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年级英语

李煜的浪淘沙故事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7-27 18:07
  浪淘沙·怀旧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公益广告
1个回答2024-07-27 18:06
想帮您,可是我也没有找的,搜了半天了!
什么是旅游文化?
1个回答2024-07-27 18:05
什么是旅游文化?

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有很大的分歧,导致了对“旅游文化” 的不同认识和解释,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停留在探讨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旅游文化的表述,大致有下面三种类型:



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的学者还进一步指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义的:举凡旅游路线、旅游途中、旅游景点上一切有助于增长旅游者文化知识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二是狭义的:举凡一切能够使旅游者在途中舒适、愉快并能提高旅游文化素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这两个旅游文化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我们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后者,我们要求加速旅游事业的现代化.”(陈辽《弘扬优秀文化,加速旅游事业现代化》)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情趣)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旅游媒介(旅游业的文化意识和素质)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具体地说,“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受到旅游动机的冲击和旅游客体的吸引,在旅游业的介入下,实现了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欢快愉悦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这种心态和情绪是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没有的,这就是旅游文化最初和最核心的部分.”(冯乃康《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因此,旅游者处于旅游文化的中心位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特殊的欣赏取向、审美情绪、心理状态及其文字、形象的记载、构成了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它是由旅游者与旅游从业者在旅游活动共同创造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旅游者或旅游服务者在旅游观赏中或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



这三类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比较赞同“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因为它表述简洁明了,内涵具体,包含的内容也很宽广,避免了把对旅游事业有用的文化知识排除在外的消极后果.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旅游文化表述如下: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
为什么说“天机不可泄露”?
1个回答2024-07-27 18:05
据古书《胡说八道》记载,国之君主自立为王,后又称天子,天之子也。
自当享尽世间荣华富贵,理论上却可以什么事都不做。
刚开始的时候,天子甚至连上茅房xuxu都是要太监服侍的,到某皇帝(已不可考)时,
这皇帝因为怕羞,每次由太监服饰xuxu的时候都尿不出来,为此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当下就废除了这个规矩。至于原因,总不能说因为天子尿不出来吧。
于是小太监灵机一动,凡有问其原因者,答曰六字:天鸡不可泄漏!
如若再问,则闭口不答。天机不可泄漏乃由此衍生,并被广泛流传,比喻不可言传之事
急需关于诚信的pop手绘海报
1个回答2024-07-27 18:03
建议你到中国手绘POP美工网里面作品版区找
很多这样的作品,或者你直接在里面搜索里搜索
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正面和反面该怎样叙述
1个回答2024-07-27 18:02
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这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反映事物的全体,形成概念、耳、去伪存真,经过思考、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关于事物的表象,加以去粗取精、舌,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引起许多感觉、鼻、表面现象等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眼见不一定为实体现了、本质和内部联系
防尘防滑地垫
1个回答2024-07-27 17:58
北京畅悠防滑地垫。
利用影子可以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7-27 17:56
测量物体的告诉。

比如可以测量金字塔的告诉。
儿童座椅怎么安装到车上
1个回答2024-07-27 17:56
这个有些车辆是不能安装儿童座椅的,还有儿童座椅只能安装在后排座椅是有专门的卡扣。
古代平仄是如何区分的?
1个回答2024-07-27 17:53

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与仄声是旧体诗中的术语,现在直接通过一、二、三、四声区分并不那么准确,原因是现代汉语的发音和古汉语是不一样的。比如“阁”,现代汉语中读“格”音,可以算是平声,而在古汉语中则读“葛”音,是仄声。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平声和仄声的作用:

(1)平声字体现感情的平稳,仄声字体现感情的激越。所以,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所用的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特别是在韵部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口吻,从而看出作者的用情态度。

比如同样是关门,用平声字“关”字则比较自然,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平和的,用仄声字“闭”则急促,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压抑的。

比如同样是开门,用平声字“开”字则比较自然,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也是平和的,用仄声字“启”则声调上扬,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回旋的,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其实有一个小的波澜起伏在里边。

(2)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因为选用平仄不同,所选用的词语自然不同。不同的词语,其质量也就不同,因而所体现出的作品的质量和作者的感情也就不同。

比如同样是写荷花,用“荷花”就很通俗平淡,用“莲花”则平仄不变,但在给人的感觉上“莲”字显得更高洁一点,用“菡萏”则平仄不但相反,且给人的感觉显得高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