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相声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1个回答2024-01-15 16:43
大安法师答: 《孝经》是我国传统社会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中国的古圣先贤都强调以孝治天下,一部《孝经》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个字,在儒家十三经中属文字最短的一部经。但是这部经却有五百多家的注解,其中有几位皇帝如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注解。孝通神明,天之经,地之义。尧舜之道,孝悌而已。《二十四孝》是元代出现的,用故事的形式,配合《孝经》来传播孝道文化,这部《二十四孝》成为国人传统启蒙教育书。家家有《孝经》,每个小孩子都读过《二十四孝》,并有图说,雅俗共赏。 二十四孝中,有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事奉母亲至孝,有一年遇上饥荒,家里粮食不够,不能养活全家,在母亲与儿子之间,郭巨选择让他的母亲活下去。这是一个二难选择:如果有粮食,不存在这个问题;而粮食只够供一人时,对郭巨这个选择的价值评判,要放在当时的背景作阐释。 放在当时的背景上看,第一,对父母的孝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在法律上不孝都要判极刑的,而且整个社会认为孝道就是人最崇高的一种道德。那么我们设身处地想,郭巨是个孝子,在面临着儿子和母亲只能养活一个人的情况下,他选择母亲,是可以理解的。其次在传统社会,并不是人人价值平等的观念。在传统社会有一个观念:妻子和小孩可以归属于自己,所以家长有权处理妻子和小孩。彼时郭巨就想到小孩是归属自己的,他一定是牺牲自己的东西来保全他的母亲。于是郭巨选择埋子放弃他的儿子,便是他纯孝心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
寻找身边真善美,弘扬孝德精神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1-24 14:06
  孝德,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道德,意思是:孝顺的一种道德。
  旧的三字经里面有句话说得好:香九龄,能温席。这一小段说的意思是:有一个小孩9岁,家那边又穷又冷,小孩就在席子上睡暖和了,然后再给他的爸爸妈妈睡。
  多么孝顺父母的孩子!他才9岁,而且重点是他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我们自己想想,他为何如此孝顺?
  那我们再听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外国的年轻男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孩,他们的家很穷,他们家是住在美国的最西边。
  在那个小男孩16岁时,他去了美国的最东边工作,小男孩只要一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转眼间,16岁的小男孩已经34岁了。
  一天美国东南部地震了,他一边逃一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爸,妈,我爱你们!”
  但结果还是被压死了,从此渺无音讯。
  就连外国人都是那么爱自己的父母,作为世界文明古都的中国人,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孝德为先而文明于世的中国人,又是如何体现出自己国家的这一份文化的精粹呢?
  从每一个人开始上幼儿园时,就教中国古语:“百善以孝为先。”
  可是有多少人做到了?身为一个中国人,连外国人都不如,你,还有脸吗?
  所以从现在起,你们挽回你们的过失还好,好好孝顺还活着的长辈,珍惜现在的时间,和长辈多聊聊,挽回过失起码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错误。因此,请你们珍惜自己现在和长辈们所读过的每分每秒,用心去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后的时光,颐养天年,共享天伦之乐,要求的不是每天的嘘寒问暖,要求的不是每天都跟着形影不离,有时,一句真心的叮嘱,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更能体现出我们对他们的在乎。
  将孝德精神普遍弘扬,从我们做起。
敬老孝亲,弘扬美德手抄报内容
1个回答2024-02-11 08:20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1、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2、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3、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渗隐或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丛伍都携散敬老,社会更美好……”

4、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5、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敬老孝亲,弘扬美德手抄报内容
1个回答2024-02-20 07:09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1、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2、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3、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4、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5、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什么要去弘扬“孝”文化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个回答2022-09-18 16:52
百善孝为先,在家敬父母胜似远烧香!及老人所需、想老人所想!!
弘扬传统美德从小孝敬父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3:38
每次回到家里,总想解读母亲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与每一次问候.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思绪.
早在去年寒假临近期间,母亲便隔三差五的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归期,等到我把日期准确告知以后,母亲才安下心来,并祝福我一路平安.这么平凡的事情.似乎不值得牺牲笔墨,可是一等我回到家后父亲告诉我,母亲在我回家的那天差点得了风寒.原来,母亲盼儿心切,每当听到有人从门口经过的脚步声就打开房门,出来看看,几次三番下来,母亲并未见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门口等待我的归来!那时已是寒冬天气,而那天又正巧下雨,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向来怕冷的母亲竟然无视环境的恶劣-------,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沉默了,并非无言,可一时,叫我说什么才好呢?我望了望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突然感悟:母亲其实就是一种岁月.
是的,母亲是一种岁月.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岁月,从江河向大海的岁月,从沙漠走向绿洲的岁月,也是从苦难走到幸福的岁月.在这些岁月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包含了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诗篇,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长到了童年,再从童年长成了青年,也告别了花季、度过了雨季,现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这种岁月值得我时时回味,值得我用一生来感激!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亲.
岁月无情,而母亲有情.小的时候,当别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来放牛的时候,母亲却叫我起来上学;长大后我成了壮小伙子,而别的伙伴都纷纷背起了行囊南下打工,母亲却嘱咐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本该在毕业后好好孝敬父母,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这是怎样的一种岁月啊,我把她解读成爱的象征!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岁月没有轮回,也不着边际,而母亲的爱正是这样的浩无涯际.母亲有时甘愿做一根甘蔗,任凭儿女吮吸着甘甜的蔗汁;母亲有时又是一座大山,用坚实的臂膀抚平儿女的创伤.母亲为了我的将来,曾两度搬迁:从农村搬到城郊,再从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为了我读书方便.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也顿时明白,这种母爱其实更是一种拯救.它拯救孟轲于顽劣的孩童之时,将他引向知识与思想之路.它是人类的摇篮,也是引导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堕落如高山滚石,母亲也会用她的身躯拦住,并用爱心去鼓舞它、激励它、并陪伴它远离深渊,重新攀登.
当然,这种浩无涯际的母爱,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当她为世俗所诱或为生计所迫而丧失本性时,当她囿于环境沉湎于声色犬马而难以自拔时,只要她想到儿女,想到要做儿女的榜样,想到儿女决不能过自己这样的生活,她就会升腾起战胜自我的力量,从善从真从美.虽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样伟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亲,乃至普天之下的母亲,都可以与孟母相媲美……
弘扬传统美德争做孝心少年手抄报内容
1个回答2024-03-08 17:41

弘扬传统拦镇美液衡好德争做孝心少闹铅年手抄报

                     

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做什么青年
1个回答2024-01-23 11:55

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做有为青年,做政治信仰的坚定捍卫者。

弘扬大别山精神,引领青年坚守信念。大别山区是“28年红旗不倒,22年革命武装斗争不断”的革命老区,经历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活动,留下了“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佳话。

弘扬大别山精神,引领青年胸怀全局。胸怀全局,就是善于用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在革命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扬正气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16:00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谈唯梁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含运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山模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