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听东北大鼓鸿雁捎书

戏曲中的鸿雁捎书什么意思求解
2个回答2023-11-25 04:58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的意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此,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来什么意思 鸿雁来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7 16:29
1、鸿雁来: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

2、玄鸟归: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

3、群鸟养羞: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4、这是白鹭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的是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白露时间在阳历每年09月7~9日,所以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白露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鸿雁和大雁是不是一样的
1个回答2022-10-14 20:09
同一鸟。一鸟两称。
鸿雁的家在北方还是南方
1个回答2023-10-18 16:03
繁殖地在北方,所以家乡在北方。
鸿雁是什么
3个回答2023-01-20 20:24

在古代诗歌中,鸿雁一般比喻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最早是在《诗经》里出现的这个寓意,然后,后人多采取这个寓意。

尽管是在诗歌最盛的唐朝,诗人们还是以《诗经》中的多数意象做比。

举例: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即使这个寓意。

翻译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

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扩展资料:

鸿雁可以以物喻人,喻意鸿雁孤高的形象。

俗世词《卜算子》里一句“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一句是此意。

翻译是: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鸿雁传书的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1个回答2024-01-29 18:50

关于“鸿雁传书”的故事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典故鸿雁传书
1个回答2024-01-31 02:09
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鸿雁传书的典故说明
1个回答2024-01-20 19:56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书信到近代才简称为「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和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曾经有过许多别称,比如简、柬、札、帖、笺、素、翰、函、尺牍、雁足、雁帛、雁书、鸾笺、八行书,还有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手书、手札、短简、短书、小书等等,都是书信的简称。 简——古时书简并称,书籍和书信都可称为“简”,两者略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
柬——魏晋以后,“简”亦为“柬”,今仍不乏使用。
札——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筒,后用作书信别称。
帖——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就叫“帖”,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杂帖,就是文字简单情义隽永的书信。
笺——小幅而华贵的纸张,古代书信材料之一。
素——白色生绢,古人常在笺、素上书写信件。
翰——鸟羽,古人用羽毛作笔,所以被借指为书信。
函——封套叫函,一封信就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
雁足、雁帛、雁书——源自《汉书》记载苏武被单于拘于匈奴的故事,汉皇在雁上系着帛书,说苏武被拘之地,单于才释放苏武。
鸾笺——宋时蜀地善之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因此书信别称为“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立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故有此别称。

“鸿雁传书”是出自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1-20 20:06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典故了。

拓展资料:

溯源:

《周易·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典故说明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书证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鸿雁传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1:34
关于“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