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传说开金口有声小说

罗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3:06
————民间传说————

罗隐出生在普通平民家庭,上天指定罗隐长大后当皇帝。

罗隐的邻居姓万,万家的孩子们常常欺负罗隐。有一天,罗隐又被打了,他的母亲带着罗隐到万家讨个公道,不得要领。罗隐的母亲非常气愤,在万家门口指着里面大骂:“将来我的儿子当了皇帝,他就杀了你们万家!”

灶菩萨听到了,非常恐慌,决定立刻禀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有些震怒,当了皇帝就要残杀天下万家,这还得了,这样的人不能当皇帝。为防天下生灵遭涂炭,玉帝决定废了这个皇帝,于是派两个神仙到罗隐家将罗隐至高无上的皇帝骨换成狗骨。

半夜,罗隐觉得骨疼难忍,呼唤他的母亲。那时候缺医少药,普通人家有病痛只能咬牙忍受。他的母亲嘱咐他大力咬住牙忍住,罗隐听母亲所说,使劲咬住牙,忍受剧烈的疼痛。两位神仙将罗隐的骨头都拆换过,只是牙骨很难拆的动,准备再尝试的时候,鸡叫了,神仙们急忙收拾好东西到天庭回禀。

由于命运的改变,很快罗隐家道衰落,罗隐也就沦落为乞儿。

配给罗隐做皇后的潘金莲的命运众所周知;而国家的重臣,也由于皇帝的缺失而成为梁山的好汉。

罗隐过着他的流浪生活,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僻静的山林,拖着疲乏身躯的他坐下来想休息一下,不一会就睡着了。但是风吹松啸的声音把他吵醒了,他对着那些松树说:“松啊松,有风你也嗡,冇风你也嗡,一刀斩落你永无踪。”

罗隐翻过了那座山,看到一乡村,农民伐来松树,在河里打松桩,储水以灌溉农田。有的人用松树截成木桩用来盖房子。罗隐猛然想起自己说过的话,于是他补充说:“此物还有用,让它松米落地重生松。”

罗隐的牙骨还是皇帝的骨头,所以他有圣旨口,说的话影响松树的生长。现在的松树砍伐后,树头不会发芽,要繁殖只能靠松籽播种了。

罗隐继续流浪,他到了海边,天已经黑了。他看到一块大石头,就爬到石头上睡觉了。半夜,涨潮了,海浪打湿了他的衣服,波浪也打醒了他。罗隐很不高兴,他说:“海永无波。”话语刚落,潮水马上大幅退却,海面显得风平浪静。他在睡觉的那块石头上用乞讨的钵头一挥,“海永无波”几个大字就永远刻在这块石头上。
罗隐有哪些诗?
1个回答2024-04-15 15:28
无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好像是吧。记不清了。
罗隐的故事传说
1个回答2024-01-22 02:36

据传,罗隐年青时就很有文才,能够出口成诗,但由于家里穷,不得不经常外出做短工度日。清明边的一天,他帮东家种田,天上飘起了蒙蒙细雨,便跑回东家屋里吃点心,东家就捧来一壶酒和一盘米粿,就在这时,东家来了三个秀才,于是,东家就招呼他们一同就餐。秀才们瞧不起眼前这位种田的小伙计,故意七嘴八舌地对罗隐提出刁难的话题说:“面对此时此景,不妨各人做一首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才能动手动口——做得出,有得吃,做勿出,只能干瞪眼。可否?”罗隐心里暗暗好笑,却有意为难的说:“这恐怕不容易吧。”
三个秀才得意地放肆大笑说:“这是我等用餐前的规矩,反正有话在先,做得出,饱口福,做勿出,流口涎。”于是,其中一位立马拂袖先吟:“清明时节雨纷纷,秀才下乡觅诗文。吃个米粿喝杯酒,来年一定登龙门!”
罗隐听态唤罢,点点头核闭搏又摇摇头说:“贵人倒胸有大志,可惜志大才疏。”没等罗隐说完,第二位又迫不及待的吟上了:“清明时节雨淋淋,秀才下乡祭祖坟。磕头干嚎多辛劳,黄酒米粿解烦闷。”
罗隐失声笑道:“原来是个假孝子!”此时,第三位秀才早按捺不住了,就摆摆手抢着高声念道:“清明时节雨飘飘,秀才下乡访姣姣。吃饱喝足转一圈,觅得佳丽藏金屋。”
罗隐嗤地笑道:“失敬改祥失敬,足下原来是位登徒子。”秀才们却不理会罗隐的奚落,一个劲地催他作诗。罗隐挥挥手说:“莫急——莫急,我的诗长着呢,诸位可要耐心听着噢,勿要中间打断,不然,我就要做不下去的。”秀才们以为罗隐做不出,故作托词,便一齐说道:“不打断,不打断,你尽管往下做!”罗隐轻咳一声,从容吟道:“清明时节雨滴答,种田老倌肚饿煞。喝杯老酒润润喉,吃个米粿填肚角”——罗隐一仰脖子喝完了酒,嚼着米粿继续往下念:两个三个不够饱,再加四、五、六、七、八”……他边念边吃,没等秀才们反应过来,就把一盘米粿吃得净光,尔后,打个饱嗝,续了最后两句:“填饱肚子下田去,哪有闲空瞎搭白!”说罢扬长而去,剩下三个秀才坐在那儿干瞪眼。

有关罗隐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9 11:17

“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亦动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些已经差不多是成语的诗句,就是罗隐秀才的大作。

   罗隐(833—909),自852年(29岁)起,到887年(44岁),十次参加进士考试,不中。所以许多后人就戏称他为“罗隐秀才”。其实,他这个秀才的才华,远胜过当年的某些进士。

   当然,罗隐毕竟是晚唐时期的读书人,他的渴望,也就是当个大官,能“执大柄而定是非”。所以他从29岁离开家乡,外出游历,不仅不断地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四处投书,希望有人能赏识他,重用他。他与同时代的吴越和尚贯休很相似,贯休比他大1岁,贯休是经常以马屁诗歌投权贵,罗隐则努力以才动人,努力表现自己是有才华的。然而,这世界上愿意做伯乐的人并不多,所以他处处碰壁,处处遭冷遇。罗隐其貌不扬,出语尖刻,又没有门第背景,在晚唐那个腐败的时代,不能得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罗隐是晚唐杭州新城县人,新城县后来并入富阳县,现在富阳的新登就是当年新城县的县城。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他是桐庐县人,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晚唐桐庐不属于杭州,而是属于睦州。

   887年,54岁的游子罗隐,终于在愤愤中回归杭州。这时,比他小19岁的钱镠刚刚做了杭州刺史,两人颇有缘分,于是罗隐从此就投在钱镠幕下,并且一直颇受重视。罗隐在钱镠幕下,到76岁去世,达22年。

   说两人颇有缘分,是因为钱镠开始依靠“杭州八都”打江山时,当时的天下大势是有枪就是草头王,所以钱镠不是很重视知识分子,甚至看不顺眼了,一怒之下就把文人沉入钱塘江。史称钱镠一直到晚年,两浙趋于安稳,才比较重视文人和文化。但是,钱镠对罗隐始终都很尊重,有时罗隐尖锐地提些不同意见,甚至写诗讽刺,钱镠也不以为是冒犯。

   清代有个著名文人说钱镠“目不知书”,显然是信口开河。——会信口开河,并不只有今人,古人中历代都不乏其人。——据《罗隐集》,罗隐去世前写有与钱镠告别诗歌,中有“日窥真迹泪双垂”之句。据《吴越备史》,罗隐病后,已是吴越王的钱镠亲临问疾,并题“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云云于壁。——对此,罗隐诗歌说得清楚,是“真迹”。

   据南宋《梦粱录》记载,罗隐的墓“在钱塘定山乡”。——罗隐曾经做过吴越国钱塘县的县令,当时钱塘县的县衙门在钱塘门附近,那衙门中有株海棠是罗隐手植,南宋的各《临安志》都作为古迹加以记载,后代文人也一直津津乐道此事。


罗隐有哪些诗?
1个回答2022-09-22 14:40

年代:【唐】 作者:【罗隐】 体裁:【七绝】 类别:【】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求官典故?
1个回答2024-02-02 00:45

【典故】唐。罗隐。字昭谏。钱塘人。工诗。称为罗江东。吴越钱鏐辟为徒。事节度判官副使。尝说。鏐讨朱温纵无功。犹可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图谋显达为终。古之羞乎。著作甚多。 【圣意】名与利。在晚成。讼得理。病渐亨。     问远信。阻行程。婚可合。孕将生。 【东坡解】富贵分定。迟速有时。藏器以待。切莫怨迟。      掀天事业。时至即为。若到天边。便可决疑。 【碧仙注】荣华有分。未得其时。他人早达。切莫恨迟。 【解曰】此签。不可躁进。欲速则不达。富贵迟速有时。若在家则困苦。出外则震亨。不宜守旧。讼得理。名利晚成。行人阻。婚必成。病渐安。先凶後吉也。 【释义】穷通得丧。出於偶然。各有其时。凡事成之。必在於後。鹏程名利之程。吴山即吴越之山。高宗即位。播迁至越。功名之会。南至於此。以应选。占者。亦当进图功名。好钻龟者。谓占其用否之兆。自能为者。要在人当修为以待时。不可委於时之未至。而嗟叹也。求财南方有。北方不稳。 【占验】一淅中人。父子因兵失散。占此。因上吴山卜卦。至庙门。见有父寻子招贴。遂访见其父。其验如此。又龚广文。将应院试。占此。时学政吴伯新。尚书也。果入泮。 【解说】功名富贵,要在人的修为,偶然的穷通得丧,不必去计较,只要你好好作为,你的前程定必远大,现在即可预卜的。   这首签诗,勉励人当修为待时,时至即为,掀天事业,立即可成,不必怨恨偶然的命运不济,正是:「富贵分定,迟速有时,藏器以待,切莫怨迟,掀天事业,时至即为,功成名就,在人修为。」   抽得此签,不可躁进,欲速则不达。名与利,在晚成,讼得理,婚可成,病渐安,先凶後吉也。 【释字词】泮─学宫;古称为宫为泮宫。

罗隐有哪三大特点?罗隐的一生有过哪些经历?
1个回答2022-10-02 21:22
罗隐的三大特点有相貌之丑,斯文之觉,身世之悲。他的一生坎坷,但晚年终于遇到伯乐,还是过的可以的。
罗隐《蜂》
4个回答2022-04-18 04:53
唐朝。罗隐的《蜂》,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罗隐《蜂》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7 13:26

罗隐《蜂》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一、原文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二、白话译文

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三、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文学赏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这两句语气十分肯定,盛赞蜜蜂尽占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急转直下,由前面盛赞蜜蜂“占尽风光”转而咏叹它终生徒劳,所获甚少。采花、酿蜜本是蜜蜂的天职。

它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而这完全是出于它的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公平。可是诗人却从这里发现了问题,并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蜂——唐罗隐的意思
3个回答2022-04-22 09:02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一首诗是非常有名的,人生也本来如此,像蜜蜂一样,把百花辛辛苦苦采来,酿成蜂蜜,结果呢?这个蜂蜜自己吃不到,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感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