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趣味相声教学反思

趣味对联故事16则
1个回答2024-01-20 05:34
对联故事集锦之一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趣味成语16张ppt
1个回答2024-03-01 21:38
百里挑一 bǎi lǐ tiāo yī 【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结构】偏正式。【用法】多用于形容人才出众。一般作定语。【正音】挑;不能读作“tiǎo” 【辨形】挑;不能写作“桃”。【近义词】数一数二、凤毛麟角、出类拔萃【反义词】比比皆是、俯拾即是、多如牛毛【辨析】“~”和“凤毛麟角”;都形容“很难得;很稀有”的意思。“~”多用于人;“凤毛麟角”既可用于人;还可以形容具体的物品珍贵而少。语义也比“~”重。【例句】 (1)小玉是村里的女秀才;又是~的俊姑娘。 (2)小明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学习成绩优秀;真是个~的人才。
关于反义词趣味对话
1个回答2024-03-11 17:59
反义词趣味对话:

老师:今天天气很好
学生:明天天气很坏
老师:错误
学生:正确
老师:我说错误
学生:我说正确
老师:你这个笨蛋
学生:我这个天才
老师:你给我站起来
学生:我给你坐下去
老师:你敢不听老师的话
学生:我不敢听老师的话
老师:你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我现在没说什么
老师:这位同学,我知道你是故意的
学生:那位老师,你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老师:你这么小不学好
学生:我这么大才学坏
老师:我不想说你了
学生:你又想说我了
老师:你给我停止
学生:我给你继续
老师:反义词练习到此结束
学生:近义词练习现在开始
老师:你有完没完阿
学生:我没完没了阿
老师:你没教养阿
学生:我有教养阿
老师:郁闷阿
学生:高兴阿
老师:我快被你气死拉
学生:你快被我气活拉
老师:你能不能不说话阿
学生:我能不能不闭嘴阿
老师:你继续吧,这课我不上了,我走。
学生:我停止吧,这课还得上,我来
反比例的趣味导入
1个回答2023-11-11 15:18

反比例的趣味导入如下:

指导自学:

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一个贪婪的财主,拿了一匹上好的布料准备做一顶帽子,到了裁缝店,觉得这样好的布料做一顶帽子似乎浪费了,于是问裁缝:“这匹布可以做两顶帽子吗?”裁缝看了看财主一眼,说:“可以。”

财主见他回答得那么爽快,心想,这裁缝肯定是从中占了些什么便宜,于是又问,“那做3顶帽子吗?”裁缝依然很爽快地说:“行!”这时,财主更加疑惑了,嘀咕着:“多好的一匹布啊,那我做4顶可以吗”“行!”裁缝仍然很快地回答。

经过一翻的较量后,财主最后问:“那我想做10顶帽子可以吗?”裁缝迟疑了一会,然后打量着财主,慢慢的说:“可以的。”这时财主才放下心来,心想:这匹布料如果只做一顶帽子,那就便宜裁缝了。瞧!这不让我说到10顶了吧。

我还真聪明!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独立思考:

“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2顶帽子,10顶都可以呢?”故事中相关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哪两个是变化的量,怎样变?另一个是什么量?有什么特点?

反比例的趣味导入
1个回答2024-01-16 16:59

反比例的趣味导入如下:

指导自学:

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一个贪婪的财主,拿了一匹上好的布料准备做一顶帽子,到了裁缝店,觉得这样好的布料做一顶帽子似乎浪费了,于是问裁缝:“这匹布可以做两顶帽子吗?”裁缝看了看财主一眼,说:“可以。”

财主见他回答得那么爽快,心想,这裁缝肯定是从中占了些什么便宜,于是又问,“那做3顶帽子吗?”裁缝依然很爽快地说:“行!”这时,财主更加疑惑了,嘀咕着:“多好的一匹布啊,那我做4顶可以吗”“行!”裁缝仍然很快地回答。

经过一翻的较量后,财主最后问:“那我想做10顶帽子可以吗?”裁缝迟疑了一会,然后打量着财主,慢慢的说:“可以的。”这时财主才放下心来,心想:这匹布料如果只做一顶帽子,那就便宜裁缝了。瞧!这不让我说到10顶了吧。

我还真聪明!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独立思考:

“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2顶帽子,10顶都可以呢?”故事中相关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哪两个是变化的量,怎样变?另一个是什么量?有什么特点?

用时尚女郎写一则反转趣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8:51
用时尚女郎写一则反转趣味的故事。通知就是从前有一个女孩儿她叫女郎。每天都追求时尚。直到第二天他就看见一家时尚店,他就知道你家时尚店肯定能把它变得很时尚,他就进去了,没想到真的变时尚了。大概就是这个故事吧。
趣味亲子游戏是什么?哪些趣味亲子游戏好?
1个回答2024-03-18 20:34
就是宝宝玩的很开心有趣的啊,可以玩躲猫猫,只要玩的开心就好
数学趣味趣味故事:除号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02:36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数学趣味趣味故事:除号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6-02 22:41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

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趣+趣味+趣味数+趣味数学=7531
3个回答2022-10-03 16:13
趣=6
味=7
数=8
学=0
6+67+678+6780=7531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