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话说书

莆仙戏的作文字
1个回答2024-03-03 00:49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影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莆仙戏剧目有( )。( )的主要情节是( )。
1个回答2024-05-23 07:48
莆仙戏有《团圆之后》、《三打王瑛》、《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晋宫寒月》、《鸭子丑小传》、《叶李娘》、《乾佑山天书》等优秀剧目。

其中《状元与乞丐 》的主要情节是:王国贤看相断定文龙为“乞丐命”、文凤为“状元命”后,丁花实夫妇信以为真,对文凤百般溺爱,致其渐入歧途。而花春之妻柳氏,却不信文龙命薄,她面临兄嫂欺凌、丈夫远去他乡的困境,仍含辛茹苦,严以教子,并恳求教馆先生李仲书精心课读,促使文龙发愤精进。文龙终于得中状元,而文凤却沦为盗贼。在事实面前,花实夫妇无地自容,王国贤也狼狈不堪。
莆仙戏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8 00:26

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原名 “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其中与现知南戏名目相同或剧情类似的剧目的有81个;同时还保存历代各戏班演出的传统剧本8000多本(包括重复本),其中宋至明初南戏古本主要情节犹存的,有《王魁》、《张协》、《陈光蕊》、《王祥卧冰》、《郭华》、“四大传奇”与“目连戏”等55本,甚至保留了如目连戏上部《傅天斗》那样的旷世孤本。戏剧专家刘念兹在考察了莆仙戏遗存的剧目古本后,赞叹“莆仙戏仅就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典雅,科介极为丰富且颇具特色。莆仙戏曲牌有一千多首,依各行当各情境区分,甚至“专曲专用”,而每句唱或念白往往都配有2-3个甚至更多的表演动作,这在中国其他剧种中是比较罕见的。而且表演与锣鼓紧密结合,每套动作都配有相应的鼓品,十分严谨。因为剧目、曲牌、表演的古老、丰富、独特,决定了莆仙戏表演形态的特殊以及多彩的舞台表现形式。

莆仙戏有什么特点?
1个回答2024-04-13 02:56
莆仙戏 【概述】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奇迹、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起源】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历史】 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晋 未南北朝,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福建,当时盛行的中原"百戏"亦随之传入福建莆仙。并形成了在语言,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声腔。 唐代莆仙民间歌舞百戏盛行。据传 ,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频,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频"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一部"梨园",带回供宴乐,于是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唐咸通间(860-873),福州玄沙寺住持宗一大题,"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见宋沙门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唐代"百戏",亦称"散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见《旧唐书.音乐志》,丰富多彩的杂戏和歌舞表演。 宋代,兴化文化较发达,文人中举及在外居官的不少。他们有的善音律词赋,好歌舞杂剧,多置有家乐自娱。宋时莆田文士方梅叔,是个"岁得束修及青云贵人馈遗以自肥"的塾师,也"买歌伎数十人",尽日在家"吹笙鼓琴,以娱宾客"(见宋王迈《瞿轩集》卷十一《莆阳方梅叔墓志铭》)。蔡京一家,在宋时多居官显要,在京常"家宴张乐",令家乐优伶给表演杂剧取乐(见宋周晖《清波杂志》)。其家乡仙游赤岭子侄,每宴亦令歌会歌舞,据调查赤岭现今流行的"十番",有"大乐"和"小乐"之别,规范严谨。乐员演奏时需张"凉伞",穿礼服,据说是宋代官家宴乐之遗响,(见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油印本《仙游县戏曲调查资料》)。 【艺术特点】 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莆仙戏的音乐传统深厚,唱腔丰富,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兴化民间流行的歌舞百戏、吸收了"吴歌","楚谣"(见宋林光朝《艾轩集,闰月登越王台次韵经略敷文所寄诗》)及杂剧表演,逐渐形成既有戏剧故事;又有综合唱、做、念、舞和服饰化妆,在戏棚上表演的戏曲,时称优戏。宋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形成多种多样,有杂剧,傀儡戏(提线木偶),歌舞和杂技等。 据宋莆田刘克庄致仁家居时的诗文记载,当时兴化民间优戏演出的故事有:楚汉刘鸿沟的"鸿门会",项羽兵败垓下的"霸王别姬";两晋兴亡的"东晋西都";古代神话的"夸父逐日",外邦朝贡的"昆仑奴献宝"等。演出的场所有广场的"戏棚",也有庙宇的"戏台"。伴奏乐器主要是鼓、锣、笛(即筚、篥)。演出时很受欢迎,出现所谓"抽簪脱 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空巷无人尽出嬉","游女归来寻坠珥""棚空众散足凄凉,昨日人趋似堵墙;儿女不知时事变,相呼入市看新场"的盛况(见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 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 四十三). 据调查考证,莆仙戏的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行当脚色都与南戏有着密切关系。莆仙戏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 有八十多个,有剧本流传的有五十多个,如《目连救母》、《活捉王魁》、《蔡伯喈》、《张洽》(即《张协状元》、《朱文》、《乐昌公主》、《刘文龙》、《陈光蕊》、《王祥》、《郭华》、《崔君瑞》、《王十朋》、《刘知远》、《蒋世隆》、《杀狗》、《琵琶记》等。与《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的南戏剧目相同或基本相似。 莆仙戏的部分曲牌,其名目、音韵、词格与唐、宋大曲和宋词调相同。尤其是仅存于早期南戏《张协状元》的〔太子游四门〕,却是莆仙戏常用的曲牌。莆仙戏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唱腔曲牌有一千多支,有"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之称。声腔称"兴化腔",它是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番八乐,佛曲法曲,唐宋声诗、词乐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的,用莆仙方言演唱,具有深厚地方色彩和风味。莆仙戏乐器早期很简单,也象宋元南戏一样只有锣、鼓、笛。鼓用大鼓,锣称沙锣。锣鼓是节制舞台表演的,锣鼓经有三百多种,规矩严格。笛称笛管,有芦笛和梅花二种。芦笛亦称头管,传自古代筚篥,是莆仙戏独特的吹奏乐器;梅花,一名唢呐,也是莆仙戏的主要乐器。 【角色】 莆仙戏的行旦脚色原先只有生、旦、贴生、贴旦,靓妆(净)末、丑共七个,故称"七子班"。清末增加了老旦,故称"八仙子弟。"莆仙戏在清末后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分行,增加了不少角色,但"靓妆"一角至今仍保留宋代杂剧的称谓。
莆仙戏剧目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10:40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奇迹、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
莆仙戏(6张)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琴挑》、《三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剧种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和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朱石凤、黄宝珍、王少媛等。
莆仙戏讲了个什么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12:32
据传 ,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苹,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苹"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一部"梨园",带回供宴乐,于是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
莆仙话历史意义?
1个回答2024-02-17 04:12

莆仙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展现着种种神秘的色彩。在这种地方文化的结构主体中,既有古闽文化的遗存,也有汉唐以降中原文化的传人。表现在语言、风俗、饮食、民间艺术等诸多方面。

莆田市 第一个字怎么读?
1个回答2022-08-25 16:27
pu 读第二声
莆仙戏任何剧目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04 06:36

莆仙戏《千里送》剧情介绍:赵金莲随父往五台山礼佛,途被二贼所擒,关在观内,适逢赵匡胤往观中探望叔父,闻金莲哭声,出于义愤,毅然救她下山,初,金莲担心又逢匪人,遂与赵匡胤撮土为香,谊为兄妹,后来见赵匡胤杀贼让马,不辞千里,徒步送她回家,由敬生爱,途中百般挑逗,赵匡胤终以兄妹相待,不为所动,显出他的英雄本色

黄金大劫案演员职员表?
1个回答2025-06-25 02:22

导演

宁浩

Hao Ning

演员

雷佳音

Jiayin Lei

饰:小东北

陶虹

Hong Tao

饰:芳蝶

程媛媛

Yuanyuan Cheng

饰:顾茜茜

郭涛

Tao Guo

饰:疯爹

范伟

Wei Fan

饰:代庖神父

孙淳

Chun Sun

饰:白慕容

刘桦

Hua Liu

饰:五哥

山崎敬一

Keiichi Yamazaki

饰:鸟山幸之助

黄渤

Bo Huang

饰:接头兄弟

董立范

Lifan Dong

饰:包租婆

王文

Wen Wang

编剧

邢爱娜

Aina Xing

何瑞睿

Ruirui He

郑晓阳

Xiaoyang Zheng

岳小军

Xiaojun Yue

王红卫

Hongwei Wang

阮世生

James Yuen

制作人

李明

Ming Li

宁浩

Hao Ning

张一白

Yibai Zhang

李明

Ming Li

杨旗

Qi Yang

原创音乐

王宗贤

Nathan Wang

摄影

赵非

Fei Zhao

美术设计

陈思勤

Second Chan

动作指导

沈在元

Jea-won Shin

梁吉泳

Gil-yeong Yang

桑林

Lin Sang

录音

杨江

Jiang Yang

赵楠

Nan Zhao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