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乐团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 清明节做青团作文范文
1个回答2024-02-09 03:04
几年前的四月,又值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岭南地区,我们通常都会去扫墓,吃乳猪,而在我的老家——江南地区,人们不仅会去扫墓,还会弄一种“美味”——青团,岭南地区也叫“艾糍”。每逢过节,我们都会去到奶奶家,而那年清明节,又正赶上姑妈准备做青团,我这个吃货自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首先,把制作枝迟裂青团的原料:糯米粉、粘米粉、豆沙馅还有最重要的艾草准备好。第一步,把艾草洗干净,然后把艾草放入锅内焯,加水,用搅拌机把艾草打成艾草汁,闻着这散发出来的清香,我们开始进行最关键的一步。

终于开始包青团了,首先把粉和艾草汁活成碧绿的面团,每次截取适量大小,摊开,放入豆沙馅,再包成拳头大小,这样,一个碧绿诱人的青团就大功告成啦猛闭~姑妈心灵手巧,飞速地包着青团,成品一个个大小均匀;而我包的青团则“一瘦一胖”,东倒西歪,心中默叹姑妈的手艺,心里倏忽燃起了胜负欲,更加仔细认真地包青团,起初还是不大好看,但我越包越上手,很快掌握了门道,不知不觉包的越来越快,青团也越包越好看,不一会儿,一盘子的青团都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青团拿去蒸,青团散发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的人都“口水直流”。

经过不长时间的蒸制,青团终于蒸好了,我等不到青团完全凉透,八成凉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自己包的青团,一口下去,满嘴都散发着“春天的味道”,青团不甜不腻,不黏牙,艾旦判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馅中,散发出清淡悠长的味道,看着大家吃着我包的青团赞不绝口,我不仅享受着美味,更有一股幸福与自豪感。

大后,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吃青团,但无论是买的,还是别人送的,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像那年那样好吃的青团了。
四川的清音音乐
1个回答2024-03-26 18:58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什么叫四川清音?现在的名家还有谁?
1个回答2024-05-27 00:38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李月秋(1925~ )

四川成都市人。7岁拜师学唱四川清音,12 岁出师后便在书场茶馆演唱,受到听众的赞誉。50年代后就职于成都市曲艺团,从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绣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了《小放风筝》、《忆娥郎》获得金质奖章。她的嗓音清脆,演唱柔媚秀丽,亲切委婉,对曲目内容的表述细腻,富有生活情趣。她将前辈创造的“ 呵呵腔”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哈哈腔”,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程永玲(1947~ )

四川江津人。1958年就读于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从师李月秋,毕业后到成都市曲艺团演唱清音。她擅长演唱小调曲目,她的音色甜美,清新俏丽,既保持了李月秋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她曾赴南斯拉夫参加国际艺术节,并去奥地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程永玲是当前四川清音饮誉海内外的青年演员。
什么是四川清音?
1个回答2024-03-17 02:30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渊源于明、清时期的俗曲。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清音的曲调分大调、曲牌、小调3类。音乐结构有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和单曲体3种。演唱形式过去都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而不表演,演唱者自己弹奏乐器。一般是3~5人一班,旧称“海湖班”。四川清音的曲目丰富,内容大部分是幽怨思怀之曲,也有不少是应景词曲或咏唱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故事。
四川的清音音乐
1个回答2024-03-26 18:57
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 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四川清音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20 03:35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四川清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宾)为中心,遍及城镇和乡村,拥有大量的听众。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做青团的儿歌?
1个回答2024-02-08 20:14
一、引出

师:小朋友们,清明节到了,谁知道清明节要吃什么?

二、学儿歌

教师示范儿歌。

做青团、做青团,好吃的青团哪里来,糯米、青汁揉出来,想吃青团做出来。
如何做清明节的团子
1个回答2024-03-01 23:29
青团首先是准备材料:糯米粉、黏米粉、豆沙馅、艾草。把艾草洗干净用水焯一下,在焯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石灰水,这样能去掉苦涩味,如果不加,就多洗几遍,问题也不大。然后加点水,用家用的搅拌机打碎就可以得到艾草汁了。把糯米粉和黏米粉按3∶1的量调好,加入艾草汁和成面团,然后加入豆沙馅,包成拳头大小的团子。注意,是小孩的拳头,可不是那小嘴的拳头。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火蒸。蒸熟后把青团放凉了,就可以吃了。





(小团子做出来以后还要在上面刷上一层油,可以在碗里放上少许油,然后让小团子进去洗个油水澡。洗完澡的小团子油光水滑的,更神气了。



在蒸的过程中,蒸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团子就会塌,火力下层高于上层,同样的时间内,下层的团子更熟一些,所以就显得塌了,蒸个18分钟就差不多了。)
清明团子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4 00:33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常见的小吃。
清明团子又称"艾馍馍"、"清明蒿子粑"。是一种特色习俗美哗扒食,一般在寒食节食用,主要由糯米粉、粳米粉前陪制作而成。
清明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慧芦蠢而不腴。
清明团子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3-11 08:54
食材
主料:新鲜艾叶20g ,水磨糯米粉100g,红豆沙馅150g,水90g
辅料:大白菜叶2片,香油2勺
步骤

1.艾叶洗净。

2.把艾叶放入开水锅内,焯烫2分钟。

3.捞出艾叶放入冷水中降温。

4.把艾叶挤干水分,放入料理机。

5.加入90克水,打成艾叶汁倒入碗中。

6.放入糯米粉。

7.用手合成均匀的面团。

8.豆沙馅和艾叶面团分别搓条并分成8等份。

9.分别搓圆。

10.取一个艾叶剂子,用手捏成灯盏窝的形状。

11.中间放入豆沙馅。

12.把口收紧。

13.再搓圆。

14.其它依次做好。

15.大白菜叶放入开水锅内烫软。

16.把白菜叶铺到篦子上。

17.间隔放入做好的青团坯子,加盖烧开后大火蒸4-5分钟。

18.蒸好的青团出锅后,立即刷一层香油,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