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治作品下载

大禹治水和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同一个时代的故事吗?分别记载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1-18 21:50
一个神话 女娲补天
一个传说 就是一半真的了

按理说 应该是女娲先补天 不然大禹怎么活
史记好像有记载大禹的
大禹算是真实的人物了
女娲纯是编的
都是远古时期的
当时人不知道 世界怎么产生的
所以就编这个故事 女娲补天 还有盘古的啥啊
这些故事说不定就是大禹那群人编的呢


···又来圣经
到底中国还是外国
大禹治水和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同一个时代的故事吗?分别记载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1-21 22:50
一个神话女娲补天

一个传说就是一半真的了



按理说应该是女娲先补天不然大禹怎么活

史记好像有记载大禹的

大禹算是真实的人物了

女娲纯是编的

都是远古时期的

当时人不知道世界怎么产生的

所以就编这个故事女娲补天还有盘古的啥啊

这些故事说不定就是大禹那群人编的呢





···又来圣经

到底中国还是外国
爱新觉罗·载治的妻妾
1个回答2024-02-27 23:21

嫡夫人瓜尔佳氏,常瑞之女。
继夫人苏完尼瓜尔佳氏,知府徵霖之女。
侧室何佳氏,常山之女。

【连载】论语品慧-2.03德治与法治、有耻与无耻
1个回答2023-12-18 21:09
道:同“导”,参看前面道千乘之国时解释。之:指后面的“民”。政:政令,行政手段。道之以政:倒装句,应是“以政导民”,意思是以行政手段管理民众。

齐:准绳可以对齐,这里引申为统一衡量、约束。刑:刑罚。以刑罚手段约束民众。

民:民众。免:避免。无耻:不感到良心上的耻辱,即没有耻辱心。

这段话的意思是:

格:《礼记·缁衣》中有两段,其一“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其二“言有物而行有格”。郑玄从第一个“有格心”解释,认为“格心”与“遁心”相对,既然“遁”是远离,那么“格”就应该是亲近的意思,杨伯峻、李泽厚遵从郑玄的观点;何晏在《论语注疏》中取第二个“有格”,解释为“正”,即行为归于正派;在后来的宋儒不在以《礼记》为参考,而解释为“至”,即“达到”的意思,张居正、钱穆遵从宋儒的观点。

我认为,孔子本段话重点是“有耻和无耻”,而孔子并非反对行政和刑罚,再者“有格心”和“有遁心”,文中并没有表明孔子对这个是持相反的观念,《礼记》中的讲法是不要暴政,这点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延伸。人民的耻辱之心也并不是一下就丢掉的,德治与法治,自古就是两种同时运用在治理国家、管理民众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给出大家的道德低点,这个点是比法律的高点要高,如果每个人都按照美德要求去自己,那么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和谐美妙的关系;另一方面给出了大家的行为底线,如果有人损害了他人利益,超越了本分,那么还有刑罚让他重新“找齐”,以保证民众的基本利益。

所以我以为何晏的解释是对的,格就是行为的“正”,引申为守规矩。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为了解释这句话:

治理国家,其实就是管理人的过程;同样,管理企业、管理团队也都是管理人的过程。 在初创阶段,可以依靠共同的道德来维持,但随着时间推移,人员更迭,就需要其他诸如法律、行政手段来管理团队。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一旦某些方面脱离了道德、礼仪的约束,再想回归道德、礼仪,除非重新洗牌,否则基本不可能。下面举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一个幼儿园,学校每天下午5点放学,每天总有那么三五个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迟到,导致学校的老师不能准时下班,因为只要有一个学生没被家长接走,老师就不能离开。后来学校领导想既然不能准时下班,不如定个制度,凡事迟到的家长一律罚钱,这样家长就不会迟到了。结果事与愿违,本来每天有三五个迟到的,现在每天不但没有杜绝,反而增加到十几个,而且老师下班的时间更加推后了。后来分析原因,之前的政策,家长迟到后还背负了很大的道德压力,尽管请假不容易,也得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到来以后还总觉得对不起老师,现在既然罚钱,家长迟到就没有道德上的压力,大不了给点钱,这就是“无耻辱之心”了。学校再想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基本不可能了。
载歌载舞载的读音
1个回答2024-08-28 16:31
载歌载舞的“载”读去声,载,文言助词,无实义。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载欣载奔:载,文言助词;欣,喜悦;奔,快走。一面心里高兴,一面加快脚步。(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 ")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
史记里记载着一句有关大禹治水的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6 01:34
关键的那句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
汉·司马迁
夏本纪第二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暐。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史记》记载中,大禹到底是用什么工具治水的?
5个回答2023-12-10 21:47

《韩非子•五蠹》记叙大禹“手执耒锤,以民为先。”就是说他手拿治水东西,亲自参与劳动,给参与治水的人做出了好姿态。传说大禹为了完成治水重任,娶妻涂山女四天便脱离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撒播的美谈。锄头大禹手上的东西是治水东西,反映他治理洪水的功劳。

大禹,历史上也叫作禹,他是鲧的儿子。他是夏朝的第一位帝王,他得位于舜,传位给伯益,有说法是传位给儿子启,自此以后,禅位制就被继承制取代,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启得位后每年都会祭拜大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后来的帝王在登基的时候都会祭拜大禹。

大禹是治水德天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禹得到舜的赏识,得到天下诸侯和百姓的拥戴是治理好黄河水患。上古时期,黄河水经常泛滥,危及天下百姓,每当洪水季节,到处都是灾民,舜命禹和他的父亲治理黄河水患。他的父亲在此过程中犯错被舜赐死,禹并没有怨恨之心,仍然坚持治水,历经十三年,最终疏通黄河河道,将水引入东海。其间留下“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他治理黄河水采用疏通之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大禹即位后,得知有些诸侯对他不满,于是召集各位诸侯首领集聚在涂山,身穿祭祀服饰,检讨自己的过失。最终他的德行令诸侯心服口服,并恭敬地送上贡品,其中最珍贵的是青铜器。青铜器越来越多,大禹想到以前黄帝铸造青铜器记录功德的故事,于是把进贡的青铜器铸成九个大鼎,九鼎代表九州,九州是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时,勘察各地山川河流、人文风貌后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将天上的窟窿补上,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

直至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载着的载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7-25 19:10
乘坐一般指乘坐交通工具
载的意思 载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3 22:52
1、载读zǎi时,意思是年,比如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千载难逢。也有刊登的意思,比如登载,刊载,转载,载入史册,载于该刊第五期。

2、载读zài时,意思是装载,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充满(道路),姓,又;且。

3、载为谜底的谜语:年已古稀(打一字)。
载什么载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00:08

载沉载浮  在水中上下沉浮。

载歌载舞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载笑载言  边笑边说话。

载欢载笑  形容尽情地欢笑。

载驱载驰  指车马疾行。

载驰载驱  指车马疾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