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公寓小说赏析

<寄小读者>赏析?
1个回答2024-05-20 14:53
  <寄小读者>赏析

  冰心老人睡去了,而她的文章依然活着。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打破了文字的桎梏后,现代散文就滋长起来了。”冰心老人正是这样一位个性意识觉醒较早的人。她热心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思考人生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寄小读者——通讯十七》可以看成是这种探索中的一声呼唤。

  文章的核心意象是蒲公英。作者对蒲公英的描写形神俱备,而描写中的情感更是深切浓烈。那蒲公英,色泽浓黄,花瓣重叠,耐寒,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令人怜爱,令人赞美;而它却又局促羞涩而从来被轻忽,这又令人惋惜而不平。作者在发现蒲公英时,用了“闪烁”一词;在把蒲公英的“王冠”戴上美人头时,又用了“照耀”一词。“闪烁”,譬诸明星,令人想见其色彩鲜明,耀人眼目;“照耀”,则譬诸日月,不仅突出了那花的浓艳色彩,也显示了那花的高贵地位。

  状物抒情,表达了作者的博爱胸怀。而这只是文章的开始。接着,作者因物明理,托物言志,展开了议论。先是以花比花,强调一花有一花的价值,强调蒲公英也和玫瑰、桂花一样,自有它的价值。这是一种实际的存在,无法抹杀;而且,到底哪一种花更招人喜欢,还要看人的心情,所以作者主张着、实践着她对花的“博爱”: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再进一步,作者又指出,事物的价值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如果真的有一天“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蒲公英和庸碌岂是可以轻忽的,更岂是可以消灭的?这样,就由花及人,由事理而哲理,得出最后的结论,表达出最终的愿望: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不偏爱,也不偏憎,只愿一心如水,处处相平。这,就是“博爱”的精义;而博爱的心,翻成淡漠。

  文章的结尾话语不多,却意趣高远,颇具神韵。高天萧然,楼上风紧,是眼前之景,又令读者想见写信之人。她以病弱之身临风执笔,关爱着国内的小朋友,关爱着天下众生,“书到此”,举目遥望,对小朋友发出深情的呼唤,不无留恋地道一声“再谈”,令读者心为之一动。
寄宿公寓的剧情简介
1个回答2024-03-04 17:19

恩吉,一个大春则竖一新生,在韩国学习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新的公寓,公寓住着女主人和她女儿。而他唯一的乐趣就是跟这对母女一起玩耍。一天,他盯备的初恋突然到公寓去看他,性感的房东女儿和曲扒大线优美的房东都在公寓门后面,而浴室里是他的初恋对象,而这才是处男恩吉无眠之夜的开始。

《洞仙歌 别后有寄》 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9-09 03:59
是宋词赏析么。。。。
《江宿》赏析
2个回答2022-10-04 18:15
标题:在江边过夜
寂静的秋江上渔火稀疏,
起床看着半轮残月投下清冷的光照着森林。
江面波光粼粼,水鸟不时飞过,惊醒了我,
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萤火虫的翅膀,使他不能飞行,滞留在草边。
此诗写秋江月夜情景,境界深邃广阔,气氛寂静清幽,富有神秘色彩。
有关法家的故事,法家寓言故事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01:58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正统的学术理论以外,法家着作中还记载不少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同样值得今人学习。
  那么今天的 法家文化 就为你列举几个著名的法家寓言故事。

  一、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的,二者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我这矛枪呀,再锋利没有了,无论怎样坚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旁边的人听了,不禁发笑,就问他说:“照这样说,就用你的矛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样呢?”一句话就让这个商人一下子窘得答不出话来了。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在故事里,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后来用以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提醒人们做事说话皆应三思。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而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对矛盾要认识、分析、研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二、狗恶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待客恭敬,酒给的量很足,又酿得香醇,而且店铺门前高悬酒幌,但是酒却卖不出去,变质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就向知道道理的邻家老人杨倩请教。杨倩说:“你店铺里狗很凶恶吧?”他不解地问:“狗凶,那么酒为什么卖不出去?”杨倩说:“人们都害怕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装上钱,拿上壶,去打酒。但你的狗要龇牙咧嘴窜出来咬人,谁还敢到你这里来买酒呢?这就是你酒变酸卖不掉的原因。”

  作者韩非在这则寓言中感叹,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把它献给君王,而那些大臣却要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地窜出来咬人。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有才能而不能得到施展,这就是君王很少有人帮助的原因,国家也因此受到损失。

  客观环境对事物有很大影响。如果客观环境险恶的话,事情就无法做好。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寄元九》赏析
1个回答2023-03-12 05:16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赏析赏析《夜雨寄北》后两句
1个回答2022-10-26 07:23
自己想去,不会动脑子吗
求赏析一段诗歌(寓言)
1个回答2024-02-04 17:35
1、寓意:在平静和快了的环境里生活,这是每个人的向往,但如果在平静和快了的环境里麻木地过着,忘了居安思危,天真地认为人类社会没有战争,那某一天灾难和悲剧终将会降临。当悲剧的事件给所有人造成痛苦的同时,自己在悲剧中走向魔鬼、走向另一种极端,使悲剧扩大而延续。

2、①温柔的国王,他的那种性格既害人又害己,表面上看是一个无辜而可敬的人,其实“温柔”本身也是造成灾难的推手之一。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管理者一天到晚活在没有忧患意识的温柔之乡,这其实也是最危险的,当遇到了魔鬼,自己又了魔鬼的做法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可是他自己变成了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痛苦的人依然痛苦。

②做人要有原则,既不主动戕害他民,也不一味退让;既要向往没有痛苦没有战争的美丽生活,但也要忧患意识;不想残暴者低头,但也不去学习残暴者。
再寄小读者~通讯四。给儿子的信。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3-20 20:50
1冰心写于1923年至1926年间的通讯《寄小读者》,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的情感,以诗人般才华横溢的文笔赢得了极为广泛的读者的赞誉。三十五年后,冰心在她即将出访欧洲时,又重新提笔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再寄小读者》。本篇通讯是冰心离开祖国后写给小读者的第一封信。 这篇通讯实际上是一则游记,记录了作者在意大利的观感。作品主要篇幅是向小读者描绘意大利的奇异的景观。冰心称意大利“是南欧一个富有文化而又美丽的国家”。在具体描写中,这篇通讯又着重于意大利文化遗迹的介绍。作品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带领国内的小朋友神游意大利。
夜北寄雨赏析
1个回答2023-01-27 05:53
应该是夜雨寄北吧,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有学者认为是写给北方友人的诗,也有人推断写给自己的妻子更为恰当。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