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匈奴评书

匈奴的第一个单于 匈奴是怎么灭亡的
1个回答2022-12-03 21:45
冒顿,莫读,读音
匈奴为什么最后灭亡了?
1个回答2022-09-08 15:32
从整个秦汉历史上看,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霸主,但和秦汉相比并不强大,我不太清楚楼主说匈奴强大依据是什么,既然匈奴不是强国,那么匈奴死于汉之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匈奴人灭绝了吗?
1个回答2022-12-17 09:51
没有,和现在的民族融合了。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2个回答2023-10-24 13:17
否定句式的宾语者渗前置。家是为的宾语。
我们必须得注意一个提法,在古汉里,这种句式排列是常见派销的正常尘嫌游语序,不能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硬说成是倒装句。
匈奴什么时候被灭
2个回答2022-09-24 19:28
长了去了,好像到了明朝都有死灰复燃。应该是到元朝的时候,灭得最厉害。
匈奴人是否灭绝了?
1个回答2022-09-14 09:13
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代
土耳其是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土耳其的后代
汉武帝为什么一心要灭匈奴?
1个回答2024-06-23 04:05

 汉武帝毫无疑问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让大汉王朝走向巅峰,但他为何独独非要消灭匈奴呢?真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彻在匈奴屈服的条件下,依然大动干戈,一心要把这个族类消灭,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匈奴在汉武帝期间,被大汉军队一直赶到欧洲境内。是什么原因导致汉武帝执意如此?

一有仇。

汉武帝摆出对匈奴开战的理由时,重点说到世仇。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御驾亲征匈奴,不料在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马铺山)陷入匈奴30万骑兵四面围困,险些创造开国皇帝被俘的尴尬记录。经此大挫后,西汉一直对匈奴取守势战略,并以岁岁纳贡为代价,换取人家不内侵。形象地说,匈奴是老板,西汉是打工仔,老板依据“不平等合同”抽取打工仔劳动成果的相当一部分。

匈奴对西汉“孝敬”的礼物照单全收,不够用还在边境侵略,每年杀掳的汉人达1万多(仅辽东和云中地区),有一次甚至打到离长安仅200公里的地方。匈奴气焰嚣张到什么程度呢?在刘邦死后,冒顿单于致信调戏吕后,言语十分轻慢:“陛下独立,孤愤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同娱,笔者注),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说白了,就是要吕后去做他老婆。吕后尽管气得不行,回信却尽是软话,称配不上冒顿,为此不惜自毁形象,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文帝和景帝也曾反抗过,不过均以失败告终。如公元前166年,文帝拒绝和亲,竟引来匈奴14万大军。汉军受命迎击,结果竟是惧而不战。到最后,文帝还是屈辱求和。这种情况持续了近70年之久!

二有欲。

汉武帝是个不甘心守成的皇帝。在诏书中,他不止一次表达改变和改革的愿望,并寻找各种“借口”。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从自然界找理由:“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公元前122年(元朔六年),又从历史上找依据:“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当然了,这些都是包装,褪去外套,最本质最核心最真实的东西显露出来了——汉武帝内心难以遏制的扩张欲望。早在即位第一年(公元前140年即建元元年)年,他就在董仲舒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德泽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当时的汉武帝年轻气盛,他这点小心思在精明的大臣们眼里,透亮透亮的。在朝堂上,黄老之学的粉丝汲黯曾当面说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被点破,脸上挂不住,气得立即宣布散会。

不过,汉武帝身边的人,绝大多数还在紧紧拥抱过去,包括太子。太子劝谏不要兴兵杀伐,汉武帝怎么回答的呢?“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在卫青面前,汉武帝说得更明白:“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汉武帝即位时年仅16岁,一段时间内尚不能亲政,而由窦太后主政,继续执行和亲政策。7年之后,西汉国力更盛,已具备与匈奴一争高下的资本。所以23岁的汉武帝决定不再忍受下去。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点开了小编的文章,看完本文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可以评论在评论区哦,想看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就关注小编吧,每天为大家分享最有意思的文章哦,好了,明天小编与你不见不散哦,记得分享出去让更多读者看到哦!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1 07:25
你这话本身就是引用错的.原句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是个倒装句,意思就是匈奴还没有被消灭,我怎么能够成家呢?出自汉书"霍去病传".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个回答2022-12-13 23:41
意思:匈奴还没被消灭,怎么能成家呢?为的意思: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