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鼓词范爱琴

范瑞娟+梁山伯,越剧范瑞娟,范瑞娟最得意弟子是谁
2个回答2022-11-03 04:00
范派弟子有吴凤花,章瑞虹,,江瑶,方雪雯,徐铭等。说是最得意的弟子,这个就比较有争议了
伯牙鼓琴的琴是什么琴
1个回答2024-02-24 03:46
古琴。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该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钟离式、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采,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钟瑞琴的《过新年》 歌词
1个回答2024-02-24 20:27
  歌名:过新年
  演唱:钟瑞琴
  作词:陕西榆林民歌
  作曲:陕西榆林民歌
  专辑:《金韵奖第四辑》
  歌词:
  正月那个里来是新年
  纸糊的那个灯笼挂在门前
  风刮那个灯笼突鲁鲁鲁鲁转
  我要和那个三哥哥过上新年
  曾本儿依本儿 曾呀 本儿呀
  花花儿 依花依花红
  花花儿依花儿红呀 红呀 绿个英英
  九月那个里来秋风凉
  我给我那个三哥哥缝衣裳
  夹袄那个长来背心短
  问一声那个三哥哥暖不暖
  曾本儿依本儿 曾呀 本儿呀
  花花儿 依花依花红
  花花儿依花儿红呀 红呀 绿个英英
  十二那个月来又一年
  金脂那个银粉都办全
  打扮那个扮扮门前站
  单等我那个三哥哥来团圆
  曾本儿依本儿 曾呀 本儿呀
  花花儿 依花依花红
  花花儿依花儿红呀 红呀 绿个英英
  单等我那个三哥哥
  来…团…圆
鼓琴而治的典故或意思
1个回答2024-02-09 13:31
鸣琴垂拱:比喻无为而治

鸣琴而治:比喻政简刑轻,无为而治

伯牙鼓琴:比喻作品的高妙及知音的心心相印

破琴绝弦:比喻知音断绝

戴逵破琴:比喻不屈从权贵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讲话不看对象

琴高乘鲤:以指登仙之事

琴心相挑:指以琴声传达自己的情意,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

焚琴煮鹤:比喻煞风景的事,也作煮鹤焚琴

布鼓雷门:比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贻笑大方

紧锣密鼓:指事前紧张的准备工作

暮鼓晨钟:比喻使人觉悟的言论。

枹鼓相应:比喻配合紧密

大锣大鼓:大张旗鼓,大肆宣扬

大张旗鼓:比喻规模、声势浩大

擂鼓鸣金:比喻大张其事

锣鼓喧天:形容气氛热闹非凡

鸣钟列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而高妙

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被重用

音声如钟:形容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嘹亮
师旷鼓琴
1个回答2024-03-06 09:04
师旷 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公元前572--532年)师旷善于用琴声描绘飞鹤的翱翔、鸣叫,以及舒翼而舞的优美姿态,还能表现大自然中的风雨声和雷电声等震撼人心的种种音响。他演奏的琴曲名为“清商”、清zhi"清角”他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超的演奏技巧。 师旷的听觉比晋国铸锺乐工要灵敏的多,他是一位重于艺术、敢于直谏的音乐家,他还弹的一手好琴,具有相当精湛的技艺。 典故:《史记·十过》中记载着 “师旷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平公大喜,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和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则败。”平公不信,遂要闻之。师旷不得已奏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致而雨随之,飞廊檐,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师旷鼓琴的故事出自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1-24 01:32

《师旷鼓琴》文言文翻译如下:

卫灵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他将要去晋国,走到濮水流域,住在一个上等馆舍中。半夜里突然听到抚琴的声音,问左右跟随的人,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召见乐师名叫涓的人,对他说道:“我听到了抚琴的声音,问身边的从人,都说没有听到。这样子好像有了鬼神,你为我仔细听一听,把琴曲记下来。”师涓说:“好吧。”

于是端坐下来,取出琴,一边听卫灵公叙述一边拨弄,随手记录下来。第二天,说道:“臣已每句都记下了,但还没有串习,难以成曲,请允许再住一宿,熟习几遍。”灵公说:“可以。”于是又住一宿。第二天说:“练习好了。”这才动身到晋国,见了晋平公。

公在施惠之台摆酒筵招待他们。饮酒饮到酣畅痛快的时候,卫灵公道:“我们这次来时,得了一首新曲子,请为您演奏以助酒兴。”平公道:“好极了。”即命师涓在晋国乐师旷的身边坐下来,取琴弹奏。一曲没完,师旷甩袖制止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要再奏了。颂桥胡”

平公说:“为什么说出这种话来?”师旷道:“这是师延作的曲子,他为纣王作了这种靡靡之音,武王伐纣后,师延向东逃走,投濮水自杀,所以这首曲子必是得之于濮水之上,先听到此曲的国家就野拦要削弱了。”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就是听曲子这件事,但愿能够听完它。”这样师涓才把它演奏完毕。

平公道:“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动人的曲子了,还有比这更动人的吗?”师旷说:“有。”平公说:“能让我们听一听吗?”师旷说:“必须修德行义深厚的才能听此曲,您还不能听。”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只有听曲子一件事,但愿能听到它。”

师旷不得已,取琴弹奏起来,奏第一遍,有千载玄鹤十数只飞集堂下廊门之前;第二遍,这些玄鹤伸长脖子,呦呦鸣叫起来,还舒展翅膀,随琴声跳起舞来。平公大喜,起身为师旷祝酒。回身落坐,问道:“再没有比这更动人的曲子了吗?”师旷道:“有。过去黄帝合祭鬼神消斗时奏的曲子比这更动人,只是您德义太薄,不配听罢了,听了将有败亡之祸。”

平公说:“寡人这一大把年纪了,还在乎败亡吗?我喜好的只有听曲,但愿能够听到它。”师旷没有办法,取琴弹奏起来。奏了一遍,有白云从西北天际出现;又奏一遍,大风夹着暴雨,扑天盖地而至,直刮得廊瓦横飞,左右人都惊慌奔走。平公害怕起来,伏身躲在廊屋之间。晋国于是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听乐曲或遇吉或遇凶。乐曲是不能随意演奏的。

人物简介

师旷,字子野,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南师店)人(《庄子·骈拇》陆德明释文),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为乐圣,春秋时期晋国晋悼公平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善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暝臣,初为晋大夫,后拜为太宰,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据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他同时精通鸟兽语言,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

他艺术造诣极高,著名琴曲《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今河南开封禹王台即师旷曾演奏乐曲之古吹台,洪洞县曲亭镇师村有师旷墓遗址。师旷不仅在音乐政治道学等方面有卓越贡献,而且著有《禽经》,总结了我国先秦以前的鸟类知识。

钢琴电子鼓
1个回答2024-02-28 23:50
马克西姆,愿意这样。你不妨查查他的专辑,找不到这个,也能找到其他你喜欢的
读《母亲的鼓励》有感,作文范文
1个回答2024-02-29 09:16
  《母亲的鼓励》,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直以为可以入选教材的文章应该是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经典著作,所以习惯了保留个人意见,一向都是教材花好稻好样样好,未曾如此持过质疑否定的态度。然而教着已经删改过的《母亲的鼓励》,依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母亲的鼓励》原文叫做《母亲的谎言》,又名《只有你懂得欣赏我》。母亲之所以说谎,是因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个阶段的三位老师对孩子的三个评价性反馈。幼儿园老师说孩子班中最差,可能有多动症,三分钟都坐不住,希望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看,老师的不屑弄得母亲鼻子发酸,但路上强忍着眼泪对孩子说:老师说他进步了,可以坐满三分钟了,人家妈妈都羡慕她呢;小学老师说孩子数学考试在全班五十名学生中考了第四十名,怀疑有智力障碍,惹得母亲伤心落泪,但对孩子说:老师说他不是笨孩子,只要细心一点,一定会超过同桌,同桌是第二十一名;初中老师说孩子目前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母亲却听得惊喜出门,对孩子说:老师对他很满意,说他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考取重点高中。最后结果,高中毕业,孩子考取了清华大学,捧着录取通知哭着说: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母爱给了孩子动力……于是母亲悲喜交集,任眼泪滑落……(原文网上可以查阅。)
  不喜欢,缘于感觉文章内容缺乏真实性,经不起推敲。按照母亲鼓励孩子的话来分析,老师反映的情况应该还是实事求是的,可是最后结论性的断语与孩子考入清华大学的结果相对照,那么这多动症的说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胡说,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已经提升到了倒数第十一名了,老师还“怀疑智力障碍”,恐怕只是作者的主观臆想了,因为现实生活中,即使孩子考试成绩总是最后一名,红灯高挂,老师说上一句“他接受能力比其他孩子弱了一点”都得十二分的小心谨慎呢。家长难道是那么好欺负的?试想,如果文章写的是事实,那么比这个孩子成绩更不理想的呢?如此老师,师德何在?另一方面,文章中的母亲确实是智慧的,她的鼓励很实在,不回避现状却以完全不同的态度看待了孩子的现状,只是家长和老师成了两股背道而驰的力量,这鼓励真的还能有此神效吗?最后不得不说的是那孩子,既不聪明,又一直没有遇上过好老师,竟然母亲一鼓励就不断进步直至成了万里挑一的清华才子?难道别人的母亲都不爱孩子,不懂得鼓励孩子争取进步?删改成《母亲的鼓励》后,“多动症”、“智力障碍”这样的敏感性词语是不见了,可基本框架依然如此:极端顽劣、极端愚笨以至于一开家长会就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孩子,在母亲鼓励的极端奇妙作用下激发起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老师造成的心理阴影,成功考上了国内极端一流的清华大学,于是极端伟大的母亲“悲喜交集”了。可惜极端不等于典型,科学是不讲人情的,歌颂了伟大得神奇的母爱,却诋毁了本该同样伟大的师爱,有意回避了受教育者先天条件对于后天教育发展的制约性作用的科学规律,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神化了鼓励的作用,实不敢恭维。而天生愚钝平凡的孩子,成功的目标非得定位在考入北大清华,是我们通向成功的路太窄了,还是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着对于平凡的轻视呢?或者,真如原来的课题《谎言》一般,作者就是在编一个拙劣的谎言?此等文章,居然还是背诵篇目,实在是……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我们的教材都不求真……
  不喜欢,甚至从内心里已经否定了这样虚假的文章,却不得不教着这样的文章,所教就必定是肤浅而流于形式的。我想,母爱的伟大就在于“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如果教师有权自主处理教材,而我的学生们也具备一定基础的话,我更想做的事情是以此为素材指导学生选材、组材,修改作文,至少文中的孩子应该只是不够聪明伶俐而不是近乎弱智,老师说话不够技巧但不至于刻薄无理……
  至于精读篇目,即便不用什么名家经典,我也宁愿用网络上找来的另一篇《母亲的谎言》来为孩子们诠释伟大的母爱: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最后一个谎。
  
  
伯牙鼓琴中伯牙鼓琴以为引申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5:23

由伯牙鼓琴以为引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知音可遇不可求,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能听到天下最美妙的琴曲,也是最大的奢望。

伯牙鼓琴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晌举!”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答谨老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鼓琴的故事: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清升,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伯牙鼓琴的意思 伯牙鼓琴典故
1个回答2023-12-25 04:19

伯牙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弹琴。《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鼓琴典故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简介

俞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古时有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鼓琴意义:

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