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相声孔云龙

如何理解孔子的“里仁为美”?
1个回答2024-03-02 22:57
里仁为美: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

意思是"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为:谓语,是
美:形容词,美好的

向我们平常说的,以大局为重,就是这个句式
孔子所说的仁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2 04:58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名句
1个回答2024-04-25 13:06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名句如下: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译文: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论语》

译文: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译文: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卜镇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4、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孔子《论语》

译文: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型雀粗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岁此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5、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论语》

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德云社 李云天唱的同仁堂 还有很多人唱快板轮着上的相声叫什么 求求
1个回答2024-03-09 01:35
李菁、金文声《数来宝-同仁堂》
是不是这个
有什么典故或者故事是体现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
1个回答2024-01-19 00:12
呃 孔子的仁应该是指仁政,而不是爱人吧...

三十多岁时,孔子首创私学,设置讲坛,广授门徒,毕生不辍.他接纳弟子,不分贵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因而各方学人,趋之若骛.传说他先后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见其教书育人,成绩卓著.

摘自<中国文学史演义>,觉得就这段话还贴近楼主的问题
有什么典故或者故事是体现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
1个回答2024-01-25 11:55
呃 孔子的仁应该是指仁政,而不是爱人吧...
三十多岁时,孔子首创私学,设置讲坛,广授门徒,毕生不辍.他接纳弟子,不分贵贱,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因而各方学人,趋之若骛.传说他先后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见其教书育人,成绩卓著.
摘自<中国文学史演义>,觉得就这段话还贴近楼主的问题
孔子的 仁者爱人 思想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1:56
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孔子关于仁着重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5-22 17:09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电视剧《同仁堂》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21:50
这是关于《同仁堂》的一点新闻。

啊!!!???!!!

由某文化公司投资,由赵老师主演的六集电视剧“同仁堂”将于近日开机,现在前期录音准备期。

11月29日,我看过戏后,撵也撵不走地跟赵老师到做服装的地方,定做“同仁堂”一剧中大奶奶的服装。

······大家讨论着服装的样式、颜色,当说到发型时,化妆师说“如果怎么怎么着就好看了”(我没听清楚,就听见:)赵老师闻听,就说“那就把前边一圈儿头发都剃了,再带上大奶奶的假发不就好看了嘛!”化妆师说:“如果您把头剃了,那肯定带上大奶奶的头套就好看了!”“那就剃呗!”赵老师还这么说!!我听了,裂着大嘴在一旁呆看!在场的所有人,也很惊讶!“没关系,剃了,我这头发长得快!” 我嘴裂得更大了!

量完服装回来的路上,我问赵老师:“您真把头剃了啊?”她说:“需要就剃!”我说:“那您如果参加春节晚会之类的咋办啊?”她说:“带假发呗!”我只能说:“I服了You!!”介,介,介个算为艺术献身么?

这回电视剧的“同仁堂”,内容上有不少扩充,演员上也有不少变化,剧中人物也有所增多,程派李海燕在剧中也有角色,饰演留洋回来的“赛金花”。

据说同仁堂一剧将在春节期间播放!(别介,别介,可别介,春节偶不在家啊!)

当然啦,赵老师要剃头这件事情还未成现实,不过也许再过几天我再见到她,她为了这戏真就把头剃了,我在这儿就跟大家念叨念叨,其实就是为她这敬业精神感动啊!



电视剧《风雨同仁堂》照片几几张张 2007-06-29 13:21:44

大 中 小

标签:京剧 赵葆秀 风雨同仁堂

拍电视剧版的《风雨同仁堂》时,是在年末,赵老师住在剧组一个月时间,我和“维康戏迷论坛”的老大翡冷翠逃班去探班的那天,寒风呼啸,我很崇拜我们俩人!!



与这张照片类似的很多穿着大奶奶不同样式衣服的照片都是在午饭后,趁着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拍下来的。

大家看看照片中那些整齐地歪着身子的小树儿,就知道那天的风有多大了。

风大,天冷,为了把所有服装都能照下,赵老师就一趟一趟小跑着往返于花园和宿舍之间,那叫一个忙活和辛苦...



我们到达剧组时正好赶上他们一上午都在拍大东家“临终”前的那场戏。

我和老翡不得进入屋内,便找了个有太阳的地方,就着寒风,嚼着从城里超市买的蛋糕,所以说,如果,有一天,要是有人说我们俩对“八珍汤”孙淑琳饥饿难耐的流浪于寒风刺骨的大街上的这场戏理解的很到位,那多半感觉来自于这次的生活体验...



等了老半天,总算休息了片刻,我一头我就扎进了房间内,给几位主角儿来张合影吧。各位看看,除了“大奶奶”“乐老八”的表情很投入外,那父子二人好像很满不在乎“大东家”即将撒手人寰了似的...尤其要说大东家,都快不行了,还不忘再抢个镜头啥的...



“全家福”啦,这表情还都算认真哦~~~~



下午拍得是在药铺的镜头,剧组的人员都在紧张的准备着,在这间屋的隔壁还有间屋,我本想进那屋躲着看他们拍戏,结果,我站哪儿都觉得碍事儿,而且,还居然很脸大地问摄像师傅“我要蹲这柜子边碍事儿么?”

摄像师傅态度很和蔼地告诉我:“挺碍事儿的!”



照片中,左一是围着军大衣的“大奶奶”,左二是导演,左三左四瘰着而坐的是大东家父子,右一和右二是“乐八爷”和导演摆了个说戏的造型...



戏开拍,我就不能在屋里呆着里,赵老师把她宿舍钥匙给我,让我们去宿舍里暖和呆着去。

出了屋了,看了看满院子的老北京物景儿,有点儿意思!其间有旅游团来参观游览,还有人趴在“大奶奶”他们拍戏的房间门口看着里面的一举一动,只是,刚看了一下,就被剧组工作人员劝开了。恩,确实是比较影像拍戏的。



和老翡站在大风天里,一人站一老物景儿前留了张头发狂冲天翻动着的影儿,随后,嘿嘿,我们俩回到宿舍,干了件至今赵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同仁堂名字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5-05 21:14

 乐显扬于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是个历史的起点,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乐氏家族把该年定为北京同仁堂诞生之日,而乐显扬就成为北京同仁堂的肇始之祖。 乐显扬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他亲自拟定了堂名“同仁,为何起用这两字?他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同仁一词源于《易经》,意思是和同于人,宽广无私,有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之意。 
关于这名字由来,同仁堂有另一佳话。同仁两字,原取自乐氏家传铃医留下来的刻有针灸穴位的铜人。铜人的模型是根据北宋名医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设计而成。乐氏家族原想用铜人为设堂制售药物的奇异标志,后因考虑到铜人全裸而不雅观,转而联想到“铜人”的谐音“同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