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文化习俗梳理

“晚不梳头,早不说梦”的习俗是什么,晚上不能梳头吗?
3个回答2023-01-06 10:26
这个习俗是说,晚上不把头发盘起来,晚上做的梦,白天不要讲,古时候为了方便劳作和日常生活,通常会将长长的头发盘起来,晚不梳头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放松头皮。
民间有一些传统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
1个回答2024-01-21 08:12
农历7月15日是鬼节,那天傍晚家家户户都要到村旁的空地或路旁或野外烧纸钱,笼箱,纸花等。这些都是给逝去的亲人的。
有关元宵节的故事习俗诗句有关春节的对联故事习俗诗句快快快
1个回答2024-01-20 16:47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有关元宵节的故事 习俗 诗句 有关春节的对联 故事 习俗 诗句 快快快
1个回答2024-01-24 02:11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立春习俗 立春有哪些习俗
1个回答2024-02-17 01:18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据史籍记载,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太啤、芒神的仪式,祈求丰收。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对天下万民颁行恩德政令。

2、打春:

立春亦称“打春”,这里的“打春”指的是打春牛。我国是农业大国,人们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坚持不违农时,牛是农事的象征,是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中国自古以牛祝春,据说是“周公始定立春土牛”,相沿成俗。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习俗
2个回答2022-09-20 21:00
春节的习俗很多,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戴新帽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啦!另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拜年磕头的习俗,有的地方三十晚上煮饺子不能吹火,闷着煮等等,总之,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春节都有什么习俗,麻烦把习俗的来历也说一下
1个回答2022-10-03 14:31
年年有鱼(余)
结婚的习俗有哪些?结婚习俗之茶礼介绍
1个回答2024-02-22 15:28
结婚的习俗有哪些?我国结婚的习俗有很多,茶礼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准新人很多对于茶礼这个结婚的习俗并不了解,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茶礼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三茶礼”结婚的习俗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 “六礼”结婚的习俗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用雁。”(注:这里的“昏”通“婚”)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问名”结婚的习俗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结婚的习俗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以前是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礼物,进入“小聘”阶段,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后来礼品由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 “纳徵”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结婚的习俗即由此而来。 “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徵”的同时决定婚期。 “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汉族地区大约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多种程序。六礼结婚的习俗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特征,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请教】什么是“自梳女”?“自梳女”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自梳女”?有没有“自梳男”?
1个回答2024-04-20 05:47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自明代中后期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却出现一群女子相约不嫁的风俗。

她们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行易辫而髻,以示独身终老,经过这种仪式的女性被称为“自梳女”。

由于蚕丝业及其它手工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些习俗在封建礼法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她们堪称中国女权主义者的先声
“自梳”需要举行特定仪式。首先由族人择吉日,请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自梳”日渐衰落。

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年轻女性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听说下南洋打工收入不薄,就结伴而行。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谈婚论嫁。

到五六十岁时,便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可成为自梳女。
自梳女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宗族所不容,被“浸猪笼”溺死。死后父母也不能去收尸葬殓,只由她的自梳女姐妹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如果没有姐妹,就被抛入河中放任自流。

自梳女自梳后,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平时可继续居住母家,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自梳女死后,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

由于很多自梳女害怕死后太清苦,就选择了“守墓清”,或者“当尸首”。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

“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守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

据了解,现在大多数自梳女都已七老八十了,最小的也六十多岁,可能是最后一批自梳女了。她们都渴望交流和关注,她们不忌违自己的过去,还会对你敞开心绯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