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内蒙卷

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主要内容第一卷
1个回答2024-02-07 20:14
米歇尔·毕奇,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哲学讲师,法国国家哲学博士。1983年考取法国哲学教师资格,后继续在英国与德国攻读哲学。曾任哲学教师资格考试评审。1996年起为法国哲学研究杂志评委。2000年开始与碧姬·拉贝合作撰写《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丛书,现已出版40册单行本,8卷合订本。
声律启蒙除了上卷下卷,怎么还有仄韵声律启蒙~有什么不一样的么
2个回答2022-05-31 07:45
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上卷为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这十五个韵部;下卷为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四十盐、十五咸这十五个韵部。不列仄声韵,因为唐以来的格律诗,一般均采用平韵,极少有用仄韵的。

《仄韵声律启蒙》为林缉熙所著,开篇即言“仿邵陵车万育先生平韵声律启蒙之体”。辑入全部的仄声韵部,分上声二十九韵部、去声三十韵部和入声十七韵部。

两书相合,始补全全部平仄声韵部。之所以补充仄韵之声律启蒙,主要还是由于填词的需要。因词经常需要用仄韵。仄韵声律启蒙一书后,有注者赖惠川之附言:“诗也、词也、诗钟也,其揆一也,皆陶养性情者也。老友荻洲林缉熙先生,耽於诗,而工於词。当其隐鹿满山时,日以吟咏为事,著荻洲吟草、诗词各若干卷,余既序之,而尚未尽其所蕴。笔砚之余,又著仄韵声律启蒙七十有六韵,对仗工整,运典自然,较诸古人所著平韵启蒙,实无逊色……”
蒙青青肥牛卷怎么样
1个回答2023-07-26 15:06
蒙青青肥牛卷挺好。
1、肥牛卷肉质鲜嫩,口感好,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维桥渣扰生素,鲜嫩不膻,肉质鲜梁仿美。
2、肥而不敏旦腻、纯天然谷饲肥牛,营养价值高。
声律启蒙一东的意思,声律启蒙上卷一东
1个回答2023-10-16 08:12
1.声律启蒙一东是律诗上平声15韵之一。

2.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租雀四支、五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弊做早寒、十五删。

3. 《声律启蒙》是一本训练儿童应对和掌握节奏和节奏的启胡扰蒙读物。

4.按韵分类,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器等。
吕蒙手不释卷文言文
1个回答2023-12-10 23:26

1. 手不释卷文言文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译文:

顾炎武凡是外出旅行,都随身用许多马和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2. 三国演义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故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3. 手不释卷来解释词语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不学无术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英文:very diligent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4. 钱思公手不释卷文言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翻译: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5. 吕蒙手不释卷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怎样做

1:释,就是“放下”的意思,卷,就是“书”

手不释卷的意思就是:放不下手本

引申意思就是:学习很刻苦,或者书卷很吸引人,当然,前者居多

2: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3:要多读书,爱读书。

6.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吕蒙

说的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孺子可教张良

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行坏幕耙裁凰担ى碜吡恕?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7.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 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 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 不学无术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 不学无术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英文: very diligent

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常用度: 高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1个回答2023-11-28 19:27

傅粉 :涂抹脂粉。

名缰、利锁 :名声太大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束缚,过分追求利益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限制,故称名缰、利锁。

:提着。

:古人盛酒或贮水的一种器具。

鸠哺子 :斑鸠、布谷之类的鸟古人统称为鸠。《诗经》记载,鸠喂小鸟时,第一轮从体形大的喂到体形小的,第二轮则一定从体形小的喂到体形大的,以保持食物的平均分配。

石帐 :晋代豪富石崇的锦帐。《晋书·石崇传》:石崇曾在河阳(今河南孟县)建金谷园,极其奢华,曾作锦丝步帐,长五十里。后以“石帐”代表豪富的装饰。

郇 厨 :唐冯贽《云仙杂记》记载,唐朝韦陟[zhì]袭封为郇国公,饮食特别奢靡,时人号之为郇公厨,后人便以“郇厨”作为饮食精美、奢华的代称。

鸲 眼 :特指石头上的一种像鸲鹆([qú yù],八哥鸟的古名)眼睛的圆形斑点。

端石砚 :即端砚,一种珍贵的砚台,是用产于广东德庆县端溪的石料制成,上面有“鸲眼”的最为珍贵。

龙涎 :抹香鲸的分泌物,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因得之于海上,故称龙涎。

博山炉 :一种香炉,其表面雕刻成群山重叠的形状。

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漫,枉然、白白地。“守株待兔”的故事。战国时期宋国一位农夫,看到一只兔子飞跑中不小心撞到树根死了。他白捡了一只兔子,非常高兴,做起美梦,不干农活了,每天守在树前,希望捡到撞死的兔子。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瘸腿王子蒙王恩在那卷圣经
2个回答2023-12-24 12:58
瘸腿王子蒙王恩的故事可以在《圣经》的《撒母耳记下》中找到。在《撒母耳记下》中,扫罗和约拿单死亡的消息传到耶斯列,那时米非波设才五岁。他的乳母抱着他逃跑,但他跌断了腿,落在地上,被藏在麦田中。随后,遇见了大卫王和他的臣仆,大卫王可怜他,应允给他祝福,并把他带回家。因此,瘸腿王子蒙王恩的故事主要出现在《圣经》的《撒母耳记下》中。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1个回答2023-11-23 15:04

宋代以策论考取进士,限一千字,称为"千字策〃,古代的书信称为"八行书"。孔子的弟子有若和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相对。凋谢的花儿上没有了飞舞嬉戏的蝴蝶,茂密的水草中有穿梭的鱼儿潜藏其间。落叶在秋风中上下翻飞,荷叶浮在水面上,卷起来又舒展开来。孔子出门遇雨,有的学生让他跟子夏借伞,但孔子不愿意,他说,子夏家里不富裕,我怕我去借伞,他因贫而惜物,这样就彰显别人的短处了;晋阮裕有一辆好车,任何人借他都会借给,但有一次,一个人的母亲去世安葬时想借他的车子,怕他不借就没有开口。阮裕知道后,就把车子烧了。

短褐 :古代平民穿的粗毛或粗麻织的衣服。

华裾 :裾,衣袖和衣襟。华裾,指华美的衣裳。

六朝 :有南六朝(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和北六朝(魏、晋和北朝的后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均建都于北方)之分,今一般泛指三国至隋这段时期内南北两方的各个朝代。

天禄、石渠 :西汉长安皇宫之内的殿阁名,殿阁内收藏国家图书典籍。

千字策 :指策论,宋代庆历之后考试有策论,字数限为一千字。

八行书 :旧时笺每页八行,故称书信为八行。

有若 :字子有,孔子弟子。

相如 :战国时有蔺相如,西汉有司马相如。

爱见 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 :宣尼,孔子字仲尼,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追溢孔子为褒成宣尼公,简称宣尼。《孔子家语》载:孔子出门遇雨,有学生让他跟子夏借伞,孔子不愿意,说:“子夏家里不富裕,我怕我去借伞,他因贫而惜物,这样就彰显别人的短处了。”
见,表现、显示。长,长处、优点。服,叹服、心服。假,借。

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阮裕,东晋哲学家,阮籍的族弟。《晋书·阮籍传》附《阮裕传》:阮裕有辆漂亮的车子,只要有人来借,他总是高兴地答应,从不吝啬。有个人母亲去逝想借车办丧事,因忌讳不吉利没敢开口。阮裕听说后长叹道:“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把车烧掉了。彰,使……明显。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下卷》十三覃(2)
1个回答2023-12-05 20:23

将、欲 :有准备,想要。唐李白《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可、堪 :刚好,可以。宋欧阳修《咏零陵》: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德被 :被,像被子一样覆盖。恩德遍及。魏晋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何以润之,德被苍生。

恩覃 :覃,延长,延及。恩泽广布。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命偶风云会,恩覃雨露霶(pāng,下得很大的样子)。

权衡 :权即秤锤,衡即秤杆。本意指称重量用的器具,引申义为评量,比较。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管仲篇》: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尺度 :一般表示物体的尺寸与尺码;有时也用来表示处事或看待事物的标准。唐罗隐《重过三衢哭孙员外》:不唯济物工夫大,长忆容才尺度宽。

雪寺 :雪中的寺庙。唐司空曙《过钱员外》:野园随客醉,雪寺伴僧归。

云庵 :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宋苏轼《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

安邑枣 :古时安邑(今山西运城)出产的枣子。《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其人与千户侯等。意即安邑人家,家有千棵枣树的,其收入就可以相当于一个“千户侯”

洞庭柑 :洞庭山出产的橘柑。《山海经》: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柚)……因其味美珍贵,曾是御前贡品。唐白居易《拣贡橘书情》:洞庭贡橘拣宜精……愿凭朱实表丹诚。

魏征能直谏 :魏征,唐初政治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并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王衍善清谈 :王衍,字夷甫,西晋末年重臣,著名清谈家,喜谈老庄学说,最终身败名裂,常被作为“清谈误国”的典型。
清谈,谓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亦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 有无、本末 之辨。始于三国时期魏国何晏、夏侯玄、王弼等,至晋代王衍辈而益盛,延及齐梁不衰。

紫梨摘去从山北 :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涂山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紫轻梨,是神仙聚会时所享用的果品。
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风满涂山玉蕊稀,赤龙闲卧鹤东飞。紫梨烂尽无人吃,何事韩君去不归。

丹荔传来自海南 :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爱吃荔枝,因海南盛产荔枝,就有传言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海南快马送到长安的。但事实上,按古代的保鲜存储和运输能力,以海南和长安的距离,跑死马也难以确保让贵妃能吃上鲜荔枝。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实际上是川渝所产。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高官叫戴盈之。一次,他对孟子说:“百姓对我们现在的税收政策很不满意,我打算改正一下,先减少目前关卡和集市的征税,明年就完全取消。你看怎么样?” 孟子并没有直接回答戴盈之的话,而是讲了一个“偷鸡贼”的寓言来劝说戴盈之。
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君子该有的行为。”偷鸡者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只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对此,孟子的评语是: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狙,猕猴。《庄子·齐物论》“朝三暮四”:有个养猕猴的人,给猴子分橡子吃,先说每天早上三个,晚上四个,众猴都不高兴,不答应。养猴人于是改口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下所有的猴子都满意了。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2)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1)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2)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3)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2)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3)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1)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2)
《声律启蒙•下卷》十蒸(3)
《声律启蒙•下卷》十一尤(1)
《声律启蒙•下卷》十一尤(2)
《声律启蒙•下卷》十一尤(3)
《声律启蒙•下卷》十二侵(1)
《声律启蒙•下卷》十二侵(2)
《声律启蒙•下卷》十二侵(3)
《声律启蒙•下卷》十三覃(1)

我内蒙的文科生,用的是全国2卷! 有救没了!?
2个回答2022-12-31 03:56
参加补习班,每天做5-3 练习册。
多和老师交流。
我模拟510分,北京的。
我相信你可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