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英语中考改错

仁者心动的故事错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1-24 11:51

仁者心动出自《坛经》。

是说禅宗六祖慧能的一个故事。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风真的不动,也不是说幡真的不动。

风幡和心来比喻。心指的是本性。这正如佛家说空,很多很多人误解为一切虚幻,都是空的,没有的,不存在的。

也不是说这个故事是错的,只能说他是主观唯心主义。

“仁者心动”是出自《坛经》中的一段著名公案,那时慧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

怎么从中看出的主观唯心主义呢?应该有就事论事和联想体系等理由。

就事论事地看,慧能否定风和幡这些物质的运动,肯定运动在于心,这符合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把诸如感觉、意识、观念、意志等认定为是世界中其他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或说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

联系体系地看,“仁者心动”和佛教中的“五蕴皆空”、“万法唯心”是一脉相承的,既然它们都是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质,认为物质世界作为现象是从心所派生的,那自然不能算是唯物主义的也不能算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改正错别字,将改错经过用成语表示
1个回答2024-02-24 23:43
货伪价实(去伪存真 ) 一本邪经( 改邪归正) 生龙死虎( 起死回生) 鹤发老颜(返老还童 ) 热火代天(改朝换代) 不言之喻( ) 胎肉相连( ) 脉飞凤舞( ) 来日方短(蜚短流长) 功魁祸首( 将功赎罪) 危居乐业( 居安思危) 浅不可测(深浅不一 ) 中流砥梁(偷梁换柱 )

水沉大海(滴水穿石 ) 走马观木(移花接木 ) 旧陈代谢(新旧交替 ) 近走高飞(远近驰名) 虎穷水尽(坐山观虎斗) 暗目张胆( )
到底是知错就改还是一错再错呢?
1个回答2022-10-02 23:28
当然是知错就改。
舟过安仁改写成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9:17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把舟过安仁改写为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0 12:54
这首小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倒是“怜”字有情致,高齿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门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游兴的角度落笔,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无缘进门的诗题。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来怜屐了。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迹。
改写《舟过安仁》成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02:13
答: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于是他便吟咏出一首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改成一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1:37
杨万里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这艘小船行到安仁的小河中,他看到一些柔美的柳树,杨万里的心情格外舒畅了。 无意中杨万里看到了一只小船上面坐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他们在小船上跑跑跳跳,然后他们把撑船的竹竿和桨收了起来。杨万里觉得很奇怪,那两个小孩打开了雨伞,可没有雨,杨万里上前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开伞呢?\"两个小孩淘气地说:\"我们是想让风吹着伞,使船前进!\"杨万里终于明白了那两个小孩的用意. 杨万里心想:他们太聪明了,竟然可以想到这种办法。这两个小朋友淘气、天真的样子,在杨万里的心里久久不去
把 舟过安仁 改成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21:24
注释
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
使:使用,利用。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拿雨伞当帆,让船开动.体现出儿童的聪明、天真。
释文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座白塔;近看,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本段简介
这首诗浅白如画,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舟过安仁改成一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22:33
舟过安仁(改写)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王守仁《改过》
1个回答2024-03-07 16:03
没有这本书啊 楼主想表达什么意思

王守仁要求学生必须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是王守仁在贵州龙场讲学时为诸生所立下的四项准则,充分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最基本点。立志,是四项准则中最重要的一项。王守仁认为,立志是为学的基础和前提,并贯穿了为学的全过程。他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书朱守谐卷》)。这就高度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接着,王守仁提出了“勤学”一项,他说:“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教条示龙场诸生》)他要求学生“不以聪慧警捷为事,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同上)。王守仁提倡诸生勤学,不仅指读书,也包括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为此,他又提出了“改过”、“责善”两项要求。“改过”是对己而言,王守仁认为凡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责善”是对人而言,即规劝别人改过,王守仁指出:“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同上)以上四项准则,其实质虽然属于封建道德修养的范畴,但作为对学生的四点基本要求,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