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中学听力

鄞江镇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7-28 04:19

鄞江镇位于四明山脉东麓,距宁波二十五公里,辖区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下辖十二个自然村,一个居民会。其中镇区面积五点六平方公里,人口近三万。是上通四明山,外通三江口的贸易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浙东著名重镇,素有“四明首镇”之称。

鄞江镇的变迁
1个回答2024-03-08 09:26

自唐以来,鄞江桥经过了三此大的变迁: 唐时,光溪镇曾设置明州府州治衙门。鄮县县治衙门。其城郭誉轮辖区主要范围:
东接马湖,包括社田里、孙家、后河弄、又称眠牛弄,百梁桥蕙江一带。
南接北坑岭和奉化相邻,包括木坑、梁家集一带。
西至金陆田厂,前后朱家和龙鹳隔山相望,包括王家潭,应家,蛇山里等。
北面接连大德会前的大德桥,即现已拆除的鄞江桥前身,其原址在鄞江南大桥桥址。
当时大德桥是木桥,用树木支撑,上用竹棚埔面,应而常受洪水侵袭,时有毁坏。鄞县西乡的樟村、龙鹳、梅园、蜃蛟、洞桥等地乡民百姓,经过店弄,过孙家桥,经夏朱家,再过大德桥向县城赶集。所以称光溪镇为县市,即全县的市集,县市约四千余人,最大的姓史依次是梁、王、陈、应姓族,其它孙、葛、刘是小姓,鲍姓后迁入。由于社会、历史、天灾等诸多原庆搏信因,中间隔杂着各个姓族复杂的盛衰史,据古人所传,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鄞江镇的第二次变迁:由于社会、历史、天灾等诸多原因,唐中叶明州府逐渐由悬慈迁移到现在的光溪村(土名大石板墩),柿子树下,石佛亭,金家车头一带;其姓氏银搏大族为干姓和白姓。鄮县县治衙门大约设在古小溪桥(土名后甩龙桥,现址四明东路汽车桥址)以东130余步,衙门朝南,街宽丈余,长止十数丈,街至尽头往西为大兴巷,是市集的主要交易场所。往东二箭之地即为校场,时称马家营,驻扎浙东路光溪镇千余军马,现工农桥、老车站、镬厂、庙基弄、小六谷坟地附近。
唐朝中期,原明州城基本已废弃,梁家周围还有百余户人家的小集市,称梁家集。现镇政府后面樊家岭墩也有近百户人家的小集市,称樊家集,除县治衙前街和大兴巷外,梁家集和樊家集是辖区的两个较大的集市。
唐朝后期,鄞江人民的银根来源,是以石宕开采出口为主要产业,其次是蚕桑与贝母。光溪塘石质料盛誉浙东,据记载,三江口明州城建城所用石料都出于光溪塘,其址大约在光溪村西北方向二华里处的王家山,孝子岙里面,旧广德湖(现称湖西畈)西端八脚亭是县治石料运输的最大码头。自唐末以来,浙东地方所有的石刻、雕塑、花卉、石仲翁、石兽等所用石料多出于光溪塘和梅园塘。
其它产业还有窑磁、草席、竹器等。
唐朝中后期,鄞江的交通运输以水路为主,光溪镇有得天独厚的三条水系,作为交通动脉。小溪港是鄞江桥通向宁波及邻县的主要上河水系,并因古小溪桥而得名。光溪塘盛产石料,必经广德湖出小溪港,运往浙东各地,相传唐初大将尉迟恭督民夫建筑明州城及唐中叶建造的天封塔,其石料均出于鄞江镇广德湖西面的光溪塘,也有相传上海外滩的高层建筑的石料也出于光溪塘。
自隋朝以后,这一时期是鄞江桥的鼎盛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五个皇朝,几经兵火,时间长达500余年,经济文化,时沉时浮,勤劳的鄞江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战天斗地,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修建了众多的寺庵、庙宇、祠堂、桥梁及举世闻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在鄞江文化史上添了存栏的一页。 鄞江镇的第三此迁移:
元朝末年,群雄纷争,明州府属鄞江镇史方国珍部属管辖,由于兵火战争。天灾人祸等诸多原因,鄞江镇的街市、村集又逐渐南移。至明朝中叶,基本上形成了以水中村为轴心的市集街景,光溪街及悬慈街为两翼的对称形集镇,直至现在的街市格局。
明洪武三年,洪武皇帝朱元璋认为三江口的明州城,“明”字与大明皇朝“明”字音形相同,有损朱家天下的声威。明州府东有定海域,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下旨改明州府为宁波府,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向前发展,近十余年来,鄞江镇的市容面貌又有向北迁移的趋向。今后的发展趋势,大有可能按照宁波市人民政府对鄞江镇市容的开发规划形成新的格局,即以官池路与四明路相交成十字路口,向东通宁波,向西通四明山区,形成一个较大的商业中心。为沟通四明山区和三江口的货源转换,继续发挥四明首镇的作用。

鄞江华光中学好吗
2个回答2022-11-09 10:11
你说的是初中还是高中呢?我初中华光学校毕业,高中鄞江中学毕业,在那待了6年。。。。

我想说,初中还是很好的,老师很负责,因为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人比较少,老师管的比较严。高中我读的是鄞江中学,觉得华光管得还是挺严的,学校环境还不错,条件也挺好的,就是小了点。
鄞洲区西江古村历史人物记录
1个回答2024-03-13 05:58
西江古村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始建于明朝末年,前临清澈小河,后靠茂密桑林,现存明、清民居等古建筑百余间,富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为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之一。
古村内设农家客栈、古戏台、休闲屋及手工作坊等,游客可在此悠闲地边喝茶、品酒,边欣赏古戏台上的传统曲目表演,或参与年糕、米酒等的手工制作,也可在老屋天井里大玩滚铜钱、打弹子、转陀螺、踢毽子等经典老游戏,重温古时孩童的乐趣。
鄞姓 鄞氏家谱 鄞姓起源 鄞姓名人 鄞姓的来源 鄞姓简介
1个回答2024-01-06 08:19
入潮鄞氏始祖仁公,字见山,諡号义翁,元代至元年间自(1335年—1340年)自河南汴梁(历史上称汴梁只有79年,1289年—1368年)来潮州府任海防同知,龙溪都置室。祖妈鄞陈氏,娘家蓬州都鸥汀村。
仁公长寿百岁,见证明朝之创建。并可能于明太祖元年12月後(1368至1382年)14年间曾调任明州太守,1382年(即明太祖14年)避讳“明”字改为宁波府,所以印证见山公墓碑上刻“原任官浙江宁波府”。
明朝260年(从1368年至1628年)鄞氏子孙蕃衍,曾是潮汕大族、望族。龙溪都辖下之仙溪、文里、官里、开濠、鄞厝埔都曾有鄞氏产业和宗祠。不幸者,鄞氏一族历史上两次惨遭血洗,几近散乡绝种。
清初顺治七年(1650年),有鄞氏家族个别凶勇,偷窃郑成功部队物资,事败露,祸及一族,郑军围剿庵埠,逢鄞必杀,声称要“斩草除根”。讵料鄞氏生命力真如草芥般强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二百年间又复兴发达。谁料刚盛即衰,又遭厄运。清咸丰年间,1855年闰七月一日潮安发生吴忠恕民变事件,占领龙溪都,鄞氏给予吴军大力支助(这一史实有待考证),惹恼清廷。未几,吴忠恕事败,清廷出兵对鄞氏抄斩灭绝,逃脱者少,遇难者多,死者无数。仙溪王氏族长出於人道,劝苟且偷生且不愿出逃之鄞氏乡亲,门上改挂王氏灯笼,逃过劫数。改姓容易复姓难,如今庵埠王氏淳朴公门下一脉,原为鄞氏子孙。自清初到咸丰200年间,鄞氏两次惨遭灭族之祸,这在潮汕众姓氏中,可能是绝无仅有。
或谋生,或逃祸,鄞氏宗亲数百年间有徙迁到海丰海城、汕头达濠、司马浦、陆丰、揭阳榕城、丰顺留隍、饶平三饶等地自立门户者,已蔚然成族。至於散居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国内各地者,偶有所见,未加记核。
鄞氏宗亲,自遭惨变之後,慎独处世。虽无显达者,也无狂妄之徒,安份守纪,克勤克俭,低调无闻,一如小草品格,虽无大树显赫华冠,却也常为大地添翠绿,以报日月雨露沐浴滋润之恩。
时移世易,天灾人祸,庵埠各乡鄞氏宗祠俱毁,族谱无修,只遗辈序牌一块,宗亲间只知辈份,不知族源;至於客居外地之宗亲,更不知根系何方。

鄞氏可能与靳氏同宗。依据有三:
一、古人对汉字重音不重义,随意通假,“鄞”与“靳”韵母同,是否同韵通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身边有一参军鄞祥,有的版本作“靳祥”。
二、庵埠、揭阳两地一些50岁以上的宗亲曾听老辈人说过,“我们的祖先原姓靳”,“战国时期楚国的靳尚大夫是我们的祖先”(靳尚,原姓熊,封地靳,其後人以封地为姓,认熊为靳姓始祖)。
三、潮汕地区部分靳姓同胞将“靳”读为“鄞”,主动与鄞姓连宗,据靳姓同胞称,其先辈一直传言“靳鄞一家”。

鄞州是在哪的
1个回答2022-12-16 05:15
鄞州是浙江宁波的一个区
鄞州名人
1个回答2024-02-13 05:34
鄞州名人辈出。有中国古代三大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神童诗》作者汪诛,元曲圣手张可人,明代文学家屠隆及“台湾文学始祖”沈文光,史学家万斯同,生物学家童第周,现代书法家沙孟海等鄞州籍名人。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等学院也已落户鄞州。
鄞州名人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7-17 15:16
鄞州名人辈出。有中国古代三大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神童诗》作者汪诛,元曲圣手张可人,明代文学家屠隆及“台湾文学始祖”沈文光,史学家万斯同,生物学家童第周,现代书法家沙孟海等鄞州籍名人。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等学院也已落户鄞州。
有谁在鄞州电大上的
1个回答2024-09-01 09:32
鄞州电大全称是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鄞州学院,创建于1978年12月,初为浙江电大鄞县工作站,1999年12月经浙江省教委评估认定为省示范性电大,改称宁波电大鄞县学院,2002年4月鄞县撤县设区,更名为鄞州学院。

中央电大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宁波电大是鄞州电大的上一级办学单位,两所电大同属全国电大办学体系,对求学来说区别不大,都能够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书。仅供参考。
鄞州电大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9-05 18:06
鄞州新区高教园区学府5号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