己当初没明白先帝的话儿自责。
挥泪斩马谡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18:27
晋时陈寿所着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诸人传中,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一下。



  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传说中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其中“优游无事”,达数十年!



  第二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这一段说明马谡临死前未曾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自己的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



  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而在《诸葛亮传》中称诸葛亮“戳谡以谢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从这两传来看,马谡是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的,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呢?答案是没有。在《马谡传》中有明确记载:“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综合以上史料,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在街亭举动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于最后惨败而归,并直接致此次出击祈山的战果——陇右三郡得而复失,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马谡是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在家赋闲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也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便是史书的马谡之死。
斩马谡的故事梗概?
1个回答2024-06-04 11:47

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任命参军马谡前往,临行前再三嘱咐:“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守,我军必败。”并具体指出“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不得有误”。 马谡不遵将令,改变驻地,街亭失守;幸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逃脱,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喜马谡才能,但先立军状,斩不能赦。为严明军纪,诸葛亮决心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 自己因用人失当,上表自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