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评书

《观沧海》点评课
1个回答2024-02-12 18:41
  今天听了同事的《观沧海》,同事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让自己佩服,对余老板块森冲式教学的思路精髓把握很透,教学铺垫丰厚,以读促教,以读促讲。老师的功底很丰厚,但课堂的推进和生成,我的感觉不是很好。

  原因何在? 我的思考:1.课自己备的好,不一定上的好,不一定学生学的好。备课本是一方面,备学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备学生?让学生学会?课堂设计如何能让学生成主角?2.课堂的朗读指导不够细化,以读促教的三个训练构想不错,但落实不够到位,必须创设情景把读落实到细处、实处,如慷慨悲凉的风格、语速的缓急停留、感情的流露等。3.学生的活动训练的设计和有效落实,如读出层次从构思、思路、内容。这一活动,多数学生不知所措,而按谈春帆其展示的叙述、描写、抒情应是表达上。4.主问的设计,这里有什么?用词句概括表意不明,且出示的小结内容、写法、修辞混淆。5.互文应是本文要重点讲的知识点,却没有精讲,炼字、析句的方法也是诗词教学的重点,突现不够。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比喻吗?7.课堂关注学生提问的面和自己的位置,以及课堂中二次备课的落实。8.一节课一首诗还没讲完,而且是学生学过的。该如何融入群文阅读?

    评课更多的应是关注学生而不是老师,可是余老对我们课的点评,往往只是重视了老师素养,而很少谈到学生课堂生成和效果。这是我对余老点评课,最大的困惑。这会导制我们老师往往只重视自身修练提升,而忽视了学生这一真正的主角。评课上,我更主张通过观察学生课堂的生成`收获上,去评价一节课。

    当然,自己也是眼高手低,含雹自己讲课效果也不一定比别人强。
观沧海的全文
1个回答2024-02-29 08:57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以观沧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15 03:59
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观沧海作者听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11:37
气势磅礴波涛怒海浪翻卷拍打碣石波涛声:



东临碣石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萧杀肃穆秋风穿丰茂草木间哗啦啦 飒飒草木交杂摇曳声音:



树木丛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相接雾霭云烟风行于岛我即沧海沧海即我月星汉皆与我合较前二者更广博乃浩气声:



月行若其;星汉灿烂若其



句乐府套词幸甚至哉歌咏志唱乐府候每结尾候都要段硬要说说听歌咏沧海乐府声音
出自观沧海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6:5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1个回答2022-06-17 18:21
若字充分形象了作者的远大理想
散文观沧海
1个回答2023-07-19 03:45
散文观沧海.....
观沧海读后有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2-06-27 14:07
胸怀天下,睥睨宇宙
《观沧海》
3个回答2022-09-10 15:02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胸怀。应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认识诗人的本意就在这四句上,前面写景是作衬托的
《观沧海》的大意
1个回答2022-09-11 12:06
观望沧海,这次基本上都是以他的,题目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