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铁公鸡一毛不拔

为什么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公鸡 !
1个回答2024-03-13 14:35
中国古语不是有一句叫: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么?就是形容非常吝啬的人。在以前有一个传说,有一个非常富裕的地主在他们村发大旱的时候闭门不出,从来就不救济他们村的村民,而那时地主家有一只5米高的铁铸的大公鸡,所以村民就用铁公鸡来形容十分吝啬的地主,久而久之大家就用铁公鸡来形容那些一毛不拔的人,也就是吝啬的人。
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4 12:57

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出自《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近义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反义词: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一毛不拔
可若从“一毛不拔”的出处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
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回答说:“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

荆轲与田光一样,言必信,行必果,他将匕首藏于图中,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荆轲的“鄙志”包括两层,一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真可谓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
二是对道不同、志各异的人,他丝毫不肯为之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馈。

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2 03:34

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出自《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近义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反义词: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一毛不拔
可若从“一毛不拔”的出处来说,此话本是一句褒语。
据《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被秦王扣为人质,一心想报仇雪恨。燕国侠士田光给丹出主意说:我认识一个叫荆轲的,“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在太子丹拜托下,田光找到荆轲,把太子丹的复仇愿望和盘托出:“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回答说:“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

荆轲与田光一样,言必信,行必果,他将匕首藏于图中,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气氛中,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千古一侠,流芳至今。
荆轲的“鄙志”包括两层,一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和理想,他全身心的投入,“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真可谓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
二是对道不同、志各异的人,他丝毫不肯为之出力,哪怕纤微如“一毛”也不肯拔下相馈。

什么叫做铁公鸡一毛不拔?
1个回答2024-03-02 08:20
【发 音】 yī máo bù bá

【释 义】 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 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歇后语】 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灯 谜】 铁公鸡;最吝啬的人

【示 例】 李四是个铁公鸡,吝啬得一毛不拔。

【典 故】

1.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2.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入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铁公鸡一毛不拔
1个回答2024-03-05 18:31
很小气,舍不得花钱,自己的东西谁也别想弄走,还有更极端的叫“不锈钢铁公鸡”,更是一毛不拔。
铁公鸡:一毛不拔
1个回答2024-02-17 02:15

B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铁公鸡”比喻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铁公鸡指一毛不拔的人,二者为语义关系中的比喻象征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潜台词”指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潜台词指言外之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笑面虎”比喻笑里藏刀的人,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总想着怎么排挤别人,二者为语义关系中的比喻象征关系,笑面虎指笑里藏刀的人,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随大流”比喻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趋炎附势”比喻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二者不是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炒冷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的内容;“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二者不是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铁公鸡——一毛不拔编成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7:03
1.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
之后还有一段典故可以很好的阐释杨朱的观点:《列子》的《杨朱》篇,其中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这是杨朱学说另一方面的例证。《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们不能相信这些话真是杨朱说的,但是这些话把杨朱学说的两个方面,把早期道家的政治哲学,总结得很好。
但在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2.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入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亨利一路闯进门,气急败坏地找哈莱金,诉说着一件棘手 的事情:

"我家有个老花匠叫马丁,3天前他跑到我的办公室,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傻笑着公然向我索取10万美金。他自称在 修剪家父书房外的花园时,拾到一份家父丢弃的遗嘱,上面指定我在新西兰的叔叔为全部财产的惟一继承人。这消息对我来 说犹如五雷轰顶。父亲和我两人在11月份的某一天,曾因我 未婚妻珍尼的事发生过激烈争吵。珍妮不过是比我大了几岁, 父亲就反对这门婚事,有可能取消我的继承权。"

"马丁声称他持有这第二份遗嘱。这份遗嘱比他所索取的 更有价值。因为这份遗嘱的签署日期是11月30日夜1点钟。 比己生效的遗嘱晚几个小时,所以它将会得到法律的承认。我当即拒绝了他的敲诈,于是他缠着我讨价还价。先是要5万,后来又降到2·5万。博士,您看这该如何处理呢?"

"我说,你应该一毛不拔。"哈莱金说。

哈莱金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案揭晓:

马丁是伪造遗嘱进行讹诈。遗瞩不可能签暑于11月30日夜1点,因为11月只有30天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十分吝啬。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一根。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他说:

“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

“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

“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

“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

“一毛不拔”就是一根毛也舍不得拔掉丢失,形容极端自私。
什么叫做铁公鸡一毛不拔?
3个回答2022-10-05 10:18
【发 音】 yī máo bù bá

【释 义】 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 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歇后语】 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灯 谜】 铁公鸡;最吝啬的人

【示 例】 李四是个铁公鸡,吝啬得一毛不拔。

【典 故】

1.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2.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入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笑林》
铁公鸡一毛不拔是怎么回事?
2个回答2022-08-18 04:10
毛讲的就是钱,一毛不拔意味着一文钱不不花,用来比喻为人吝啬;铁公鸡本来就没毛可以拔嘛,当然用铁公鸡来形容啦~
铁打的()一一毛不拔
1个回答2023-11-03 12:48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