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电子书

安平桥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14 20:56

据《奇迹县志》记载:“奇迹、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mín] ,即一贯,串钱一千文)倡建的,于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地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于海外贸易的蓬勃。
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就是以经营海外贸易发迹致富的。黄护生于西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佑元年)。从小读书习文,本来有志于仕途,十七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后来改行习商,二十岁时随姑丈高纪昌到广东经商,后又渡海到渤泥(今汶莱)发展。三十岁时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主营米粮、蔬果、杂货,次营饮食、海鲜、山珍,成为安海当地首富。
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文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聊一整天都不嫌累。由于黄护为人热心公益,街坊邻居们在1132年推举他为“里正”(里长),他“劝农桑、重工商、兴义学、立药局、辟婴堂、振武林、惩邪恶、禁博赛、整市容、严街鼓、明保伍”,认真建设地方、造福乡里。
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赠封为荣誉县长“奇迹县尉”。黄护向来热心公益,除了倡建“安平桥”,生平还捐地兴建了石井书院,和捐资整修安海龙山寺等。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后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后代。

有哪些桥是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1个回答2024-03-12 23:41
4.西湖断桥

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一日热情款待了一位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一晃三年。西湖大雪,白发老人来到段家酒楼。只见老人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微笑着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用那笔银钱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简单版
历史上有名的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23:32
谢桥

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谢娘一种说法是指唐时名妓谢秋娘;另一种说法是指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号称“咏絮才”的一代才女谢道蕴。后来,“谢桥”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糖桥
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这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造顶新的。”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史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一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三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

弹琴桥
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桥
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麻将桥
清道光年间,华治泾河上造了座桥,名麻将桥。此处以前没有桥,行人十分不便。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碎盘桥
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

玉蟹桥
今头桥乡新亚村,原有顶三堍头南北向石桥,名石蟹桥。相传,原桥面西侧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误以为真蟹上桥,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觅宝人发现,在一个雪夜里将石蟹窃走,桥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状。人们以为,被窃走的不是普通石蟹,准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桥便出了名。

希望对你有些帮助!!(参考的)
剑桥英国史
1个回答2024-03-08 05:27
不好意思。这个我没有。找了也没找到、
水门桥在历史上的哪里?
1个回答2024-03-11 09:31

历史上的水门桥是一座宽8.8米、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桥,名不见经传的一座桥,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是一道鬼门关。

历史上的水门桥是美军南撤的必经之路。逃过去,意味着他们可以顺利抵达逃亡终点,因为,此处离兴南港仅有60公里,且一路都是平川大道。逃不过去,美陆战一师可能从此消失。

历史上的水门桥被炸经过

第一次炸毁历史上的水门桥的是志愿军60军一支侦察小分队,这次仅仅是破坏了桥面。美军很快就抢修通车了,而且可以过载重汽车,这大大出乎志愿军战士们的预料。

第二次炸毁历史上的水门桥是在12月4日也就是水门桥桥面修复完成的当天晚上,这次对桥的破坏较第一次更为彻底,但是桥又一次被美工兵部队修复通车,而且还是能通过坦克的那种钢木结构桥。

第三次炸毁历史上的水门桥是由侦查分队和赶来增援的志愿军80师240团7连合作完成的,这次把新建的桥梁连同基座一起炸毁,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以为美军南逃的道路已被掐断,美陆战一师难逃被志愿军歼灭的命运。

太平桥和我国历史上哪位名人有关?
1个回答2024-05-30 18:45
关于桥名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这段古运河上游玩时给取的;有人则说是跟“天医”倪涵初有关——倪天医曾在此桥头熬制神药,辟退瘟疫,救治百姓保太平,因此得名。
“天医菩萨”的本名叫倪涵初,本是绍兴管墅亭后人,生活于明代。他医术高明,行医一生,救治了无数重危病人,活着的时候就被人们尊称为“倪天医”,死后更被老百姓尊奉为“天医菩萨”。人们虔诚地烧香膜拜,祈求他能继续为人们祛病消灾,保一方平安。
有一年,阮社这个地方闹起了一种瘟疫,村坊上接连不断地死人,几个村子一时间阴风惨惨,愁云漫漫。人们赶紧去请来了倪天医,求他辟退瘟疫,救治百姓。
倪天医来到阮社,看到这里的悲惨景象,十分伤心。这里最近个把月中,几乎每家都死过人,村中哭声此伏彼起。他在村里到处察看,一时却查不出病源。
一连几天的探查,都毫无结果,倪天医焦急万分。这一天,天很晚了,倪天医不得不回家去。他一路走一路还在凝神思虑。走到古运河上的这座大石桥边,他一不留神绊了一跤,竟然跌昏在地。昏昏沉沉中,一位白眉白发的老翁出现在他面前。
“华陀神医!”倪天医不禁惊叫起来。原来他家中一直挂着历代名医的画像,其中就有三国时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神医华陀,所以这时他一见便认得。
只听见华陀对他说:“阮社村人所患之病,乃是因河水有毒而引起。这是因为村人们在捕鱼时,不分大小都要,几乎把鱼子鱼孙都捉光了,因此河神发怒,降灾于他们。”
倪天医急忙问有何药可治。神医华陀拿出两包药粉,说:“这两包药粉,红颜色的一包叫‘清毒散’,黄颜色的一包叫‘太平散’。你把‘清毒散’遍撒在阮社大小河面,可以消毒;这‘太平散’则熬成汤药,遍施众人,其疾可疗。”说完,华陀就拄杖飘然远去了。
倪天医从昏迷中醒来,身边果然有两大包药粉。他也顾不得回家了,急忙折回村中,先告诉了大家这场瘟疫的起因,告诫渔民们以后捕鱼一定要抓大放小,万万不可一网打尽。然后,他一面叫人把“清毒散”药粉撒遍河湖汊湾,一面连夜在他遇见神医华陀的这座桥边搭起一个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制“太平散”汤药,让人们拿了去给病人吃。
这样日夜忙碌了几天,阮社几个村中的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全治好了,村庄又恢复了生机。
人们万分感激华陀神医和倪天医,就把华陀在此赠药、倪天医在此熬药保太平的这座桥,取名为“太平桥”。
历史上的造桥者有哪位
1个回答2024-03-11 02:06
李春
赵州桥,又称大石桥、安济桥,是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桥,设计者是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是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桥长50.82米,宽9米,南北向横跨洨河之上,桥面分三道,中道行车,左右二道行人。赵州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
剑桥中国史 pdf
1个回答2022-06-10 00:15
已发,注意查收
花桥镇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22 06:22

花桥历史文化悠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说春”;这里居住着仡佬、侗、苗等众多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艺术地再现了花桥仡佬族青年男女的生活场景,被《民歌?中国》的“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这里资源富集,有煤、铁、大理石等多种矿产资源,有沁人心脾的洗浴胜地——“施场温泉”,有美丽多姿的天然氧吧——“五峰山森林公园”、“凯峡河峡谷”,有独特的民居——“侗寨翘角楼”,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旅游休闲和投资的最佳目的地。

官桥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4-22 07:07
1、奚仲--夏大禹时车船发明者,称“造车始祖”,官至车正大夫,赐任姓,封薛地,为薛之皇祖。

2、仲虺--奚仲第12世孙,为商汤王朝的建立制订立国大纲,称“仲虺作诰”,拜为左相,继封薛地。

3、田婴--战国时齐国大将,马陵之战立大功,升为相,封万户侯,封地薛国,称“薛公”。

4、田文--田婴少子,齐泯王时拜为相国,继封于薛,以“招贤纳士”闻名,幸得“鸡鸣狗盗”之徒解困,因“焚券市义”而赢得民众“三呼万岁”。

5、冯谖--战国时孟尝君著名门客,史传有“弹铗而歌”、“冯谖买义”、“狡兔三窟”等著名故事。

6、薛烛--春秋时薛人,善于铸剑、相剑,被越王勾践聘为相剑师。

7、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著名门客,系周武王外祖父毛公之后,在联楚抗秦中“勇于自荐”。“脱颖而出”,“以三寸之舌胜百万之师”。

8、叔孙通--汉初为刘邦制订朝纲礼仪,后任太常、太子太傅。少年时师从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学习儒术,秦时为文学征得诏博士。

9、公孙弘--西汉儒学大家,汉武帝时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被称“后来居上”,曾为家乡修建“公孙桥”而流传至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