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06-12 06:26

1个回答

三月晦日偶题原文: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月晦日偶题翻译及注释

翻译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注释 1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2节物瞎搭启: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3儿女:这里泛指男女。4芳菲:香花芳草。5何须:何必,何用。6可人:称人心意。

三月晦日偶题赏析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磨如。 唐诗 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枝激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诗词作品: 三月晦日偶题 诗词作者:【 宋代 】 秦观 诗词归类: 【春天】、【伤春】

相关问答
三月晦日偶题 赏析
2个回答2022-09-29 00:37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1个回答2022-09-06 03:15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月晦日偶题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3-08-09 03:45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
全文
秦观如梦令赏析
1个回答2023-02-10 13:05
秦观:如梦令 【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①,风紧驿亭深闭②。 梦破鼠窥灯③,霜送晓寒侵被④。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①遥夜:长夜。沉沉:深沉,寂静。 ②驿亭:古代旅...
全文
如梦令秦观 赏析
1个回答2022-11-11 01:49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翻译:黄鹂用嘴轻轻啄过红艳的花朵,燕子掠过水面,尾巴点破一池春水,引起阵阵微波。然而此时的佳人却只感到指尖清冷,...
全文
如梦令 秦观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4-13 11:00
“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2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2分) 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皆可)...
全文
秦观的好事近赏析?
1个回答2022-06-17 19:14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赏析】 据《冷斋夜话》:“少游既谪归,尝于梦中作《好事近》,有云……果至藤州,方醉起,以...
全文
秦观 鹊桥仙 赏析
1个回答2023-02-25 11:50
       最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很有可能是秦观的自我安慰句,虽然说牛郎织女的甜蜜让人神往,但如若真的长久分离,谁又能忍受呢,看似最为高尚的一点背后也暗藏心酸与无奈。   ...
全文
秦观《踏莎行》赏析
2个回答2022-05-16 03:36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
全文
《踏莎行》 秦观 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1-22 16:30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
全文
热门问答