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大鼓舞蹈

瑶族舞蹈的师公舞 陶鼓舞
1个回答2024-03-15 07:12

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拉珈瑶区。由若干个舞蹈构成,如“龙女出游舞”、“云雾舞”等。其中“龙女出游舞”是一套表现东海龙王一妙龄少女厌烦龙宫的生活而梳妆打扮、登岸过桥、游乡入寨、自立门户等内容的舞蹈动作。舞者随着陶鼓优美动听的鼓点翩然起舞,表演得维纱维肖。其鼓点是:
小鼓: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
陶鼓:达——嘭达 嘭达 嘭达 ○达?
小锣:当——○当 ○当 ○当

瑶族舞蹈的师公舞 陶鼓舞
1个回答2023-10-01 15:25

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拉珈瑶区。由若干个舞蹈构成,如“龙女出游舞”、“云雾舞”等。其中“龙女出游舞”是一套表现东海龙王一妙龄少女厌烦龙宫的生活而梳妆打扮、登岸过桥、游乡入寨、自立门户等内容的舞蹈动作。舞者随着陶鼓优美动听的鼓点翩然起舞,表演得维纱维肖派困。其鼓点尘磨念是:
小鼓: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
陶鼓:达——嘭达游姿 嘭达 嘭达 ○达?
小锣:当——○当 ○当 ○当

水梦瑶是什么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05 14:29
傣族
水梦瑶是傣族民族古典舞,是主要是体现了南方韵味的文化。
瑶族的长鼓舞有哪些特点?
1个回答2024-02-19 19:18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 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木制,两端粗,蒙以羊皮或驴皮,中间纤细。演奏时将鼓横在胸前。舞者或用手或用鼓槌击出不同节奏,随拍而舞。两个鼓面音色音阶都不同,加上敲击鼓帮,所以叮咚高低有致。男子舞蹈潇洒活泼,女子舞蹈妩媚幽美。瑶族长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大的长约1米,口径0.2米;小的长约0.8米,口径0.1米;皆为筒形、细腰。表演时常用黄泥涂鼓面以调节音色音阶,故也称黄泥鼓舞。大长鼓通常为一人领舞,众人随舞;也有双人舞,是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相和,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小长鼓通常是2~4人对打起舞,逢年过节,则许多人对打起舞,十分热闹。大长鼓舞动作较简单,以晃鼓头全身协动和起伏的步伐为主。而小长鼓舞则动作多变,按击鼓时膝部屈伸程度分有低桩、中桩、高桩三种;按击鼓动作和鼓点的复杂程度分有文打和武打。

介绍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和特点?
1个回答2024-02-27 03:01
瑶族的长鼓舞是很有名气的。那个长鼓为什么要依照着米舂抖槌的样子呢?五百年来,在瑶族聚集地湖南省资兴市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瑶族的首领盘王有个年轻美丽的妻子叫刘三妹,瑶民称她三妹娘娘。她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一天盘王带领护兵外出打猎,三妹在木楼织布绣花。她坐在窗前,一边做活,一边唱起了动听的山歌:“金鸡飞起像凤凰,凤凰落在木楼上,阿妹坐在木箕旁罗,好比观音坐神堂。”金嗓一开,百鸟都不敢唱歌了。木楼周围干活的青年男女听了她的歌,活干得也特别地起劲了。





这时,被当地人称之为回龙山黑风洞里的魔怪白狼,听到歌声顿起歹心,它怪叫几声奔出妖洞,整个瑶山立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白狼冲进木楼见了如花似玉的三妹娘娘,伸出爪子想抢走。魔怪白狼的企图被正在木楼下舂米的青年男女看见了,各个都十分气愤。他们拿起手中的抖槌驱打白狼。阿哥用抖槌打断了白狼的一只腿,阿妹用抖槌打瞎了白狼一只眼。白狼疼痛难忍,只得落荒而逃。娘娘得救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外出打猎的盘王回到了瑶寨。刘三妹将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丈夫。盘王听罢,对青年男女十分赞赏。从此定下了每年一度的盘王节。每逢这个节日,瑶民们模仿抖槌的形状制作大大的长鼓,把两头蒙上野兽皮,由四个青衣童男和四个蓝衣童女手执长鼓,编成七十二套动作,并有节奏地不断敲打,以鼓励和宏扬瑶族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瑶族长鼓舞阅读
1个回答2024-02-21 20:08
瑶族长鼓舞

作者:李筱文

    1长鼓舞是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长鼓舞流传年代久远,唐代瑶族就有歌舞长鼓的习俗。长鼓舞的由来包含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那牵涉到瑶族祖先的创世经历,关乎于瑶族的来源与迁徙,关乎于瑶族的祭祀文化。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鼓,譊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坐拊之。”宋、明、’清古籍文献沿称鼓,建国后称长鼓。

    2瑶族的长鼓分有大、小长鼓,排瑶喜欢打大长鼓,称“挨汪都”;过山瑶习惯打小长鼓,称为“掴东掴”。长鼓通常用沙桐木掏空心再蒙上黄猄皮或牛皮制作而成。约1-1.2米长,呈腰鼓形,但鼓腰身长,中间小,两头大。排瑶的长鼓较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呈喇叭形。木心掏空为的是蒙上牛皮以后可敲打得更响。排瑶长鼓两头蒙上精心泡制过的黄掠皮或牛皮,打上树胶,用6-8根染色麻绳拉紧两头皮扣(皮上穿洞好系绳)。舞者用彩带绑紧两头“鼓颈”,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随着自定节拍,敲打着鼓皮,“嘭啪、嘭梆”作响。排瑶的长鼓舞分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有36套72演式。而每一套又分有“起堂”“移堂”等若干动作,配以芒笛、铜锣、唢呐伴奏,舞姿刚健,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舞中的跳、跃、蹲、坐或旋转、翻扑、仰腾等动作,再现了开荒、耕种、伐木、拉锯、盖屋等生产生活情形,折射出瑶族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幕幕。过山瑶的小长鼓一般左手横握鼓腰间,上下翻转舞动,右手随即拍击鼓面,动作柔和协调,节奏铿锵有力。长鼓舞在广东连南、连山、乳源3个自治县保存完整且最有特色。

    3长鼓舞主要分两种跳式,一种是排瑶的大长鼓舞,瑶语叫“旺都”;另一种是过山瑶的小长鼓舞,又称“调花鼓”。排瑶大长鼓舞又分为两类,一类分布在大坪村、军寮村、大掌村、香坪村、新寨村和九寨村等,这类长鼓舞的鼓点整齐,节奏较慢,动作主要以双腿半蹲,身体有节律地上下起伏较为突出。另一类分布在油岭、三排、南岗、横坑村,这类长鼓舞的跳法和鼓点与第一类不同,他们的鼓点主要是领舞者领先半拍,其他人慢半拍的打法,节奏明快,动作跳跃旋转,粗犷奔放,刚中带柔。多种跳法形成了瑶族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长鼓舞。

    4千百年来,瑶族人民生息、繁衍在广东粤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排瑶、过山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服饰文化,可谓一山一俗,一村一服。就长鼓来说,有排瑶的歌堂长鼓、祭拜祖先绕竹跳的南岗欢乐长鼓、反映劳动方式的大掌种树鼓、砍树鼓,纪念瑶族姓氏的“十二姓鼓”,节日做糍粑的军寮团圆鼓,反映动物乐趣的大麦山斗鸡鼓等9种长鼓舞,还有过山瑶反映盖房丈地和体现丰收喜悦的“小长鼓舞”。这些长鼓舞各村各寨所跳的动作都有较大的差异,表现舞蹈的内容也不一样。

    5继2006年连南瑶族“耍歌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2008年连南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瑶族长鼓舞”再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昔日深居瑶山的长鼓舞,现己舞出大山,舞进都市,被世人所认识接受,这是瑶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大事,是瑶族文化事业发展中值得庆贺的好事、喜事。

1.第1段中引用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有什么作用?

2.第2自然段中“约1-1.2米长,呈腰鼓形,但鼓腰身长,中间小,两头大。”的约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第2自然段中“排瑶的长鼓舞分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有36套72演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概述第5段的主要内容。   
瑶族舞蹈来源于什么
1个回答2023-12-22 09:22
狩猎、农事和祭祀等。瑶族舞蹈历史由来中显示,瑶族的舞蹈起源于狩猎、农事和祭祀等活动的庆祝。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敲腰鼓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2-12 12:46

我国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群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列整齐,气势浩大。

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民间舞蹈
5个回答2023-11-13 21:24

瑶族。

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2008年6月7日,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基本动作:

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

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长鼓的击鼓动作大多是表现生产、生活内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种地、摹仿禽兽动作等,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击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动作柔和缓慢,武打粗犷豪放;有2人对打、4人对打,也可大群人围成圆圈打,气氛热烈,鼓声洪亮。

有关 鼓的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8 08:05
有铜鼓舞和木鼓舞。当然还有其他的就是像板凳舞啊,芦笙舞啊等等。
铜鼓舞嘛,当然就是随着铜鼓的节奏而起舞咯,木鼓舞和芦笙舞也依然。而板凳舞呢,就是每人拿两条板凳,大家按照一定的节拍,两条板凳互相击打,边唱边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