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快板

昆阳之战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8 09:07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概述图片来源1)

平阳昆阳城东小区什么时候建的
1个回答2024-01-20 17:50
2010年。根烂返据查询平阳县住建局官网显示,昆阳城东小区于2010建造完成,小迹谨区均为一体两户、南北通透,并且设施小区中心有绿地,绿地周边设姿历基有儿童滑梯、跷跷板等娱乐设施。
昆阳大捷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26 11:07
大捷:
1、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
2、泛指事情取得大的成功。
昆阳大捷,指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昆阳之战
1个回答2023-12-15 03:44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王莽四十万人对战刘秀三千人,其实这句话不准确。史书记载,新军的统帅王寻,带了五万人左右来攻击刘秀,先锋部队只有一万人,刘秀率三千骑兵冲杀,“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斩杀大将王寻。古代军队通讯方式低下,指挥不便,刘秀这种一波冲击中枢灭掉主帅是效率最高的打法。新军人再多,连个命令击鼓和挥旗布阵的人都没有,他们都不知道能做什么。从史料来看新军也就是乌合之众,本来士气就低,然后主将只带万余人迎击刘秀,命令其余各部不动,溃败时又遇到恶劣天气,就兵败如山倒了。

王寻率领的军队人数,《东观汉记》的五万没错,《后汉书》的十万也没错。这是因为诸史记载的不是一个时段,二公兵已五六万到,不是二公兵五六万已到。这五六万是先头部队,先锋队而已。四十万不是一个小数目,绵延几百里,不可能同一时段到达,如果史书直接记载四十万才不可信,二公兵已五六万到的时候刘秀等人还在出谋划策,时城下兵过万时刘秀等人突围成功,后面还有世祖几不得出,说明双方较量了一番。刘秀去定陵三个地方搬救兵,这几个地方距离昆阳大概三百多里。

刘秀指挥得当,两军相逢勇者胜。刘秀取胜后汉书记载得很清楚,刘秀本人大敌当前保持冷静策划了作战方案,突围搬救兵,回来以后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后面又带领三千人冲击莽军中坚,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杀了王寻,新军失去将领指挥,场面会失控。另外昆阳城小,真正作战的没有四十二万。后面场面失控其余人就逃跑了,过程中发生踩踏,又逢天降暴雨。

刘秀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在昆阳大战之前一直都表现的不突出,甚至是个书呆子和朴实农民的形象。在这一年突然开挂,然后就是雄才大略,算无遗策,文治武功都几乎到完美的一个人。他当了皇帝后回老家宴请家长父老,开始那些从小看着他长大的长辈面对天子还有点拘谨,后来酒过三巡,这帮叔婶都胆子大起来了,纷纷说到:想不到刘秀这么老实(我们传统中国人说人老实其实就是笨)的人也能当皇帝。

王寻这样的将领在军事领域,未必都足够专业,相互之间的统属不严密,加上郡兵自身的问题,所以整支大军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差。这些地方长官有一定的军事经验,独立打打中小战斗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共同参与一场数十万规模的决战,就很不好说了。最后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中军受到冲击和瘫痪后,直接崩盘,郡兵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王邑(副将)自己带着人跑路。

刘秀的完美度完全可以名冠历史,刘秀的历史贡献应该是仅次于秦皇汉武,之所以存在感较低,不在于取天下容易,而在于刘秀沿袭了汉朝的名号,在过去的人看来,中兴之主终不如开国皇帝厉害。东汉政治制度基本继承西汉,人们一般记住的都是有开创性的帝王,其次,刘秀打天下太容易了,22年起兵,36年就统一全国。还有,刘秀基本完美,喷子没地方喷刘秀,自然热度就下来了。更重要的是没有一部像隋唐演义,三国演义那样的小说来写刘秀。

东汉之所以被叫做东汉而不叫秀朝,还不是因为它继承了前面的朝代,以我国古代的一般朝代演变逻辑,朝政崩坏的唯一彻底解决办法就是血流成河的大洗牌,否则既有利益集团就会宛如巨石一样牢不可动,而既然它还姓汉,这个洗牌估计是没洗干净的,这么看来,给汉朝续命200年,也算不错了。还有一点就是,历史上把刘秀归属于“光武中兴”,这就表示人们普遍认为刘秀不是开创了一个新朝代,而是继承了正统。

昆阳之战故事简短?
1个回答2024-03-04 20:15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

昆明昆阳盈仪古滇公馆电话
1个回答2024-05-17 11:54
回答 您好 提问 昆阳盈仪古滇公馆电话号码多少?谢谢 回答 正在查询 0871 6780 3063 更多2条 
昆阳之战的过程
1个回答2023-11-24 05:35

昆阳之战的过程 

昆阳之战的过程:昆阳之战,号称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

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小城昆阳。

城中困守的汉军,兵力不过数千,还被迫出城求援。而留守的头目王凤等人更是主动向莽军乞降,在遭到拒绝后,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战前态势,总兵力50比1,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惊弓之鸟,似乎不战而高下立判。

大战之时,刘秀从城外带来的兵力不过区区3000人,城中则是一帮缩头乌龟。这样,作战双方的态势是:总兵力100比1,一方是以逸待劳,一方是惊疑不定,似乎不战而成败立知。

但历史出乎所有人的想象。

或许是优越感太强烈了,或许是对汉军的过度仇恨化为了蔑视,王邑、王寻这两位三公级的人物,竟然选择了几乎就是江湖上单挑的做法。

在发现刘秀的部队后,两人仅仅是带了万把人出来——巡视。以新莽特有的一贯派头,估计这也就是个大型仪仗队的架势,简单说,二王所带的,并非正式的作战部队。

兵法云“受降如临敌”——接受投降都要象两军对阵如临大敌一样,而这两位将军却临敌如逛街,在战场上带一群围观者出来看热闹,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没有最要命还有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下了道死命令:“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其余将士只许看、不许动。因此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新莽的百万大军既不敢、也无法出击——因为将军有令、因为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斩杀,然后“哄”地一声作鸟兽散。史载“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间狂风暴雨、惊雷震天、飞沙走石、江河暴涨……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杀死一停——总之是彻底消停了!

昆阳之战,是由不明真相的两个人发动的:他们都看不到敌人的强大和己方的弱小,他们都在打一场别无选择的战争,他们都输不起。

最终,走投无路的战胜了势在必得的。是之谓“以弱胜强”。

昆阳之战的过程
1个回答2023-11-12 19:50

昆阳之战的过程

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

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小城昆阳。城中困守的汉军,兵力不过数千,刘秀还被迫出城求援。而留守的头目王凤等人更是主动向莽军乞降,在遭到拒绝后,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战前态势,总兵力50比1,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惊弓之鸟,似乎不战而高下立判。

大战之时,刘秀从城外带来的兵力不过区区3000人,城中则是一帮缩头乌龟。这样,作战双方的态势是:总兵力100比1,一方是以逸待劳,一方是惊疑不定,似乎不战而成败立知。

或许是优越感太强烈了,或许是对汉军的过度仇恨化为了蔑视,王邑、王寻这两位三公级的人物,竟然选择了几乎就是江湖上单挑的做法。

在发现刘秀的部队后,两人仅仅是带了万把人出来——巡视。以新莽特有的一贯派头,估计这也就是个大型仪仗队的架势,简单说,二王所带的,并非正式的作战部队。

兵法云“受降如临敌”——接受投降都要象两军对阵如临大敌一样,而这两位将军却临敌如逛街,在战场上带一群围观者出来看热闹,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没有最要命还有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下了道死命令:“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其余将士只许看、不许动。因此在整个战役(如果这也能称之为战役的话)过程中,新莽的百万大军既不敢、也无法出击——因为将军有令、因为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斩杀,然后“哄”地一声作鸟兽散。史载“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间狂风暴雨、惊雷震天、飞沙走石、江河暴涨……。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杀死一停,总之是彻底消停了。

昆阳之战,是由不明真相的两个人发动的:他们都看不到敌人的强大和己方的弱小,他们都在打一场别无选择的战争,他们都输不起。最终,走投无路的战胜了势在必得的,是之谓“以弱胜强”。

昆阳之战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3-12-13 17:51

昆阳之战是怎么回事?对王莽的新朝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了一场决战,史称昆阳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这场战役发生在王莽新朝,当时绿林起义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王莽为彻底消灭绿林军,以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全国州郡兵马,集结了42万大军。同时还派出了特种野战部队——野兽军团(老虎、犀牛、大象、猎豹等猛兽),这一军团由大力士巨毋霸统领,在必要时震慑绿林军。在洛阳集结后浩浩荡荡的向绿林军所在的昆阳方向进发。

此时,绿林军的处境十分危险,绿林军主力在刘演的率领下正在进攻宛城,昆阳城只有王凤和王常统领的不到一万绿林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王莽的新军兵临城下后,纳言将军严尤建议王邑绕过昆阳直取宛城,以解宛城之危,但王邑不听,坚持进攻昆阳,昆阳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危机关头,刘秀挺身而出,带领十三人出城求援,由王凤和王常坚守昆阳待援。在新军的猛烈攻势下,王凤和王常一度想乞降,王邑却不准他们投降,这直接激发了绿林军的斗志,昆阳保卫战陷入胶着状态。

另一边,刘秀率十三人杀出城后直奔定陵、郾城,说服当地绿林军救援昆阳。期间,宛城被刘演攻破,守将岑彭投降。此时消息还未传到昆阳,但刘秀率领援军抵达昆阳后放出攻陷宛城的消息,提振了守城绿林军的士气而打压了围城新军的士气。刘秀亲率一千多名骑兵向新军发起了攻击,打得前来阻挡的几千名新军节节败退,刘秀趁势率全军乘胜追击,连战连捷。另外,刘秀挑选了三千人组成敢死队冲击新军的中军大营。王邑和王寻轻视了刘秀的敢死队,只率一万余人应战,还命令其它各营不准轻举妄动。结果很悲惨,这一万余人被三千人击溃,王寻还被绿林军所斩杀。昆阳城内的绿林军见状也打开城门掩杀出来,新军一溃千里,结果又赶上大风和大暴雨,新军士兵淹死,被杀者不计其数。

最后,王邑带领残兵千余人仓皇逃回洛阳。昆阳之战后,王莽的新朝一蹶不振。自此绿林军的发展势不可挡,进一步加速了王莽新朝的覆灭。

昆山到衡阳的长途大巴有洗手间吗?
1个回答2024-02-14 22:14
大巴上面怎么有洗手间,大巴会停靠给大家用来吃饭或者上厕所。如果自己憋的受不了,和司机说要他停车让你方便一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