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口算听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1-19 01:01

到了上学后,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学会口算。同是一个老师上的课,总会有孩子吸收能力差,成绩不够优异。从口算能力就能看出来,父母需要用点心,加强这方面的培养,那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呢?

1

学一些心算的技巧

口算是很讲究技巧,如同心算一样。教给孩子一些心算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锻炼,孩子的口算能力,就能有所进步。

2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对数字敏感,喜欢数学的孩子,学起口算就要容易很多。父母可以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增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3

用故事的形式将数学题

这就是低年级孩子做的数学应用题,但是把题目更丰富化一些。用小短的故事讲出来,让孩子感兴趣,再口算出题目中的数学题。

4

报个心算班

若大人口算能力不强,也没心算技巧。就给孩子报个心算班,让孩子经过系统的培训,真正掌握心算就技巧,再来口算题目,就容易太多了。

5

多做数学练习题

每天除了老师的布置作业,还要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孩子每天做一些数学题。所谓熟能生巧,你的题做的越多,就越容易对口算能力掌握熟练。

6

数学题要越做越难

给孩子做的数学题,要超过现在学习的进度。也就是说,老师讲到的位置,做的题目要在老师之前,只有题目越做那难,才能学到更多,进步更快。

阿凡提的故事算不算绘本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6:32
绘本故事就是指文字与图画的意思相符,阿凡提的故事属于绘本故事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2-07 20:43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它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口算的扎实发展,直接牵动学生着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还促进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口算这块奠基石,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也无从谈起,没有口算准确性
的保证,提高数学成绩也是无法保证的。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前期知识的铺垫。
在学习口算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分与合,主要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成,这部分知识是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学习“分与合”这部分知识时,要
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二、 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现在的英语课上老师总爱讲语法,可我不喜欢听,而且就算听了也不能提高分数,我该怎么提高英语?
1个回答2024-06-27 21:19
埃~你生在中国就一定得学语法~考试要考啊~那你要是真不喜欢语法你就把你英语练的拽一点~多看文章~多说英语~多写文章~多听英语(推荐一个播放器给你TVUPLAYER可以收到许多英文台,坚持听吧)不过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想考的好,又立杆见影的话~还是得学语法做题目~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3-04-15 18:45
多和老师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2-17 13:40
1、重视对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雹举口算能力。
2、重视对估算能力的培养: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比如:124*42,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约在5000左右。然后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个位上分别是4和2,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8,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错,起到检验的效果。
3、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102*24,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计算出来,并且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悄肆陆习惯性的把102写在上面,把24写在102的下面,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而突然把24写在上面,把102写在24的下面让学生们列竖式计算,学生就开始出错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仅仅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4、简便方法的灵活应用: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如: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启顷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3-02 02:3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的练习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他们了解解题的思路以及来龙去脉,知道了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会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就会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等差错。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歼岁拿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明确计算方法,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看是否能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计算。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雀基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在我看来,课前3分钟口算的效果就非常不错。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单独对学生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先教一部分基本定氏搭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在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

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注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本命年需要提前算命吗
1个回答2022-10-18 19:55
是要的,驱吉避凶
请问电视剧《暗算》里提到的那个人
1个回答2022-11-15 11:22
那是虚构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动手能力,应用题教学
1个回答2024-01-18 11:36
计算与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现实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思维是数学的心脏,那么计算就是数学的主动脉。因此,计算教学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力。
计算对教师本身来说是简单的事,但计算教学则是很深奥的艺术。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计算标准来对待计算教学。每一节计算课都要在学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包括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驱动性课堂提问、课堂情境、教学环节等都以学生的学这一维度进行。如此才能说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才会运用自如,才能创造轻松有效地课堂。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源于学生的学,更要顺势而导,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针对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分配广度小,转移能力差三方面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在学生做作业时,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教师要尽可能让教室保持安静,教师不宜进行全班指导,个别指导声音也不能太大,应最大限度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不利影响。对于比较抽象,步骤较多的计算,教师应让学生反复知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改变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出示方式,如:口算题的出示,将以往看一题算一题的方式改为先看一下题卡,然后马上收回卡片,再让学生报出答案,从而增强训练强度,强化有意注意。同时,在计算中,学生应从审题,计算到书写全过程,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将注意力尽力保持在作业上。
二、提高计算中的记忆能力
计算过程离不开记忆能力。首先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计算所需要的计算事实,把它们放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也需要记忆的参与,才能将计算正确地进行。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关记忆的游戏活动来提高记忆力。还要让学生坚持口算,熟练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口算题综合而成。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记忆,口算是学生短时记忆的最好形式。教师设计口算练习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的运算题。持之以恒的训练不仅培养记忆能力,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学生对计算的认真态度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目的时,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随意的,他们对计算的正确与否并不关心,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如:某工程师在设计一座大桥时,由于计算时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结果完工后的大桥成了一座危桥,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安全。从而加强它们认真完成计算的意志。
同时,在计算中,小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的。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多加指责,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应与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为什么做错,错在哪一步上,帮助学生找出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四、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可将集中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知,加以辨别,区别,让他们在辨析中明确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积极预防思维定势。
如: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练习:
96-3×32÷4 96-4×32÷4
(96-3)×32÷4 96-4×(32÷4)
使学生区分同级,异级及有小括号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握各自的本质特征。
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掌握算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引起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对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分三个步骤来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计算习惯,如下:
1.正确的审题
正确的审题是小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条件,它的四个步骤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的阅读题目,“看”是看清题目中的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应该运用的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如如,四则运算式题“36+4×(10-7.5)”的计算过程,先读题,看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语言描述:先算“10-7.5”的差,再算“4乘差”的积,最后算“36加积”的和),再落笔按思考的顺序进行计算,让计算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减少了计算错误。
2.认真的书写
认真书写是小学生计算正确地必要条件。因此,小学生在计算中,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3.仔细的验算
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养成题后验算的自觉行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不仅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3)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