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相同观点的文段

古文观止里的成语 什么观止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16:02
叹为观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连声叫好。
叹观止矣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释义】: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探观止矣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释义】: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古文观止的止是什么意思,观止
2个回答2022-12-16 11:30
应该是停止的意思。
观止,指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古文观止”和“叹为观止”中“观止”什么意思,是不是一样?
2个回答2022-11-29 11:37
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古文观止”和“叹为观止”中“观止”的意思是一样的。
“古文观止”中的观止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9 10:18
观止是"好极了"的意思。它是引用一个古人观赏乐舞时发出的赞词"观止矣".
《古文观止》中的“观止”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13 19:16
1、古:古代
2、文:文章
3、观:阅读
4、止:截止,到此为止
5、古文观止:截止到现在,最好的古文。
古文观止中“观止”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4 12:31
观止: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明居湖居听书》《古文观止》
到底是叹为观止还是叹为止观?
1个回答2024-03-01 21:21
叹为观止。

没有什么“叹为止观。”

叹为观止 ( tàn wéi guān zhǐ ) (褒词)

解 释 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高简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滑备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用 法 连动式;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
注意点 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信念毁要加。
示 例 1. 清·.王韬《淞隐漫录·海外壮游》:“更佐以乐音灯影,光怪陆离,不可逼视。生抚掌称奇,~。”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3.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站栗,让人叹为观止 。
4. 黄山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近义词 拍案叫绝 击节叹赏
叹为观止的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13:13

叹为观止的“观”是“观看”的意思。

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释义】: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现多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也说“叹观止矣”,“叹而观止”。含褒义。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句】:泰山之巅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近义词】:击节叹赏 、无以复加、蔚为大观 、赞叹不已 、有目共赏、 赞叹不己、拍案叫绝、 惊叹不已 、易如反掌、 登峰造极

【反义词】:平淡无奇、 海底捞针

《古文观止》里最著名的一段是?
1个回答2023-04-23 15:38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若说有名的有很多,最有名的真不好讲,什么“人固有一死”,“落霞与孤鹜齐飞”都极其有名,其他还有不少,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基本有名的古文都收进古文观止了。当然诗云子曰不算文章就没有了
《古文观止》里最著名的一段是?
1个回答2024-01-06 17:27
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无能”、“无好”,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立宗庙于薛”,永远地留下了退路.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
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过秦”而“规汉”.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6.《滕王阁序》 这篇精美绝伦的美文几乎可以赎尽它之前所有靡丽骈文的罪孽.年轻的才子王勃路过洪州,无意中参加了滕王阁上的盛会,中国文学史上却因之留下了最美丽的篇章.其词采华茂绚丽,至今看来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铿锵,至今读来满口留香.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无数的意境、意象从这里流出.这是才气灵秀所致的至美乐章,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谈起韩愈,人们总会说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其实韩文决非单纯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离死别,两世茫茫,这篇祭文正写此情.《古文观止》选编者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让我们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后几句:“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8.《秋声赋》 自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中国文人眼中的秋就带上了悲的色彩.欧阳修写悲秋,自出机杼,从秋之声着手,异于他人,文中的秋,不仅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绪之秋季,故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凉萧瑟弥漫其中.据载:此文成后,欧阳修曾亲手抄写数本,其钟爱之心可见一斑.
9.《前赤壁赋》 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苏轼被贬黄州,那里有著名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中,苏轼来了,洞箫如诉中,苏轼醉了,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永恒,赤壁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与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令苏轼彻悟了!人生是一个最美丽的谜!欢乐与忧郁、澄明与朦胧中,天亮了.文中有诗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文中有诗性的江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文中有诗性的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样的文章就是苏轼所谓的“行云流水”.
10.《报刘一丈书》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复信活画出谄谀者的嘴脸,真正是毫发毕现,维妙维肖.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郑伯克段于鄢》 这是《古文观止》所选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传》,它描写宫廷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堪称这类题材的始祖与经典.
12.《归去来辞》 陶渊明作了彭泽县令,上级官员来视察.小吏建议陶县令整冠束带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级官员,陶渊明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怒之下,弃官而去,开始了退隐田园的生活,此文即是当时所作的一篇宣言书,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3.《进学解》 “进学”是使学识和德行进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关于治学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与影响,而且文采斐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传世古训即出于此.
14.《岳阳楼记》 几乎每一位遭贬谪的文人心中无法释然时,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会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与气度自励.
15.《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善写寓言,一位姓郭的驼背老园艺匠的种树理论引发了作者对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铺直叙不动声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读》 王安石好唱反调,写翻案文章,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转折,语言道劲,警策惊人而著称于文坛.
精彩语言辑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